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自治德治法治
“社会治理自治德治法治”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社会治理自治德治法治”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社会治理自治德治法治”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社区治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区治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体系
作者:李幸祥
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8年第06期
摘要:新时代上海如何开展社区治理成为重要课题,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无疑是正确的方向。上海社区治理面临人口结构呈现多元化、城市管理出现新难题、基层矛盾趋于多样化、居民自治缺乏积极性等问题。考虑到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社区治理的新形势,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以及上海社区治理的实践有助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议从加强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积极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全面落实社区自治权利、不断拓宽法治路径、发挥德治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体系。
关键词:社区治理;自治;法治;德治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6.00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上海社区治理如何开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鄉村治理体系。这是首次在党的重要报告中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应用到乡村治理体系之中,同时也适用于中国基层社
人治 德治 法治
人治、德治与法治
人治、德治与法治不仅仅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
政治主张,而且也是历代王朝采用的统治方法,对其加以分析和认识,对于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具有借鉴作用。
先说人治。人治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种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统治者或执政者个人的素质决定着国家和政治的好坏。因此特别强调统治者或执政者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示范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特别注重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品质对政治的作用。孟子也强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均正莫不正,一正君则国定矣”。从儒家的观点看来,实质上就是以修身为基础,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人治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儒家的“人性本善”的基础之上的。但理论上是一套,而从我国两千年的政治统治来看,实际操作远未达到儒家所设想的人治目标,因为它建立在统治阶级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之上,反过来,如果君不仁、不义、不正,则政治就不仁、不义、不正。这种政治的特点就是人良则政良,人暴则政暴。因而,“清官”就成为老百姓的期望。
其次说德治。也是儒家的政治主张,其核心就是以礼乐
教化来提高被统治者的道德素质,将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变为一种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中国治理之道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中国治理之道
陶元浩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师
课程前言
各位学员好,那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的主题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中国治理之道》。首先我们来看,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点是法治与德治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二点是治理之道:为什么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第三点善治之道:法治与德治如何相结合,也就是说如何通过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来实现善治。
一、法治与德治的涵义及关系
(一)法治与依法治国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法治与德治的涵义及其两者的关系。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小点,法治与依法治国。
1、法治的含义
那么什么叫法治?顾名思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进行治理,当然从广义上来看,也包括由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令,也可以纳为法治的广义的涵义里面。
2、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
那么我们再看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在西方具有深厚的法治主义传统。从柏拉图的法律篇,到亚里士多德,再到阿奎那,再到日耳曼的这种契约精神,那么西方的这种法治传统,历史漫长。那么在中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篇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摘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同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规范和调节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法制和德治相结合。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辩证关系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法治和人治有着实质性的区别,人治会因为统治者看问题的态度而实行不同的制度。亚理士多德在谈人治与法治时就明确的指出:“让一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订得良好的法律”。
以德治国指的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以德治国与中外历史曾经存在上的“德治”有着本质上的的区别,因此需要明确以德治国和传统“德治”之间的的界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辅导 - 依法治国专题
共讲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依法治国的提出、历史意义及基本含义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各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其本方略;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又以修正案的形式,将其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即宪法之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它为改变中国社会几千年人治思想所厚积出来的专制习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揭开了中国迈向法治国家的宏伟序幕,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一是必须依照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来管理国家,国家有关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主要应当依靠法律来进行调整;二是在治理国家的各种手段和措施中,法律具有重要的地位;三是全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分的开放性。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重要环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理念的形成。(有助于公民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
础上培养守法意识和护法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有助于公民准确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
法律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理念,把握其内在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公民依法参与社会公共生
活、实施法律行为)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依法治
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织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
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
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这首先是因为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次是因为道德是执法的基础,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再次是因为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将法定权利兑现成为现实权利取决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与权利意识相对应的义务意识也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相关联。(2)以德治国需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以德治国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依法治国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掘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群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好好学 www.HHxue.com 司法考试必看网站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法治,法治理念,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四次重大创新,“党的事 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提出。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 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大意义。 熟悉并能够运用:“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 质及其内在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 想,分析和评价有关案例、实例。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法治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学性 开放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提出及其重大意 义 “党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促进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开展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讲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律师作为自由职业者,是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主力军之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正确领导、管理律所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法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实行法治。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而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的重要标志。只有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才能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
辩论赛中国社会更需要德治
辩论赛
K.O. 2.9 2.11正方:中国社会更需要德治
一辩:李心悦 二辩:任瑞霖 三辩:李依月 四辩:鞠文萱 【四辩总结稿:】
谢谢主席。对方发言的确精彩,但在今天的辩题上,我们必须风物长宜放眼量,绝不是像反方那样一味地夸大法治的作用,严重脱离中国社会的真是背景。然而今天我方基于对中国国情比较全面的考虑。深刻的认识到,并坚定不移的相信:中国社会更需要德治。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法制”是已然之后的惩恶之治;“德治”是将然之前的扬善之治。法治能以其固有的权威性来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但德治更能以其特有的道德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而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可见,法治、德治,前者治外,后者治内,治内之治才是治本之治。
同时,我们应明确:法,能使人知错,但,德能使人知道什么是错,为什么会错,怎么去改错。试问对方,岂不知“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道理吗?一个国家,法律条文的再三细化,表象是法制体系的完善,实质上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条文的增多,是法律本身不可避免存在漏洞性质的体现,更是缺德人钻法律漏洞投机取巧技术进步的表现。可见,没有道德的约束,法律将是多么的可怕。
子曾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