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知识点
“51单片机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51单片机知识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51单片机知识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单片机复习知识点2017
单片机复习知识点
一、理论知识:
1.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要求会计算) 二进制转十进制:加权求和。 十进制转二进制:
整数部分:除二取余,逆序排列,即最初得到的余数是二进制整数的最低位,最后得到的余数是二进制整数的最高位,如下所示:
小数部分:乘二取整,顺序排列,即最初得到的整数是二进制小数的最高位,如下所示:
2. 什么是单片机?
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 和RAM)及各种输入输出接口(I/O)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就称之为单片微型处理器,简称单片机。存储器按功能划分可分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3.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组成:
单片机最小系统由工作电源、时钟(或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三部分组成,它为单片机的工作提供最基本的硬件条件。
4. 单片机的复位条件是什么,复位后的I/O 口状态是什么?
单片机的复位条件是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复位后的I/O 口为FFH。 5. 单片机的时序:
晶振电路为单片机的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时序。
时钟周期:也称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频率的倒数,也就是外接晶振频率的倒数,是单片机
1
中最基本、最小的时间单位。
机器周期:单片机的基本操作周期,在一个操作周期内,单片机完成一项基本操作,它由12 个时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考试复习知识点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考试复习知识点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试知识点:
1、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
(1)各种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数
方法:各位按权展开相加即可。 (2)十进制数转换为各种进制
方法:整数部分采用“除基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基取整法”。 (3)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方法:每四位二进制转换为一位十六进制数。 2、带符号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1)原码:机器数的原始表示,最高位为符号位(0‘+’1‘-’),其余各位为数值位。 (2)反码: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把原码的最高位不变,其余各位求反。 (3)补码: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反码加1。
原码、反码的表示范围:-127~+127,补码的表示范围:-128~+127。 3、计算机中使用的编码
(1)BCD码:每4位二进制数对应1位十进制数。
(2)ASCII码:7位二进制数表示字符。0~9的ASCII码30H~39H,A的ASCII码41H,a的ASCII码61H。 考试复习题:
1、求十进制数-102的补码(以2位16进制数表示),该补码为 。 2、123= B= H。
3、只有在________码表示
51单片机RAM总结
51单片机RAM 数据存储区学习笔记
1.RAM keil C语言编程
RAM是程序运行中存放随机变量的数据空间。在keil中编写程序,如果当前模式为small模式,如果总的变量大小未超过128B,则未初始化的变量的初值默认为0.如果所有的变量超过单片机small模式下的128B大小,则必须对变量进行初始化,否则超过RAM大小变量的值是不确定的,在small模式下超过128B大小的变量也必须在编译器中重新设定存储器的存储模式。
在keil中,可选择small,compact,large三种方式存储数据变量:
在keil中可以用“TargetOptions”来配置这一项:
图1 选择数据存储模式
2.片内数据存储区
(1) 工作寄存器区
工作寄存器区位于片内数据存储器中的00H~1FH单元,共32字节( 如此说来每个单元是一个字节了 ),分成四组。每组8个字节,分别记为R0~R7.
程序默认在0区工作寄存器组存放中间运算数据。等待中断来时,中断数据工作寄存器组由0区切换到其它区域。
选择四组工作寄存器区的哪一组作为R0~R7由位于PSW寄存器的两位RS1,RS0来确定.
RS1,RS0称为区开关或组开关,
51单片机串口通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串行接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并行/串行通信的概念;理解串行通信中的异步/同步通信的基 本概念;理解波特率的概念,学会计算波特率 的方法;4了解串行通信的三种制式及校验方 法。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 AT89C51串行口:串行接口结构及其功能;理解串行数据缓冲器SBUF的功能和读写方 法; 熟悉SCON的结构、控制作用和设置方 法; 了解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熟悉 SMOD位。
3.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理解串行通信4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和区别;掌握串行工作方式0的应 用; 熟悉串行工作方式1、2、3应用程序的 编制方法。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4. 多机通信原理:理解多机通信的原理、过程和编制多机通信应用程序的方法。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 串行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通信的基
本方式可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所谓并行通信是指数据的各位同时在多根数据
线上发送或接收。串行通信是数据的各位在同一根数据线上依次 逐位发送或接收。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
51单片机RAM总结
51单片机RAM 数据存储区学习笔记
1.RAM keil C语言编程
RAM是程序运行中存放随机变量的数据空间。在keil中编写程序,如果当前模式为small模式,如果总的变量大小未超过128B,则未初始化的变量的初值默认为0.如果所有的变量超过单片机small模式下的128B大小,则必须对变量进行初始化,否则超过RAM大小变量的值是不确定的,在small模式下超过128B大小的变量也必须在编译器中重新设定存储器的存储模式。
在keil中,可选择small,compact,large三种方式存储数据变量:
在keil中可以用“TargetOptions”来配置这一项:
图1 选择数据存储模式
2.片内数据存储区
(1) 工作寄存器区
工作寄存器区位于片内数据存储器中的00H~1FH单元,共32字节( 如此说来每个单元是一个字节了 ),分成四组。每组8个字节,分别记为R0~R7.
