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全面发展的名词解释
“教育学全面发展的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教育学全面发展的名词解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教育学全面发展的名词解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育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是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之间互动的交互过程。
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
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索引 教育学原理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家梅伊曼(《实验教育学讲义》,1908)和拉伊(《实验教育学》,1907)。 实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思辨的教育学;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真正“科学化”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试验和论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和利特等人。 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要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构建
教育学简答题与名词解释
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
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这就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本族语:指本民族使用的语言。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是学科的理论体系。
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规则体系。
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语法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包括语音、拼写、词的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规则,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也就是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话语能力:指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
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理语言的能力。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话语:是在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
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这就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本族语:指本民族使用的语言。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是学科的理论体系。
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规则体系。
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语法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包括语音、拼写、词的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规则,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也就是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话语能力:指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
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理语言的能力。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话语:
教育学简答题与名词解释
教育学简答题
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幼儿教育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学教育(广义)教育(狭义)幼儿教育(广义)幼儿教育(狭义)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体育(狭义)幼儿体育
幼儿智育幼儿德育幼儿美育幼儿园环境(广义)幼儿园环境(狭义)
课程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法操作练习法观察法
实验法演示示范谈话讲解讲述创造性游戏幼儿游戏
有规则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智力游戏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园节日活动幼儿园娱乐活动
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评价
二、简答、论述:
1、幼儿教育的意义。(了解)
2、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3、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4、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6、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及注意问题。
7、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及其特点。
8、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9、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了解)
10、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目标。
11、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内容、实施要求。
12、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3、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14、幼儿的特性及地位。
15、幼儿园环境的功能。
16、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17、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及作用。1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
教育学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1
教师招考资料(内部传阅)
名词解释部分
1.教育结构: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即教育纵向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主要包括:教育层次结构、教育类型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结构。就各级教育内部而言,又有各自的教育类型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设置结构。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重要作用。调整教育结构是提高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