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章导学案及答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导学案及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一物理第一章导学案及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第一章导学案及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姓名:
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 .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 .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 .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 .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个小球从4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A .位移是5m
B .路程是5m
C .位移大小是3m
D .以上均不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
高一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案 - 图文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运动的认识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是物体的一部分和另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是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体现.这里涉及到空间和时间的问题. 一、物体和质点
详细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困难? 足球 向前 球体 滚动 雄鹰 向前 翅膀 上下发现描述物体运动不容易,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问:可以将问题简化吗?为什么?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例1、(1)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 800km,与太阳相距1.5Xl08 km.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答案:若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本身的大小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得多,则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但若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则不能把其看作质点. (2)撑杆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可以把撑杆跳运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助跑、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暑期测试(附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暑期测试(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飞往火星宇宙飞船的最佳运行轨道
B.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 C.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D.跳水运动员完成跳水动作
2.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则前、后两次乘客采用的参考系是()
A.站台,对面火车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 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或路程 C.火车站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列车时刻表 D.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
4.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西 A B 第 4 东 C 5.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
B.物体的位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姓名:
精品文档 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 C.位移大小是3m D.以上均不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第 1 页 共 14 页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
龙都街道吕标初中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了解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仔细阅读课本第4页-8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理解分子?教室内粉笔的粉末是分子吗?
2.请列举出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中,各自有哪些特征?
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 课内探究学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并写在黑板上) 二、合作探究,自主研修。
1、观察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说出你对三态的不同特征的理解。
2、原子的结构大体是什么结构,根据你的理解画出大体的原子结构图,小组交流。 二、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交流一:根据各组写在黑板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到疑问的结果。讨论后小组展示。
交流二:根据预习和小组的交流结果,填写如下
第一章复习课导学案
慎水中心学校 物理学科 八年级 人教版导学案 审核:物理组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声现象复习课 复习课、 全册第 6 课时 本课第 6课时 使用人 小组 编号 1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三个特性3. 声的利用 1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三个特性 教 师 活 动 学 案 内 容 【自主学习】 - 介质传声 不同介质中 不同 同种介质中声速与 有关 一般的在固体中声速最 ;在气体中声速最 声 在15℃空气中,V声= 源 传声的两种方式:空气传声和 振 声音的特性 : 影响因素: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讲义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三课时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 情景导入
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人类发展的历史总是与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不开的,从骡马拉车到汽车、飞机,再到现在的磁悬浮列车、载人宇宙飞船……
人类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如何用物理语言描述运动的快慢呢?
二 课标点击
1.理解速度的概念.
2.会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3.知道速率的概念.
三 课前导读
要点1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 坐标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 变化量 Δx=x2-x1来表示,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 大小 ,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 方向 。
1. 在直线坐标系上,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运动到B,则初位置的坐标xA=________,末位置的坐标xB=________,它的坐标变化量是Δx=________。物体从A运动到B的位移是________
答案:3 m -2 m 5 m 5 m
要点2 速度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内,比较 物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 1.1.2导学案(3)
1.1.2 程序框图(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
2.掌握运用程序框图表达循环结构的算法;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循环结构的算法
【教学难点】循环体的确定,计数变量与累加变量的理解. 二、问题导学:
1. 程序框图的概念:
2、三种逻辑结构: ; ; 。 3、循环结构 三、问题探究: 1、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也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
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种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循环体: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
计数变量:在循环结构中,通常都有一个起到循环计数作用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取值一般都含在执行或终止循环体的条件中.
当型循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控制循环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则停止.
直到循环: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之后,对控制循环体进行判断,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满足则停止.
例1: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导学案 1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主备:张兴会 审核: 闫国权 2015-8-31
【学习目标】1.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
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学习重点】了结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前准备】
1、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三边的长。 2、 准备一张坐标纸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1-3页回答下列问题
1、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a=3㎝,b=4㎝和a=6㎝,b=8㎝ ①请你量出斜边c的长度。
3cm 6cm
4cm
( (1)
8cm(2)
②、进行有关的计算。(1)a2+b2=
人教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案
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