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有哪些

“历史典故有哪些”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历史典故有哪些”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历史典故有哪些”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100条历史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的孩子读懂半个中国!

奥运时刻,民族自豪感总会自然而生。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我们经历过各种磨难,也缔造过难以企及的辉煌,我们的文化终成为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化。常言说读史明智,今以典故作例,让我们再一次回望中国。鉴于篇幅,此次截止到南宋。

历 史 典 故

1

炎 黄 子 孙

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

禅 让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

大 禹

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4

世 袭

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5

暴 君 “桀”

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6

网 开 一 面

“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

秦朝历史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春秋(春秋时期各国典故、与秦国和秦朝关系不大):

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 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骊山烽火台已经使用)

道路以目 国人暴动:周厉王时的百姓民怨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要算周厉王禁谤了。周厉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宠信的大臣荣夷公唆使改变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 召公(召康公的后代穆公虎,世代辅佐王室,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县)就对周厉王说:老百姓已经受不了啦。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这样一来,举国上下不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就是相互见面,也不乱搭腔,而是道路以目。周厉王高兴地对召公说:我能够统一思想,不再有人敢胡言乱语。借这机会,召公就发表一通常常被后世引用的高论:

历史典故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历史典故

?

?

? 酒文化长廊——轶事典故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千百年来,

酒之轶事典故数不胜数、多姿多彩;种种酒局,或惊心动魄,或极

尽风雅。酒,串演了一幕又一幕人生活剧。

? 1、斗酒百篇:中国的文人大都饮酒,而且豪饮,以诗人为甚,

酒场上,才能诗成有神,饮醉后,每有华章佳句。为首的,要算酒中仙

—李白。

李白毕生嗜酒如命,与酒结缘,以酒为伴,酒诗交融。得意时饮,

失意时也饮;求仕时饮,隐居时也饮;有钱时饮,穷困时也饮;无酒

不能食,无酒不能诗;他生于酒,也死于酒。

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自称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

杯”,又对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

妻?”当然能喝酒本身也不算什麽本事,酒囊饭袋也都是海量.李白

是每次酒醉之后,都有好诗,酊酩之中,才思泉涌,百杯下肚,灵感如

喷,有多少千古绝唱,就这麽产生了。

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以洗练的语言,素描的笔法,勾画了栩

栩如生的八位酒仙群像图,其中最为鲜明的,就是李白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

酒中仙”。

据统计,李白现留于世的诗,有一千零五十首,其中谈到酒的,有一

百七十首,占16%。对李白来说,先有酒,后有诗,先是酒仙,后为诗

历史名人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个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个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一气呵成 趁热打铁

[反义]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偃旗息鼓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

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

历史典故的成语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历史典故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鷑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苏州历史文化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关于苏州大学和苏州的历史文化

苏州大学历史:

苏州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老校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工业部属院校)、苏州医学院(核工业部部属院校)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 综合性大学。建于1954年。前身为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本称监理公会)所创办的私立教会学校。现设文、理、法、商及外国文学5个学院, 连同夜间部共28个学系,6个研究所。学生万余人。校址台北市。该校向以法学教学著称。历任院长、校长无一不是学法律出身。但由于教学态度保守,重视讲授英、美法而忽视大陆法,近些年来,教学质量有所下降,过去在台湾法律界执牛耳的地位,已被“台大”、“政大”所取代。

一、创始(1871~1901)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廷不敌英法俄日等国侵略,被迫签下数纸不平等条约。战事连连溃败使政府及百姓丧失了信心,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 列强之长的声浪日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基督教会来到中国兴办教育事业。监理

历史典故“羊斟惭羹”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读《史记°》,看到一个历史典故“羊斟惭羹”,说的是公元前607年,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主帅华元统军迎战。两军交战前,华元为了鼓舞士气,置锅宰羊,犒劳将士,忙乱中忘了给他的马车车夫羊斟分—杯羊羹,羊斟因此怀恨在心。

交战之时,羊斟说:分发羊羹的事你说了算,驾驭战车的事,我说了算。说完,他马鞭一甩,故意把战车赶到了郑军阵地。结果,堂堂宋军主帅华元,就轻易被郑军活捉了。

因为少分了一杯羊羹,得罪了一个人;得罪了一个人,引发了一次背叛。因为一次背叛,输掉了一场战争;输掉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史学家把它作为典型事例写入史册,点评道:“以其私憾,败国殄民。”

无独有偶,《战国策》里也有一个分羊羹的历史故事——

中山国的国君在国都大宴群臣,煮了一大锅羊羹,再把羊羹分赐到各位臣工的碗里。不料,分到一个叫司马子期的大夫时,羊羹没有了。司马子期感到非常没有面子,认为这是国君在大庭广众之中有意出他的丑。一气之下,竟愤然出走,投奔楚国,还巧辞游说,促动楚国出兵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国力弱小,顷刻间被楚国灭国。

中山国君仓皇出逃途中,有两个人一直跟在他身后。国君问道:“你们是千什么的?为什么跟着我?”两人回答:“我们的父亲有一次饥饿将亡,您赐了一壶熟食给他吃。他临死时教育我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虽然晋楚城濮之战时的真实情况是:晋国对于楚国的行军迅速不及准备战阵,为了避免失败,晋军不得不后撤,以每天退一舍计,等于是退了三舍。鉴于有些军吏表示异议,晋大夫狐偃对晋军说:这是大王先前允诺了要用来报答楚王的。对此,后世多信以为真,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还是用“退避三舍”来比喻对人让步或有所回避,以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的意思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春秋时期,晋献公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便设法陷害公子重耳和夷

三国历史中的成语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三国历史中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殊的一类,在结构、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三国历史中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时,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

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

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鲁肃证明了他的聪慧,选拔吕蒙证明了他的明智,俘虏于禁而不杀证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证明了他的睿智,据三州虎视四方证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称臣证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于说到怕不怕,尽管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自有抵御的良策,何况我们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

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

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听到如此得体的外交辞令,魏国朝廷上下都对赵咨肃然起敬。曹

1

丕也连声称赞赵咨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当之无愧。”

赵咨

三国历史中的成语典故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三国历史中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殊的一类,在结构、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三国历史中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时,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

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

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鲁肃证明了他的聪慧,选拔吕蒙证明了他的明智,俘虏于禁而不杀证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证明了他的睿智,据三州虎视四方证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称臣证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于说到怕不怕,尽管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自有抵御的良策,何况我们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

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

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听到如此得体的外交辞令,魏国朝廷上下都对赵咨肃然起敬。曹

1

丕也连声称赞赵咨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当之无愧。”

赵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