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流程中对就诊患者的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患者的识别措施”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关键流程中对就诊患者的识别措施”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键流程中对就诊患者的识别措施”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错误事件,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各项检查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
一、门诊患者辨识:
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地址等)。患者携带附有照片的证件或病历,如身份证、医保卡等。
二、住院患者辨识:
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杜绝仅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要求使用患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一、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者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三、在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五、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六、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关键流程识别
(1)急诊科与病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一、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者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三、在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五、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六、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关键流程识别
(1)急诊科与病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 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患者、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或干细胞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 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 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
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
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 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 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
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 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
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
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 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 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
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
解决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的改进方案
解决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的改进措施
我院是我县唯一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从就诊的患者看,大部分是农村患者,日门诊量400人次左右,从就诊时间看,通常病人选择上午到医院就诊,在临床持证医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专科医生承担大量的门诊工作任务。基本流程是:病人到门诊→排队→挂号、建卡→候诊→就诊→划价、缴费→候检→检查→再就诊→再划价、缴费→取药→治疗→离院。该流程每个环节都需排队,病人等待的时间远比医生为其诊病的时间长,成为影响服务质量的一大瓶颈问题。缩短门诊就医等候时间是患者普遍的要求,也是我们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地最终目标。
1、目的 缩短门诊患者无效候诊时间,提高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率。
2、方法 采用数据记录、现场观察,对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进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目前门诊医疗服务流程的现状,并通过对排队挂号时间、候诊时间、功能检查等候时间及病人流量等方面进行门诊就诊等候时间的调查。
3、结果分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5年门诊就诊病人挂号、候诊、检查等候时间信息表。
表1 2015年3月上午8:30—11:30门诊病人周一至周六平均就诊时间表 就诊时间 排队挂号导诊分诊排候诊时间 就诊时间 缴费时间 功能检查等排队取药
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ICU、产妇等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1、
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
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
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
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
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
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填写; 4、
护士在使用腕带作为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
坏需更新时同样须经双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
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
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
急诊、病房、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
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流程:
(1) 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
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 病情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具体措施与流程
。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具体措施与流程
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同意权。提升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措施与流程。
一、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是对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的重视,让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并且参与其中,同时获取信息。
二、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公休座谈、知情告知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宣传,并记录。
三、落实出院患者回访制度。医院职能科室及病区进行进行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并进行记录小结分析。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改进意见等调查,促进医疗持续改进。
四、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
五、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篇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 目的:保证患者安全,医、护、技、药、总务后勤人员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使用相同的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二 原则:
1 病人身份识别方式
1.1 患者身份确认必须核对二种身份标识
1.2 病历号和姓名,床号不能作为患者身份确认,病人佩戴的腕带上有该两种身份
识别标识。
2 下列操作前中必须进行病人身份识别。
2.1 给药前;
2.2 输血或血制品前;
2.3 抽血和其他标本采集前;
2.4 进行治疗、手术和检查前;
2.5 发放特殊饮食前;
2.6 转运前。
3 特殊情况下病人身份识别:
急诊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识别:急诊护士以性别和就诊24小时制时间为患者命名(男/女0531)建立就诊信息和腕带,男/女0531+病历号作为病人的识别。
4 使用“腕带”的相关事项:
4.1 使用腕带的科室
4.1.1 急诊抢救室和留观室病人佩戴蓝色腕带。
4.1.2 14岁以下儿童佩戴粉红色腕带。
4.1.3 每位住院患者(除NICU患儿)使用带有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形码“腕
带”。
4.2 腕带使用规范
4.2.1 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病历。
4.2.2 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
4.2.3 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