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图

“生物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生物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生物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第一节 生命系统的层次

生命的种类多样,不同生命形式的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只有进行生命活动的层次性分析和相应环境条件的层次性分析,才能真正认识生物生命活动的本质。生命系统具有层次性,生态学的研究也相应地划分成若干层次。生态学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生态学、微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宏观生态学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微生态学是以单细胞为中心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是以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与分子环境关系的生态学。

第二节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一、种群概念及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Population这个术语从拉丁语派生,含人或人民的意思,一般译为人口。以前,有人在昆虫学中译为虫口、鱼口、鸟口等,后来我国生态学工作者统一译为种群,但也有译为“居群”、“繁群”的,台湾译为“族群”,日语中译为“个体群”。种群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定的,生态学研究者往往根据研究的方便成划定出种群的分界线,例如,实验室饲养的一群小家鼠,可称为一个实验种群。

一般认为,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在自然界中,门纲目科属等分类单元是学者按物种的特征及其在进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第一节 生命系统的层次

生命的种类多样,不同生命形式的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只有进行生命活动的层次性分析和相应环境条件的层次性分析,才能真正认识生物生命活动的本质。生命系统具有层次性,生态学的研究也相应地划分成若干层次。生态学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生态学、微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宏观生态学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微生态学是以单细胞为中心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是以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与分子环境关系的生态学。

第二节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一、种群概念及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Population这个术语从拉丁语派生,含人或人民的意思,一般译为人口。以前,有人在昆虫学中译为虫口、鱼口、鸟口等,后来我国生态学工作者统一译为种群,但也有译为“居群”、“繁群”的,台湾译为“族群”,日语中译为“个体群”。种群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定的,生态学研究者往往根据研究的方便成划定出种群的分界线,例如,实验室饲养的一群小家鼠,可称为一个实验种群。

一般认为,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在自然界中,门纲目科属等分类单元是学者按物种的特征及其在进

高二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4.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课时知能评估

一、选择题

1.(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解析:a点时,若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可影响种群的个体数量,但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则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个体数量不会大幅超过b点。天敌的大量捕食会使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年龄结构变动会使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变动,但无论增加还是减少,其种群个体数量始终会在K值上下波动,变化过程与c~d段相似。

答案:A

2.(2010年高考全国理综)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图表示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教案新 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分析思考回答:都不是 1不是一种 2不是自然区域 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 教学意图 明确种群概念的含义 通过 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 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分析一下 是不是一个种群: 导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 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 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 课 课件展示: 1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 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思考总结:个体和种任何生物都不能单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5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知识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1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1 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知识点2 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比较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 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取值为:取平均值)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 1)

重捕、计数{ 捕获数N 2标记数N 0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公式为:N N 1=N 2

N 0

)

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

捕获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

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1)年龄组

种群数量的变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 2、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①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这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将生物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② 提出合理的假设

这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 ③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要认识到数学模型所蕴涵的生物学意义。

④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在理想状态下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比较简单的,而生物学中大量现象与规律是极为复杂的,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例外的现象,需要通过大量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填写课本66页图4—4,来体验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细菌种群的增长,在构建数学模型时,常用到两种模型:数学方程式和曲线图,其中曲线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增长的趋势。 3、建构数学模型的意义

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

实验五 种群数量的估计 生物技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钱*明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11生物技术 实验课程名称 种群数量调查(标记重捕法) 指导教师及职称 开课时间 2012 至_ 2013 学年 下 学期 填报时间 2013 年 5 月 14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实验五 陆生生物耗实验时间:2013.5.13 小组合作: 氧量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内容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 techniques)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标志重捕法这项技术。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实验器材:样方纸 2.实验动物(模拟):小白鼠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

标志重捕法: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的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要领会和把握好本节的教学要旨。课程标准关于本节的具体内容标准为“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并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显然,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是本节教学策略的着眼点。

其次,教师应对数学模型及其教育价值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在科学研究中,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同时,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过程

屏幕显示:

《中国水利网》宁波、昆明、武汉等地,人躺在铺满水葫芦的湖面上,可以不沉;上海去年3万吨的水葫芦打捞量,今年已翻了

课后达标检测2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后达标检测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Ⅰ 10 10 Ⅱ 5 5 Ⅲ 10 5 Ⅳ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4.(2014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 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为什么?打开课本65页。 问题探讨,我们除了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以外,还可以 回答问题, 引出课题。 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数量 增长曲线。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建立细菌数量变化的数学 模型。 教师讲解: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 学生阅读实例一,观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 察图片,并的性质形式。(书65) 完成学案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数学方程式(精确,但不够直相应内容。 观)和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3.研究方法或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建构模型→检验修正

1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过渡:我们刚刚得到的格式和曲线图是理想条件下对细菌数量增长的推测,自然界中有此类型吗? 实例二: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他带来了24只野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