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登幽州台歌

“古诗登幽州台歌”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古诗登幽州台歌”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古诗登幽州台歌”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登幽州台歌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登幽州台歌》带答案

登幽州台歌

1、诗人登上幽州台,看到无穷无尽的天地,先想到古人,再想到来者,不禁怆然涕下。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任人唯贤的人。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

4、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两句诗从时间角度写出来时间之悠久绵长,表现了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的崇敬之意。缅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不见”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见”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6、“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

登幽州台歌练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登幽州台歌

一:给下列字注音

后不见来者( ) 独怆然而涕下( ) ..二:解释词语

悠悠: 独: 怆然: 涕: 三、填空

1、《登幽州台歌》含有的与本诗主旨表达有关的一个典故是( ) 2、《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 )

3幽州台即____ _,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是战国时候_____的国都。_____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的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建黄金台,置金与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找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起来 四、读课文,思考:

1、“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

2、怆然的意思是: 涕的意思是: 表现了作者 的情感。 的思想感情。 《登飞来峰》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

登幽州台歌扩写600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孤登幽州台】

青云环山,烈日照水。当万物都在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之时,唯有诗人。独自站在空虚的幽州台上,望着寂静的天空。

为什么!为什么我明明想精忠报国,却不得以重用?”我站在幽州台上对着寂空悲愤地大喊。几年前,我雄心壮志,一心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可武后这个昏君,却推我之门外,听小人之馋言。

哎,空云悠悠,青树依依,这是在安慰我这颗刺痛的心,还是在嘲笑我无能呢?为什么前路如此迷茫,令我的双眼看不见未来。前朝的圣君却躺在冰冷的棺材中,不闻世间何事。望穿秋水,满心热血,别人在宫中巧言令色。而我却不能为国提出贤良佳话,反而在城外幽州台上思我何不用。

也许只有那千百年未解之云能解我心之忧,后世的明君却见不到我。为什么我却生不逢时,生在这贵人弃之的时代!轻云之鸟,翔于际空,那一声声的鸟鸣却唤不会我那沉重万千的思绪。我想壮怀唐朝,却无奈怀才不遇,我有报国宏愿,却壮志难酬。

一切都化为泡影了,武后强硬,若我再坚持己见,怕是会诛连九族的大罪。我想看,两行热泪潸然落下。一阵清风吹飞了我的泪,也飘洒了我的情。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风,仿佛是先帝来安抚我脆弱的心神,令我心安却又孤独。燕昭王的情怀真与我的报国心相和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2019精选教育中学语文《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doc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学语文《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诗几种体裁,掌握古风和近体诗体裁的不同。

(2)能力目标: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独特的感情。 2.重点,难点设置:

重点:感受意境,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难点: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下面,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职业中专高一年级文秘班的学生,他们在语文能力上略高于其他专业,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多拓展一些。 我准备的教学方法为: 2.教学方法

移情法:用多媒体音乐、画面等营造浓厚的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诵读法: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体会唐诗音韵的和谐和凝练的语言。可以加深了解,加强记忆。

第 1 页

设疑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比较阅读法:对比这一组唐诗,比较体裁的变化,格律的不同。比较课内外不同诗文,感受不同意象营造出的不同意境。

学生对应的学法为: 三、说学法

1.课前自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优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20 古代诗歌五首

精彩开篇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一、新课导入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寂寞嘛。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诗人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chuàng) 涕下(tì) 岱宗(dài) 决眦(zì) ....

2.作者简介

(1)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优质课教学设计 - 274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

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共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幽州台吗?本诗的作者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后感慨些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确: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姬平在公元前312年执政后,为雪国耻,励精图治,采纳郭隗的建议,建黄金台,置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邹衍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蓟,当时属于幽州(今北京市大兴县),故称幽州台。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所作的最为著名的古体诗。 2.了解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练习题(3)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20课: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一、 查阅资料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二、课文赏析: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三、问题探究: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

1

古诗大德歌·秋翻译赏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古诗大德歌·秋翻译赏析

《大德歌·秋》作者为元朝诗人关汉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前言】

《大德歌·秋》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这支小令描写女主人公因怀念远人而引起的烦恼。此曲以大自然的秋声写人物心灵的感受,声情并茂,直率中见委婉,委婉中情更真。小令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大德歌:曲牌名。

⑵便做:就算,即使。陈抟(tuán):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

⑶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⑷蛩:蟋蟀,又名促织。这句是说: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

⑸淅零零:形容雨声。

【翻译】

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说不完的烦

1

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发的,故“懊恼伤怀抱”便成为此曲表

古诗大德歌·秋翻译赏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古诗大德歌·秋翻译赏析

《大德歌·秋》作者为元朝诗人关汉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前言】

《大德歌·秋》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这支小令描写女主人公因怀念远人而引起的烦恼。此曲以大自然的秋声写人物心灵的感受,声情并茂,直率中见委婉,委婉中情更真。小令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大德歌:曲牌名。

⑵便做:就算,即使。陈抟(tuán):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

⑶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⑷蛩:蟋蟀,又名促织。这句是说: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

⑸淅零零:形容雨声。

【翻译】

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说不完的烦

1

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发的,故“懊恼伤怀抱”便成为此曲表

古诗《登鹳雀楼》带拼音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9
【bwwdw.com - 博文网】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zuò zhě:wánɡ zhī huàn

作者: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日依山尽,

huánɡ hé rù hǎi liú

黄河入海流。

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

欲穷千里目,

ɡènɡs hànɡ yì cénɡ lóu

更上一层楼。

古诗登鹳雀楼译文意思和赏析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意思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