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辨析题及答案
“初三政治辨析题及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三政治辨析题及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三政治辨析题及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政治辨析题二
2012-10-10 21:00
辨析题一
初三政治辨析题一(七、八年级部分)
1.有人认为,父母给了我生命,就应该把我们抚养大,我们没有必要回报。你认为呢?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给我们衣食和爱抚,使我们健康成长。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而且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2)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赡养父母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合作也应该公平的,我们应该体谅父母关心父母。
2.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感激自然。
答:这句话是对的。
(1)人类来自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孕育于大自然,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最终都来自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就丧失可存在的可能。因此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感激之情。
(2)自然界的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相依为命,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3.有的同学说:“大错不要犯,犯了要坐牢,犯点小错无
初三政治试题库--辨析题
辨析题
校园里,竞争无处不在。在竞争中,有各种心态和表现:
小琳:这次的文艺表演,我当然是非主角不演,如果我自己演不了,宁可让演出失败。 小华: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我感到特别的害怕,总觉得自己会考不好,还是请个病假,
躲过眼前这一关。
小琳和小华的言行对吗?为什么?(6分)
两人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①小琳的行为是自私的行为,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坚守自己的人格。如果为了取胜而不择手段,做出有损人格品德的事情,就算取得一时的胜利,也是得不偿失的。
②小华也没有正确的看待竞争,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我们要学会面对竞争,不胆怯,不逃避,不让自己被压力所压垮,而是勇敢的迎着压力上。
③ 面对竞争,我们要锻炼顽强的毅力,树立坚定的信心。我们对自己要有高标准、严要求,要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
23.
小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以民生为重 小芳:着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小明的观点正确,小芳的观点不正确。(1分)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
政治生活辨析题
辨析题
一、政治生活 (一)政府类问题、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2008年要选择部分省市和国务院部门开展试点,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2008年9月14日,因对“9·8”襄汾溃坝事故负有领导责任,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9月21日,深圳龙岗区政府副区长黄海广因“9·20'’火灾被提名免职。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
有人认为“只有实行行政问责制,才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实现行政问责制,有利于强化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进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但这只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之一。 (3)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还必须做到: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 辨题: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初三政治辨析题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
初三政治辨析题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
辨析题类型及解法 1.完全正、误型
解题步骤:①准确判断;②全面分析;③归纳小结。
例题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影响都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因为: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内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对生产力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使生产关系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
(3)可见,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影响充分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
2.半对半错型(即正误混杂型)
解题步骤:①双重判断;②双重分析;③归纳小结。
例题分析: 注意以下三点:①判断时不要简单说前半句对,后半句错,而应把观点叙述一下,再做判断。②分析时应进行双重分析,切勿只分析正确的观点,或只分析错误的观点。③结论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而应根据题意进行归纳小结。
封建时代的中国为世界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当前不应抵制封建残余思想。 答:(1)封建时代的中国为世界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正确的;但由此说当前不应抵制封建残余思想
辨析题
辨析题
1、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一个领导者领导下属的人数/p46
错。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上述指的是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2、从管理的业务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的资源。P54
错。从管理的业务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政等各种不同社会活动范畴。(上述的是从管理的资源角度划分。从全社会的总体角度来看,管理课题可以划分为人、经济系统和上层建筑系统三大类型)
3、从管理客体发挥作用的角度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P61
错。从管理客体发挥作用的角度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地位;2、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时服从不是被动盲目的是主动有条件的服从;3、在统一管理课题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物质要素、资金要素的那个始终处于有意识地主动支配地位。) 4、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P27
错。在现代条件下,所谓管理主体固然包括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但更多的是指国家统治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一定法律程序或
辨析题答案 终结版
辨析题
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T P364:如果微观经济学由于价格为中心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则由于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2. GDP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F
P367: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
一部分。F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N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DP的一部分。(书上例题)
P368: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T
P372:GDP扣除资本耗费即折旧,那就是国内生产净值(NDP)。
5. 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F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 个人所得税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T P375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F P37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对。宪法可能有名无实。 2政治制度的中层指的是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错。中层还包括国家结构形式等。 3国家形式指的就是“国家结构形式”。 错。国家形式还包括政体即国家组织形式。
4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基层群众组织当中。 错。只体现在非政府层面的基层群众组织中
5我国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因此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权力由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 错。我国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在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上.也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的制定者而不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 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宪法的制定者也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
7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8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主要权力都应当集中在统治者手里。 错。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主要权力都应当集中在人民手里。
9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对。政治体制只是政治制度的中、外层。
10没有宪法谈不上宪政但有宪法却不一定
马基辨析题
B
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对立统一规律
白马非马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三)什么是辩证法
C
仓廪实必知礼仪。 错。仓廪实是物质文明,是社会存在,而礼仪属上层建筑,内容涉及精神文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有了一定物质文明并不意味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D
1. 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对立统一规律
2. 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3. 第二次的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书上:P71
4.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 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
F
A.
G
非理性的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书上:P71
-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只要改造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就改造好了--序言部分 - 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元物别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此观点中的“感”是指人的感知或感性认识;“物”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世界。该论断的
马哲辨析题及论述题
辨析题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意识相对的。(2)从认识论大范围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又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和物质互相联系。
2.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2)在实践中,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和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这事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所以,实践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象性活动。
3.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在建筑楼房之前所设计图纸,决不是人脑自生的。它是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在对客观世界的合乎规律的把握基础上所产生的认识结果。这正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表现;(3)题中观点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夸大为决定物质的东
有效教学辨析题
辨析题
1.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
正确,从教学的定义上看,教学是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时学生的学习。
2.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仅供参考)
错误,我觉得不但要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还要看学生学的怎么样。尽管老师教的很好,但是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具体进步和发展,这节课就相当与没有意义了,因为学是教的前提和基础。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中,教师是主要行为主体。
错误
主客体关系
主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有目的的承担者。 “主动权 ” 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师生关系四种观点:
1.师主体,生客体。 “教师中心论” 2.生主体。1)“学生中心论” ;2)师主导,生主体 3.生主体,亦客体。
4.师主体,生亦主体,教材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