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设计

“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学生预习使用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大州和大洋

一 世界海陆分布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 71%,陆地的面积仅占 29% 二 七大洲 1 基本名词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大洲:大陆和他附近的岛屿

名称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 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 , 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 欧洲与北美洲 丹麦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3 面积:由大到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海拔:由高到低 南极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 4 分布(了解各大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相对位置、轮廓形状) 经度跨度最大的大洲是 南极洲

三 四大洋

1 基本名词:

洋: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

四大洋名称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面积比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 分类:内海 边缘海 陆间海

海峡:联通两个海域的狭窄水道

2 分界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生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地表形态的塑造、山岳河流的发育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地质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太阳能 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 形式 项目 岩层运动方向 影响 风化、侵蚀、搬运、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沉积、固结成岩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平行于地球表面 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 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垂直于地球表面 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的形成 对岩层的影响 对地形的影响 举例 相互关系 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3)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流 水 侵 侵蚀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化) 的)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干旱、半干旱地区(例:柱、风蚀蘑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生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地表形态的塑造、山岳河流的发育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地质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太阳能 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 形式 项目 岩层运动方向 影响 风化、侵蚀、搬运、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沉积、固结成岩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平行于地球表面 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 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垂直于地球表面 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的形成 对岩层的影响 对地形的影响 举例 相互关系 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3)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流 水 侵 侵蚀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化) 的)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干旱、半干旱地区(例:柱、风蚀蘑

第九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九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3.掌握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概念、成因和形态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掌握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以及各种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6.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本讲重点:

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3.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成因

4.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本讲难点:

1.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成因

3.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地质作用:地球表面的主要动力有三:太阳辐射(大气、水的运动和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能(主要是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潮汐现象)。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 分类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外力作用 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相互关系 内力作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襄樊五中地理组 饶青莹

一、教材所对应的课标要求:

1.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二、课程标准解读对上述课标的阐述:

第1条(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2条(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这样的示意图不仅要绘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还应反映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本条“标准”对地壳,岩石等未作明确要求,因此,可根据教学需要做灵活处理。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2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总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单项选择(36分)

读下面的“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⑤② D.②①③④⑤ 2.有关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⑤处山地是由于两侧受力使其隆起而形成的

B.甲处山地是由位于向斜槽部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 C.甲处附近高地物质不断向甲处堆积成山

D.该地区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同时出现了褶皱和断层构造 读右图,回答3~4题。

3.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4.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 B.富士山 C.华山 D.泰山

5、右下图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关于下图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背斜 B.从地貌形态来看,属于山脊 C.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谷 D.从成因来看属于背斜成山 6、 人类遵循地质构造规律开展的实践活动是

A. 在背斜构造地区找石油

2017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景观图和示意图进行了说明。同时强调了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运动。本节是整个第四章内容的总领和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由于本堂课内容涉及的是一些非常宏观的地理场景和一些变化非常缓慢的作用过程(如风化、变质作用等),而且与学生的切身体验和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因此,学习难点可能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地壳的相对运动。一般人们的直接印象是:地球表面不是连在一体的吗,怎么会相对发生运动?学生理解会有一点难度。第二个是变质作用。课文中没有文字加以介绍,由于这一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过程复杂,学生了解起来会有一点困难。第三个是冰川地貌。因为少见而难以理解。

【教学过程】 知识和技能 了解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和风化的认识情况 掌握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相对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答案: A知道 B不知道 问题2:你看到过“风化”现象吗?(链接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学 习 资 料 专 题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

D.外力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中都有迅速激烈的,也都有极其缓慢的。 答案:C 2.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运动形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B.垂直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解析: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的形成。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答案:D

读景观图,完成第3~4题。

3.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强烈的变质作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4.乙图中

2019最新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初高中精品文档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

营造地貌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B.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也属于外力作用 C.内力作用的进行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D.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 2.关于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 B.“U”型谷是风化作用形成的 C.冰川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

D.我国南海诸岛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

3.下列有关外力作用与地貌搭配正确的是( ) A.风化作用——冰斗、“U”型谷 B.侵蚀作用——沙滩海岸 C.搬运作用——沙丘、戈壁 D.堆积作用——河口三角洲

解析:第1题,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人类活动并非自然作用,因而不属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中有的进行得很快,如火山爆发、地震等,有的则进行得极其缓慢,如地壳运动。第2题,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而成的,“U”型谷是由冰川侵蚀而成的,我国南海诸岛多为珊瑚岛,是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的。第3题,冰斗、“U”型谷属侵蚀地貌,沙滩是堆积地貌,戈壁是风力侵蚀地貌,沙丘是风

143地表形态的塑造之河流地貌的发育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1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的: 了解河流地貌的类型,掌握河流不同地貌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理解并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上面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1)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加深,此时河谷窄而深,古壁陡峭,横剖面成“V”字型

(2)“V”字型河谷形成以后:河流落差减小,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会在凹岸侵蚀,凸案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展,其横剖面成U字型 #,完成地理书必修一第78页活动 2,河流堆积地貌

1)定义: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流出山口的地区,河流流出山口以后,河流流速减慢,河水中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