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天津西站副中心问题及优化 - 图文
天津西站副中心问题的研究和优化
1西站历史简介
天津西站始建于1909年8月,1910年12月14日开始运营。2009年进行改造,新西站于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其德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车站主体已经成为天津市重点保护文物,历经风雨变迁,依然保持着独具特色的魅力,已经成为红桥区的一大景观。
2009年5月3日23时44分,具有百年历史的天津西站将在送走最后一班列车后,关闭所有进出口;五月四日零时起,原经由天津西站旅客列车上下行共六十八列中的六十六列列车,将迁至天津杨柳青临时客站继续运营。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节点工程——天津西站铁路客运站扩建工程亦将全面展开。作为天津西站扩建项目之一,具有典型德国建筑风格的原天津西站候车楼,将被平移至新站附近,作为铁路博物馆永久保护。
新西站作为京沪高铁五大始发站已经于2011年6月30日启用,同时因为西站改造而封闭的天津地铁一号线天津西站也同时恢复启用并新建了若干出入口。
2政策倾向
天津西站城市副中心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中心城区发展,规划建设的“一主两副”中两个城市副中心之一。该副中心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占地约10平方公里,其中,红桥区占地6.5平方公里,具有极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宝贵的土地资源,是天津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布局调整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布局调整研究
作者:韩宇航
来源:《财讯》2017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分析通州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概述了通州区经济发展的“四个不匹配”。因此,北京城市副中心应充分发挥行政副中心的综合优势,产业布局定位为行政办公、商务服务以及文化旅游,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城市副中心 产业布局 调整
近年来,通州区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具体体现为“四个不匹配”。一是经济实力与城市定位不匹配,通州区实现的GDP仅占全市GDP总和的2.6%,仅为朝阳区、海淀区的1/8左右,在五个发展新区中,也仅为顺义区的2/5左右,经济总量不具备优势;二是产业结构与发展目标不匹配,2016年通州区产业结构为2.5:45.7:51.8,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低于全市、东城、朝阳区28.5、44.3、41.4个百分点;三是高精尖企业比重与发展愿景不匹配,2016年通州区高精尖企业共有15家,其中技术密集型企业8家,精品优质型企业1家,从企业数量看居全市中下游。从企业构成看,技术密集型企业占高精尖企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布局调整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布局调整研究
作者:韩宇航
来源:《财讯》2017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分析通州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概述了通州区经济发展的“四个不匹配”。因此,北京城市副中心应充分发挥行政副中心的综合优势,产业布局定位为行政办公、商务服务以及文化旅游,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城市副中心 产业布局 调整
近年来,通州区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具体体现为“四个不匹配”。一是经济实力与城市定位不匹配,通州区实现的GDP仅占全市GDP总和的2.6%,仅为朝阳区、海淀区的1/8左右,在五个发展新区中,也仅为顺义区的2/5左右,经济总量不具备优势;二是产业结构与发展目标不匹配,2016年通州区产业结构为2.5:45.7:51.8,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低于全市、东城、朝阳区28.5、44.3、41.4个百分点;三是高精尖企业比重与发展愿景不匹配,2016年通州区高精尖企业共有15家,其中技术密集型企业8家,精品优质型企业1家,从企业数量看居全市中下游。从企业构成看,技术密集型企业占高精尖企
西永城市副中心功能结构的论证421
关于西永城市副中心功能结构的研究
重庆大学城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办公室
二○○五年四月二十日
关于西永城市副中心功能结构的研究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重庆主城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包含中央商务区和商业中心,由江北城、解放碑、弹子石滨江地区共同组成;六个城市副中心为现状的沙坪坝、杨家坪、观音桥—新牌坊、南坪副中心,及新规划的西永、茶园副中心。
西永城市副中心位于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是重庆市未来的重点拓展区域之一,是联系重庆市域西部城镇的重要地区,是建构重庆主城空间结构的重要环节,《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对其规划定位为:以科研教育、服务业、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西部副中心。可见,西永城市副中心未来将成为重庆西部片区(包含西永组团、北碚组团、西彭组团、走马功能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54.7平方公里,服务总人口约149万)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所以对西永城市副中心功能结构的研究非常重要,它将为后期进行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提供合理依据,并为未来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西永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
西永城市副中心实质上是一个上百万人口
争创全省2010年度先进平安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争创全省2010年度先进平安县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0年12月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莅临我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汇报我县争创全省先进平安县工作的开展情况,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地处滇中腹地,素有“匠人之乡”和“左脚舞之乡”的美誉。全县辖3乡4镇89个村(社区)778个自然村1206个村组,总人口20.4万人,幅员面积1464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等20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6%。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作出了比拼争先、赶超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力争到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州中等水平,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民生极大改善,社会更加和谐。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1亿元,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3016元,增长9.1%。同时,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争创全省先进平安县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
-1-
程,坚持强保障、建机制、化矛盾、打基础并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有效推进全县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2008年被州委、州政府命名为“平
2011年全省旅游经济指标分析
2011年全省旅游经济指标分析
索引号:
FJ00212-0402-2012-04001
备注/文号:闽旅办(2012)8号
发布机构:福建省旅游局
