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杨伯峻读后感
“论语译注杨伯峻读后感”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论语译注杨伯峻读后感”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论语译注杨伯峻读后感”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译注(杨伯峻)
论语译注
《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
中華書局
1980年北京《論語譯注》
試論孔子
導言
例言
學而篇第一
爲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衞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论语译注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試論孔子
(一)孔子身世
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說生於魯襄公二十一年(《公羊傳》和《穀梁傳》,卽公元前五五一年),一說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史記·孔子世家》),相差僅一年。前人爲此打了許多筆墨官司,實在不必。死於魯哀公十六年,卽公元前四七九年。終年實七十二歲。
孔子自己說“而丘也,殷人也”(《禮記·檀弓上》),就是說他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滅了殷商,封殷商的微子啓於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國宗室,因爲距離宋國始祖已經超過五代,便改爲孔氏。孔父嘉無辜被華父督殺害(見《左傳》桓公元年和二年)。據《史記·孔子世家·索隱》,孔父嘉的後代防叔畏懼華氏的逼迫而出奔到魯國,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因此孔子便成爲魯國人。
殷商是奴隸社會,《禮記·表記》說:“殷人尚神”,這些都能從卜辭中得到證
杨伯峻《论语译注》商榷三则
杨伯峻《论语译注》商榷三则
鄂海鹏
【摘 要】: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注释比较精审,译文比较通达,但是在译注方面也有一些疏漏和不够精审的地方。
《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现在最通行的《论语》新注本,注释比较精审,译文比较通达,为广大文史教学工作者和一般读者所欢迎。 但是在译注方面也有一些疏漏和不够精审的地方。笔者特此撰文以补正。 一
《论语·子张》:“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其中“堂堂”一词具体意义如何,古今解释纷纭。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把“堂堂”译为“高不可攀”。他又说:“根据《论语》和后代儒家诸书,可以证明曾子学问重在‘正心诚意’,而子张重在言语形貌。”(《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12月第2版 202页)因此“堂堂”为“高不可攀”,有待商榷。愚按:“堂”即“党”之假借。《说文解字》:“堂,殿也。从土,尚声。”“党,不鲜也。从黑,尚声。”《广韵》:“堂,徒郎切。”《广韵》:“党,多朗切。”二字形近叠韵假借。《荀子·非相
《论语》 读后感
这学期开始,我们复习背诵闻名中外的《论语》。这次我以本书中的人物为线索,再次和学生们一起梳理这本书。
还记得暑假里,每每心情烦躁,便提笔书写《论语》。看着一个个字符从笔下流出,莫名地心安。对于我来说,这是继李子柒视频之后,又一部心灵“治愈系”作品。我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率性、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是一种怎样自由洒脱的精神。是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当然,也有可能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孔子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定要把握好“学”和
论语八则读后感【论语八则读后感600字】
论语八则读后感【论语八则读后感600字】
论语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他不仅指导我们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论语八则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八则读后感600字范文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
因此,我们应该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论语八则读后感60
《论语》读后感范文
本月我读了《论语》一书。《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论语·里仁》篇中写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句话的翻译是: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式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贫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我的理解是,贫寒不是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孔子的“义利观”即以“义”为上,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享受到安逸、自足和富贵,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
论语读后感之十四
论语读后感之十四
论语读后感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论语》虽非纯粹的文学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却逐渐演变成了格言、成语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说明了它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本文拟从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饱满性和记叙事情的洗练性三方面入手,对《论语》一书的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论语读后感之十四
论语读后感之十四
论语读后感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论语》虽非纯粹的文学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却逐渐演变成了格言、成语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说明了它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本文拟从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饱满性和记叙事情的洗练性三方面入手,对《论语》一书的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杨绛散文读后感
杨绛,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绛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
杨绛散文读后感1
杨绛先生是德高望重并久负盛名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名望不因为是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妻子而受到尊敬和推崇,而是作为有着特有风格的文学成就卓著的可敬可爱的作家而被读者记住的这样一位作家。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
春秋左传注(修订版) - 前言 - 杨伯峻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
前 言
(一)春秋名義
春秋本是當時各國史書的通名,所以國語晉語七說:「羊舌肸習於春秋。」楚語上也說:「教之春秋。」墨子明鬼篇也曾記各國鬼怪之事,一則說:「著在周之春秋。」二則說:「著在燕之春秋。」三則說:「著在宋之春秋。」四則說:「著在齊之春秋。」隋書李德林傳載其答魏收書也說:「墨子又云:『吾見百國春秋。』」(今本無此文,孫詒讓閒詁辑入佚文中。)
春秋之名,似乎其來已久。據唐劉知幾史通六家篇說:
春秋家者,其先出於三代。按汲冢璅語,記太丁時事,目為夏殷春秋。
由此,劉知幾論定:「知春秋始作,與尚書同時。」但這種推理,很難使人信服。汲冢璅語,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劉知幾看到其中有夏殷春秋之名,而記的是太丁時事,這個不必懷疑。然夏殷春秋之名,是太丁時原有的呢,還是汲冢璅語作者所後加的呢? 則難以肯定。據史記殷本纪,殷商有兩個太丁,第一個是商湯的兒子,殷本紀說:
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迺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 這個太丁既未曾坐過朝廷,自無時事可記。第二個太丁是紂的祖父。殷本紀說:
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带乙立。帝匕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兩個太丁,後一個太丁,龜甲文實作文丁。王國維所作殷卜辭
春秋左传注(修订版) - 前言 -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前言
(一)春秋名义
春秋本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名,所以国语晋语七说:「羊舌肸习于春秋。」楚语上也说:「教之春秋。」墨子明鬼篇也曾记各国鬼怪之事,一则说:「着在周之春秋。」二则说:「着在燕之春秋。」三则说:「着在宋之春秋。」四则说:「着在齐之春秋。」隋书李德林传载其答魏收书也说:「墨子又云:『吾见百国春秋。』」(今本无此文,孙诒让闲诂辑入佚文中。)
春秋之名,似乎其来已久。据唐刘知几史通六家篇说:
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按汲冢璅语,记太丁时事,目为夏殷春秋。
由此,刘知几论定:「知春秋始作,与尚书同时。」但这种推理,很难使人信服。汲冢璅语,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刘知几看到其中有夏殷春秋之名,而记的是太丁时事,这个不必怀疑。然夏殷春秋之名,是太丁时原有的呢,还是汲冢璅语作者所后加的呢?则难以肯定。据史记殷本纪,殷商有两个太丁,第一个是商汤的儿子,殷本纪说: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 这个太丁既未曾坐过朝廷,自无时事可记。第二个太丁是纣的祖父。殷本纪说:
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带乙立。帝匕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两个太丁,后一个太丁,龟甲文实作文丁。王国维所作殷卜辞中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