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单元”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单元”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单元”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
高考资源网(http://www.77cn.com.cn),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08届高三语文备考资料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作素
材探究
紧扣高中语文课本 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已成为“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六册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笔者曾经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动学生进行过整理:家国天下篇、立志立业篇、求师求学篇、道德品行篇、生活哲理篇、评诗论文篇、情感爱情篇。(共发掘素材200余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写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现略举几例,仅供参考。
(一)家国天下篇
1、课文素材:①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进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刘征)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服务观点:①谁才是历史的脊梁;②怎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新探
摘要:戏剧是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但在高中语文课本和教学中的比重远不及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如何改进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本剧的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经验,提出了观、读、演、评、写相结合的新模式,试图为课本剧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模式;表演
一、引言
戏剧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裁之一,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及小说、诗歌、杂文、散文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仅第四册中有三篇节选,分别是曹禺的《雷雨》、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代表着西方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及现代话剧。戏剧单元的教学常被视为与小说文本等同的课文进行阅读与讲解,换来学生茫然无措或慵懒厌倦的表情。但是,戏剧文学需按其艺术规律进行,以“台词”作为叙述语言的戏剧与小说大相径庭,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多重矛盾的人物性格、丰富斑斓的内心世界、纷繁芜杂的历史社会背景全部依靠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支撑并完成。既然“表演性”是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特征,那么,教学中也应选取与其相适应的方法。 那么,教师将如何进行戏剧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阳光家教网 www.ygjj.com西安家教 青岛家教 郑州家教 苏州家教 天津家教 中国最大找家教、做家教平台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1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 第一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词语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
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4、将焉取之(焉:哪里) 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 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 2、共其乏困(共:供) 3、秦伯说(说: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 三、一词多义
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 刘海燕
第一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词语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 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4、将焉取之(焉:哪里) 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 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 2、共其乏困(共:供) 3、秦伯说(说: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 三、一词多义
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 肉食者鄙,未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
高中课本中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
高中语文必修5 第四单元 高二语文组 康雅婷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的有关情况,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任务:自查资料,理解文中提及相关内容及术语。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上层文化圈,成就了一段美丽的佳话。主人公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她出众的才貌令万种风情的徐志摩诗兴大作,使抑情重理的金岳霖冥
高中语文必修5 第四单元 高二语文组 康雅婷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的有关情况,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任务:自查资料,理解文中提及相关内容及术语。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上层文化圈,成就了一段美丽的佳话。主人公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她出众的才貌令万种风情的徐志摩诗兴大作,使抑情重理的金岳霖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