程序默认在0区工作寄存器组存放中间运算数据。等待中断来时,中断数据工作寄存器组由0区切换到其它区域。
选择四组工作寄存器区的哪一组作为R0~R7由位于PSW寄存器的两位RS1,RS0来确定.
RS1,RS0称为区开关或组开关,
mcs-51单片机
1-1 MCS-51单片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MCS-51单片机是个完整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具体包括CPU、存贮器和接口部分。存贮器的配置和芯片的型号有关,有三种情况,即片内无ROM,片内有掩模型ROM以及片内有EPROM。而随即存贮器RAM则每一种芯片都有。接口部分包括4个8位I/O口,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和一个主要用于异步通信的串行接口。此外,它们还都内含时钟产生电路。
1-2 8051单片机有多少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它们可以分为几组?完成什么主要功能?
解:8051单片机内部有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它们可以分成6组:用于CPU控制和运算的有6个,即ACC,B,PSW,SP和DPTR(16位寄存器,算2个8位寄存器);有4个用作并行接口,即P0,P1,P2和P3;有2个用于中断控制,即IE和IP;有6个用于定时/计数器,它们是TMOD,TCON及两个16位寄存器T0和T1;还有3个寄存器用于串行口,即SCON,SBUF和PCON。当然其中有些寄存器的功能不只是一种,也可以有另外的分组方法。如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除了用于串行口通信外,还可用于供电方式的控制。
1-3决定程序执行顺序的寄存器是哪个?它是几位寄存器?它是不是特殊功能寄存器
51单片机中断编程
第6章 中断系统
在CPU与外设交换信息时,存在一个快速的CPU与慢速的外设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中断技术。良好的中断系统能提高计算机实时处理的能力,实现CPU与外设分时操作和自动处理故障,从而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当CPU正在处理某项事务的时候,如果外界或内部发生了紧急事件,要求CPU暂停正在处理的工作转而去处理这个紧急事件,待处理完以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断的地方,继续执行原来被中断了的程序,这样的过程称为中断。向CPU提出中断请求的源称为中断源。微型计算机一般允许有多个中断源。当几个中断源同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时,CPU应优先响应最需紧急处理的中断请求。为此,需要规定各个中断源的优先级,使CPU在多个中断源同时发出中断请求时能找到优先级最高的中断源,响应它的中断请求。在优先级高的中断请求处理完了以后。再响应优先级低的中断请求。
当CPU正在处理一个优先级低的中断请求的时候,如果发生另一个优先级比它高的中断请求,CPU能暂停正在处理的中断源的处理程序,转去处理优先级高的中断.请求,待处理完以后,再回到原来正在处理的低级中断程序,这种高级中断源能中断低级中断源的中断处理称为中断嵌套。
MCS-51
51单片机课题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熟悉
一、实验目的
在进行其他实验之前,先熟悉实验装置的核心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掌握该实验模块的电路原理和接口的使用方法。
1.掌握单片机振荡器时钟电路及CPU工作时序;掌握复位状态及复位电路设计;掌握单片机各引脚功能及通用I/O口的使用;掌握单片机基本指令的使用。
2.掌握IDE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和烧录器等开发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
1.单片机仿真器(伟福S51、仿真头POD-H8X5X),烧录器(西尔特Superpro 680);
2.单片机最小系统实验模块,键盘实验模块,发光二极管阵列实验模块。
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要求
1.连接实验电路,编写简易单片机汇编程序达到下述工作要求:以任意两个独立式按键作为输入,当第一键按下时,点亮第一行发光二极管;当第二键按下时,点亮第二行发光二极管。
2.将编写的程序调入仿真器中,在IDE集成开发环境中进行调试;
3.在IDE中产生机器码文件,用烧录器烧录到单片机芯片中,插在板子上观察工作情况。 四、实验原理
4.1 AT89C51引脚说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片机知识点
汇编指令由操作码或伪操作码、目的操作数和源操作数构成 DW(Define Word) 定义数据字命令
功能:用于从指定地址开始,在程序存储器单元中定义16位的数据字。 格式: [标号:] DW 16位数表 存放规则:高8位在前(低地址),低8位在后(高地址)。 DS(Define Storage) 定义存储区命令
功能:用于从指定地址开始,保留指定数目的字节单元为存储区,供程序运行使用。汇编时对这些单元不赋值。
格式: [标号:] DS 16位数表
用EQU可以把一个汇编符号赋给字符名称,如上例中的R1,而DATA只能把数据赋给字符名。 寻 址 方 式 立即数寻址 直接寻址 寄存器寻址 寻 址 空 间 ROM(汇编后数据直接存放在ROM中) 片内低128字节和SFR 通用寄存器R0~R7 某些SFR,如A、B(乘除指令中)、DPTR 片内RAM低128B[@Ri,SP(仅PUSH和POP)] 片外RAM(@Ri,@DPTR) ROM(@A + PC,@A + DPTR) ROM 256B范围 片内RAM 20H~2FH单
51单片机实验2014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厦门理工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目 录
目 录 ......................................................... I 第一章 概述 ...................................................... 1 第二章 实验系统组成和结构 ....................................... 4
§2.1 系统主机的硬件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逻辑电平开关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LED电平显示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单脉冲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音频放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