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要抓住它们最重要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比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追求润物无声的意境;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用好引发学生学习活动的教材。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表达了该课程与原有相关课程的根本区别。正确认识并认真践行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对保障这两门课程的顺利实施尤为重要。 站在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本世纪初《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稍后,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宗旨。我们知道,过去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本位,强调国家、社会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很少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与感受,更不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我们强调,要站在人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服从并服务于人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并由此出发,去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观念转变。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 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与中、高年级及幼儿园阶段的区别与衔接,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会与其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在社会这个群体组织里,个人品德决定着大家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从而形成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和认识,无形中就确立了你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品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对于朋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由好品德塑造形成的综合印象会让个人赢得广泛的尊重,成为事业及其它方面向上的阶梯。好的品德会有着极强的公众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好的品德处处体现出价值,会令家庭和睦、邻里互敬、朋友帮扶、同事友爱……可以说,优良品德,是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出了无穷魅力。表现在小事及细节方面,体现出谦让、关爱、诚实、勤劳等品质。既然品德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让在校的孩子也能有好品德,走出门都能体现好素质呢?我觉得这与《品德与社会》课怎么上有着重要关系。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

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启示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启示

作者:姜峰波

来源:《新校园·理论(上旬刊)》2012年第05期

《品德与社会》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进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要回归生活,就必须重视儿童的价值,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和特点,若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不可能进行。因此,教育唯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有效实施真实的教育。我们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从儿童的世界出发,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促进学生在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中发展。

如教学《远离诱惑》时,有一名学生深受迷恋游戏的毒害,常常偷家里的钱,骗老师或同学的钱,经常迟到、旷课。通过小组交流,他自己认识到迷恋游戏的危害,表示不仅自己以后不再进游戏厅了,还要制止别人,笔者及时表扬鼓励,该同学在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

时代背景

学校课程、现实生活和当今世界正被国际化和信息化重新诠释。教育的本质要求:人的社会化。使学生能积极面对现状适应生活,努力认识创造生活,切实遵守法规享用生活。而作为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渠道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活动。其还未跟上时代步伐,还为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服务,更难圆满达成教育本质。因此而提出这一课题是非常必要的。 2、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呼唤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以儿童社会性质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设置要以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他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为目标”。然而,许多教师面对上述生活的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

作者:王建军

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01期

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今,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对策。 一、当今思品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

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在处

浅谈《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科目:《品德与社会》论文

题目: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

单位:南海区大沥镇沥东小学作者:黎少红 联系电话:85554490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

内容摘要: 教育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体现,回归生活的教育促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深化与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教育向生活回归的启示出发,把《品德与社会》课程两者结合在一起,唤醒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格,努力促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与深化。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回归生活;实施与深化 正文: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

宁波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试行稿)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宁波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

(试行稿)

(2009年起试行)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这两门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性的特点。其基本理念分别是:

《品德与生活》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 3.要诊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要努力体现以上的课程特点和基本理念。为了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课程理念、实施要求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有关课堂教学建议,提出以下实施细则。

《品德与社会》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教育的基础性与有效性是本课程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4.要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的追求。 一、 教学准

浅谈《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科目:《品德与社会》论文

题目: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

单位:南海区大沥镇沥东小学作者:黎少红 联系电话:85554490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

内容摘要: 教育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体现,回归生活的教育促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深化与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教育向生活回归的启示出发,把《品德与社会》课程两者结合在一起,唤醒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格,努力促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与深化。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回归生活;实施与深化 正文: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

品德与生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9
【bwwdw.com - 博文网】

义务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