2011年全省旅游经济指标分析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全省旅游行业在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及旅游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干开局之年”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及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着力推进“六大旅游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深化闽台旅游合作,全省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海峡旅游品牌效应取得新突破。
一、旅游经济总体情况
2011年,我省旅游业呈现健康稳步发展势头。旅游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实现了“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开局。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4022.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旅游总收入159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359
湖州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对比分析
湖州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对比分析
倪跃田 杜尉栋 冯新勤
前言:占比、人均、结构等相对数指标说明的是质量、效益等方面情况,能够更深层次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本文尝试着从占比五年演变、省均水平对比、结构比较分析三个方面,就湖州市与全省一些重要指标进行简要比较,以期客观反映我市经济在全省的地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制约湖州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下阶段加快湖州发展的思路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省市对比压力十分明显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投资、消费、出口等均实现比“十五”末翻番。但是与全省对比分析,我市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格局仍未根本改观,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
(一)五年占比演变看,地位提升并不明显
与2005年相比,2010年10项主要指标全省占比“五升五降”。其中经济总量GDP全省占比维持在4.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占比维持在3.7%左右,两项代表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占比提升艰难,且均明显低于人口占比。地市排名看,虽然“全省老八”的地位没有改变,但追兵迫近、差距缩小的事实十分明显,衢州、舟山、丽水经济总量占我市比重五年来分别提高7、6和2个百分点。
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的发言(定稿)
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的发言
2010.12.20
一、2010年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主攻项目、决战两区”战略部署,走扬长避短、差异发展之路,以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的“三民”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县创先争优工作,成功战胜了“6〃20”特大洪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创新、二加快、三提升”的新成效,荣获全国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综合先进县称号。
“一创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县创新开展了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访贫问计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大量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三农工作长足发展,赢得了百姓的赞扬、干部的拥护、领导的肯定,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
1
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同志的充分肯定,并作出了重要批示,且在全省全面推广。全年粮食总产33万吨,实现了大灾之年粮食不减产;发展商品蔬菜24万亩、有机白茶1万亩、食用菌120万平米,新建高产油茶基地1.6万亩,规模均居省、市前列;培育农民专业
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的发言(定稿)
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的发言
2010.12.20
一、2010年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主攻项目、决战两区”战略部署,走扬长避短、差异发展之路,以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的“三民”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县创先争优工作,成功战胜了“6〃20”特大洪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创新、二加快、三提升”的新成效,荣获全国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综合先进县称号。
“一创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县创新开展了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访贫问计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大量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三农工作长足发展,赢得了百姓的赞扬、干部的拥护、领导的肯定,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
1
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同志的充分肯定,并作出了重要批示,且在全省全面推广。全年粮食总产33万吨,实现了大灾之年粮食不减产;发展商品蔬菜24万亩、有机白茶1万亩、食用菌120万平米,新建高产油茶基地1.6万亩,规模均居省、市前列;培育农民专业
全省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座谈会议交流材料
全省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座谈会议交流材料
白银市发改委
(2009年9月24日)
一、1-8月白银市经济形势
1-8月,白银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初步预测,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左右,完成计划的55.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02亿元,增长42.46%,完成计划的78.66%,比去年同期提高13.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17亿元,增长7.7%,完成计划的50.19%;大口径财政收入18.25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预算收入6.24亿元,增长10.94%,增速由降转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15元,同比增长0.6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413元,增长15.64%。
(一)农业发展态势平稳
今年是2003年以来第7个干旱年,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283.1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5.6%。面对灾害,全市上下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开展生产自救,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6%,比去年同期
提高1.2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1-8月,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1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84万亩,增长0.45%。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2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6万亩,增长1.88%。其中,夏粮面积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