初三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初三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三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三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 图文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政治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先秦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禅让制到世袭制
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标志着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夏商——世官制
也叫世卿世禄制,贵族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即贵族政治。 3、西周——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先代贵族 (4)作用:
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加强了各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周的社会进步。
消极:地方独立性较大,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弱,西周后期逐渐瓦解。 4、西周——宗法制
(1)目的: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巩固了统治秩序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大小宗是相对的概念。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
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政治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背总结之先秦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背总结之先秦
为了帮助同学们巩固历史,更好的学习高中历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中历史先秦的知识点必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背总结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背总结
1、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3、天文、医学和诗经。
4、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高中历史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以上《高中历史知识点必背总结之先秦》的全部内容是由有途网编辑整理,更多的关于高中历史内容请查看有途网。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第1讲《地球》
1、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它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
高中必背字词知识点(语文)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高中必背字词知识点(语文).txt
容易读错的字
A
1.挨紧 āi 2.挨饿受冻 ái 3.白皑皑 ái
4.狭隘 ài 5.不谙水性 ān 6.熬菜 āo
7.煎熬 áo 8.鏖战 áo 9.拗断 ǎo
10.拗口令 ào 11谙熟ān shú 12腌臜ā zā
B 1.纵横捭阖 bǎi hé 2.稗官野史 bài 3.扳平 bān
4.同胞 bāo 5. 炮羊肉 bāo 6.剥皮 bāo
7.薄纸 báo 8.并行不悖 bèi 9.蓓蕾 bèi lěi
10.奔波 bō 11.投奔 bèn 12.迸发 bèng
13.包庇 bì 14.麻痹 bì 15.奴颜婢膝 bì xī
16.刚愎自用 bì 17.复辟 bì 18.濒临 bīn
19.针砭 biān 20.屏弃 bǐng 21.摒弃 bǐng摈(bìn)弃
22.剥削 bō xuē 23.波涛 bō 24.菠菜 bō
25.停泊 bó 26.淡薄 bó 2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一)
1、西域的地理位置:汉朝时,指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2、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第一次是前138年从长安出发,前126年回到长安;第二次是前119年从长安出发,前115年回到长安。
3、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 ----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5、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原因: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
6、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失败的原因:大月氏安于现状。
7、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乌孙,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
8、张骞出使西域的积极作用、贡献:了解西域各国情况,勾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基础。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二)
明朝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建立时间:1368年 都城: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后金 建立者:努尔哈赤。建立民族:满族
清朝 建立者:皇太极 建立时间:1636年 都城:北京
皇权高度膨胀 “胡蓝之狱”,发生在朱元璋时期,波及面最广。
① 废除宰相制度
初三政治、历史所有知识点
初三毕业考试历史回顾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历史上册)
一、元谋人
北:P2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 )河姆渡遗址:
北:P9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
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力脑力的消耗,可理解为平均成本)
价值量的决定: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2.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通过交换实现商品价值,获取利润。
手段:提高改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扩大销售,降低成本。 3.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标示价格)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买卖商品) 其它职能:③贮藏手段(必须是金银);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4.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X商品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次数(速度)。 抑制通胀,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一般采用经济手段,通过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和财税政策。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复习题
1、货币:(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2、什么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1)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纸币:(1)含义: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发行规律:国家发行纸币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5、(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应该怎样认识?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本质上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
教资-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
答题技巧:
第一步, 读取题干, 明确答题范围;
第二步, 回忆知识点, 提取关键词;
第三步, 串联关键词, 组织答案要点;
第四步, 落笔书写, 合理布局, 字迹工整。
注: 答案分条列点, 关键词要凸显, 表述要言简意赅, 不要过度展开, 即使不会, 也尽量联系实际,尽量多角度阐述。
(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的基本理念及解读:
1. 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具有职业理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 尊重小学生人格, 富有爱心、 责任心、 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自尊自律, 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解读: 师德是老师的第一要素,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儿童, 要特别注重为人师表, 重视榜样作用的发挥, 师德为先着重强调三点内容:
(1) 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
(2) 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关爱学生
(3) 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2. 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 以小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提供适合的教育, 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 健康快乐成长。
解读: 小学生具有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