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情况
“关于开展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情况”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关于开展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情况”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开展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情况”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开展两项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关于开展两项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信息科 罗家达
根据国家局、区局及市局对贯彻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工作布置,我会同科室人员认真学习了两项法规,并认真自查自纠、认真对照查找问题,现将我个人围绕《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执行情况及遵守?八个严禁??52个不准?、?39个不得?情况报告如下:
一、岗位履职情况
作为一名科室负责人,我高度重视开展两项法规的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安排党
员干部学习两项法规、?八个严禁?、?52个不准?、?39个不得?,召开会议,针对履行职责情况讨论查摆问题。以?讲责任、讲奉献、讲纪律?为重点,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抓好行为规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团结科室成员和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作风端正,工作作风踏实,敢于坚持原则,求精务实,开拓进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更高;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盈利水平更低。而且再贴现率不能经常调整,否则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会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此外,再贴现业务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繁荣时期的物价上涨使得再贴现票据的金额上升,货币供给增加;萧条时期的物价下跌,又使得再贴现金额下降,货币供给减少。货币政策因此可能在繁荣时期“火上加油”,而在萧条时期“雪上加霜”。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点:第一,中央银行能及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意规模的有价证券,从而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使之达到合理的水平。虽然其发生作用的途径同再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基本相同,但它的效果比这两种政策更为准确,并且不受银行体系反应程度的影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实
2017年吉林省直事业单位通用知识:经济之货币政策工具
2017年吉林省直事业单位通用知识:经济之货币政
策工具
事业单位考试中的经济知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是很有难度的,这部分知识的很多内容是考生自己看书既看不懂也不知怎么考的,所以有很多重点难点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梳理才能更好地帮助考生理解做题。此次带各位考生一起来学习的是经济知识之货币政策工具。
一:知识点
① 法定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来盈利,但是又不能将所有的资金全部贷出去,所以必须留有一部分备用金(准备金)。所谓法定存款准备金也就是法律规定存在央行的资金,那么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理解下。
比如:工商银行现有存款500万资金,央行规定必须将20%的资金作为准备金,也就是100万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20%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 再贴现率
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例子理解下贴现。甲手上有张100万的工行汇票,此汇票6个月后才到期, 甲在6个月期限还未到之际去工行提取这100万,这时由于汇票日期未到甲要付一定的利息给工行,这个利息就是贴现。
贴现了解后,那么再贴现我们就好理解了,当工行需要资金时,拿着这张未到期的100万汇票去找央行融资,工行也需付一定的利息给央行,这就是再贴现。
③公开市场业务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人对电子货币有着不一样的定义,普遍认为电子货币是以电子形式储存传统货币于消费者持有之电子设备中,并以现行货币单位计量之货币价值,作为储值或预付工具。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当实施货币政策时,必然要按照流动性的高低对货币惊醒层次的划分。电子货币必然会干扰传统的宏观货币需求和供给,一国央行需要将电子货币纳入货币政策制定的过程中。
1、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1.1电子货币对利率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大规模普及会增加货币的供给,从而给利率水平造成下降的压力,利率的形成机制更加复杂。首先,货币电子化提高了整个货币体系的电子化水平。中央银行甚至公众都将能更容易得到各种利率资料,从而增强了利率的可测性。其次。电子货币的普及提高了整个货币体系的效率,缩短了中央银行政策传导的时间.市场参与者会对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等干预政策更敏感.从而增加了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可控性。再次,电子货币将使利率等价格信号性指标更有效率。质量更高,从而增强了利率的相关性。
由于利率是市场运行的结果.电子货币的大幅使用将增强市场的效率和竞争水平,提高了利率作为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可以肯定在金融创新与电子化、金融放松管
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摘要:本文首先采集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gdp、外汇储备、cpi和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变量svar模型族,然后通过cholesky分解施加约束,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中短期内对产出波动具有最多不超过11%的影响,且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冲击效应要强于价格型中介目标;多数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且解释程度多在12%左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价格波动的根源,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随着m2可控性的逐步减弱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逐渐丧失,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转移。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宏观经济效应;s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3-0048-07 一、引言
近年来,货币政策在中国应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局势中被频繁使用,其类型也多次转变,先由2008年的“从紧”型转变为2009年的“适度宽松”型,再转变为2010年以来的“稳健”型。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并准确度量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摆在宏观决策者和学术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核)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它是包含政策目标、达到目标的措施、运行机制、效果衡量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一个广泛的概念。(11.1;容易;识记)
2、物价稳定:是指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波动,其实质是稳定币值。(11.1;容易;识记)
3、充分就业:是指凡有能力并且自愿参加工作的人,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11.1;容易;识记)
4、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商品和劳务及生产能力的增长,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11.1;容易;识记) 5、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定的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内),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持平,简单地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11.1;容易;识记)
6、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11.2;容易;识记)
7、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具体指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只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核)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它是包含政策目标、达到目标的措施、运行机制、效果衡量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一个广泛的概念。(11.1;容易;识记)
2、物价稳定:是指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波动,其实质是稳定币值。(11.1;容易;识记)
3、充分就业:是指凡有能力并且自愿参加工作的人,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11.1;容易;识记)
4、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商品和劳务及生产能力的增长,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11.1;容易;识记) 5、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定的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内),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持平,简单地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11.1;容易;识记)
6、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11.2;容易;识记)
7、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具体指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只
历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6次紧缩型的宏观调控,时间段分别是:1979—1981年、1985—1986年、1989—1990年、1993年下半年—1996年、2003年下半年—2004年、2006年2008年。
在前四次宏观调控中,首先,当时针对的都是经济波动中已经出现的超过11%的“大起”高峰。1978年经济增长率达11.7%,1984年达15.2%,1987、1988年达11.6%和11.3%,1992年达14.2%。其次,当时针对的都是经济的全面过热或总量过热。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和一个“半周期”。每次GDP的增长率到达波峰,都伴随着或者可能伴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过热”症状,于是国家采取相应措施为经济降温,因此,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里,国家共进行了5次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79年-1981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3年-1995年以及2003年至今。
1977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1978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目标,并且强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当年GDP增长率达到了11.7%的高点。迅速增长的基建投资使财政支出大大增加
7.货币政策实践(答案)
第七章 货币政策实践
判断题:
1.只要普遍把某种商品作为交换媒介,该商品就可以被作为货币。( T ) 2.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 T ) 3.货币并不是所有资产中最具有流动性的。( F )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吸收的存款太多。( F ) 5.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 T )
6.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是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F )
选择题;
1.货币可以作为( D )
A.交换媒介 B.储藏手段 C.计价单位 D.以上都对
2.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哪项不是其职能?( D )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3.M1包括:( A )
A.硬币、纸币、活期存款 B.硬币、纸币、定期存款 C.硬币、纸币、银行中所有存款 D.以上各项都不是
4.金融中介( D )
A.从政府借入货币,并将货币贷给公众 B.决定均
货币政策股票市场发展
货币政策股票市场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结构演变的一个突出趋势是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得以持续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股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股票市场对国际经济、国内经济的影响也迅速加大。作为现代市场金融经济的主要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对于熨平经济波动、促进一国经济金融的良性持续平稳发展已举足重轻。当然,货币政策与经济金融的具体演进态势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反过来经济金融格局的演变也必定会作用于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乃至政策效果的变动,所以无论如何货币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以现实的经济金融结构为前提和条件,否则货币政策可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出现错误决策,从而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动荡。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维持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如何提升国内金融系统配置货币资源的经济效率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政策含义已经是国内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一、基本理论解析
(一)货币政策相关理论解析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货币运行环境,并以此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政策总称。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中央银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