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总结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学习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 2课时 《石榴》 1课时 《马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导学案
课型 :讲读 主备 :明小堂 万储章 李小玲
一、导入明确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 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
②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 ④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
1,自读课文1至2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
1、 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
2.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强调如下问题: ①课文内容
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b.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②划分课文结构。
③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
新闻的作用,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写法, 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活动三:问题的探究
3、品析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习题二
4、 说说两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要
第一单元复习提要
单元主题:战争。正义战争的威力 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感受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
单元要求:把握叙事作品的人物和事件,(形象、语言、情节) 1 新闻两则
字词: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 回肠荡气 锐不可当 绥靖 阻遏
文体: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获第一句话,扼要揭示新闻核心内容。 主体,新闻躯干,对导语的扩展和阐释。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语言,准确简洁。 思考:1、标题的含义。
2、背景在哪里,作用。
3、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事。 4、本文遣词造句准确精炼体现在哪里。 2 芦花荡
作者:孙犁 “白洋淀纪事之二”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字词:寒噤 仄歪 张皇失措 小说三要素:环境 人物 情节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爱国抗日,老当益壮,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
环境描写出现在哪里,作用是什么。(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 仔细体会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外国语学校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审视自己内心深处对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方面看到正义战争的魅力,正义战争中突显出来的真善美,一方面也看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非正义战争中的强盗野兽行径。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能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3、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感受特色语言及有代表性的场景,利用网络查找背景及其他相关资料,注意知识的拓展。
4、综合性学习应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历史和文学知识,培养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针对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单元教学主题及课时安排] 主题一:战争之豪情篇(2课时)
学习内容:1、教材《新闻两则》精讲篇目(1课时) 2、主题丛书《新闻两则》
主题丛书《9月9日——日本向中国投降签字日》(1课时)
主题二:战争之英雄篇(3课时)
学习内容:1、阅读所选篇章课文(1课时)
2、教材《芦花荡》、主题丛书《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写一则新闻(作文纸),选择学校、班级、家庭、居住的 社区、村镇等任一区域,撰写一则新 闻稿;要求:1.题目自拟; 2.写清楚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 要事件(活动内容),结果,收获; 3.字数5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什么是新闻?*新闻最早出自《新唐书》,孙处玄云:—— ——“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西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报道目的:让公众接受信息,引导社会舆论。
说说我的特征:新闻的特征
新闻: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 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 2.时效性
3.简明性
又称“新闻”事实说话(新闻的生命),及时报道,
最新发生,有社会价值,
事实。
科技进步,改变着传统的阅 读方式和资讯传播方式。生活在 这样一个科技迅猛发展、资讯日 益发达的时代,人们拥有更多分 享、交流新闻资讯的渠道。
消息的“自述” “我”来自于各种网络交互平 台: 广播 贴吧 论坛 博客 ......
微博 查阅、 浏览
微信 发布、分享、 参与传播
新闻发言人
2、消息的特点(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
上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单元航导 野藤先 生 的母我亲 我的 第一本书 列夫 ·托斯尔 泰 再 生命 鲁塑 迅胡 牛适汉 茨威格海伦 凯勒·
藤野先生—— 鲁迅 教目学标1 . 学藤野先生不怀习族民见偏的“爱博精”。 2. 理神解迅鲁先生医弃文思从变想的原因,学化 他习烈强的爱国义思主想感情。3 . 习学文选本取型事典,例住人抓的物要主特征刻 画人物,出人物突品质的写法。 重难 点.1作 弃者从文的思想医转变。2. 教目学标。2
鲁
迅介简迅鲁(818—11963)生 于江浙兴,原名绍 周人树,豫才,字自第 一篇小说《狂日记》开 人用始迅作笔名。 鲁名著作品有集《 野草、《朝花夕》》拾《呐 》喊、彷《徨 《华盖》集》《坟》、等 本。选文自散集文朝《 夕花拾》。鲁迅生活的兴绍河埠段
落结 构 第部分:一藤见前,在野东。 京识相
二第分:与藤部 野处相离别 三部分:对第野的藤怀。念
人 物 形 象藤野先生 我目睹印象——治 学严 耳闻亲见—— 谨生活朴俭学形者象
藤野九郎严人
物形 藤象野先 我生1 .叙记了与藤先生野相处哪几的事? 件2 表.现了的什他品质么?添改讲义— 认—真负 责正解剖纠—— 图格严求要 直正 热 诚治 学 严 谨
上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单元航导 野藤先 生 的母我亲 我的 第一本书 列夫 ·托斯尔 泰 再 生命 鲁塑 迅胡 牛适汉 茨威格海伦 凯勒·
藤野先生—— 鲁迅 教目学标1 . 学藤野先生不怀习族民见偏的“爱博精”。 2. 理神解迅鲁先生医弃文思从变想的原因,学化 他习烈强的爱国义思主想感情。3 . 习学文选本取型事典,例住人抓的物要主特征刻 画人物,出人物突品质的写法。 重难 点.1作 弃者从文的思想医转变。2. 教目学标。2
鲁
迅介简迅鲁(818—11963)生 于江浙兴,原名绍 周人树,豫才,字自第 一篇小说《狂日记》开 人用始迅作笔名。 鲁名著作品有集《 野草、《朝花夕》》拾《呐 》喊、彷《徨 《华盖》集》《坟》、等 本。选文自散集文朝《 夕花拾》。鲁迅生活的兴绍河埠段
落结 构 第部分:一藤见前,在野东。 京识相
二第分:与藤部 野处相离别 三部分:对第野的藤怀。念
人 物 形 象藤野先生 我目睹印象——治 学严 耳闻亲见—— 谨生活朴俭学形者象
藤野九郎严人
物形 藤象野先 我生1 .叙记了与藤先生野相处哪几的事? 件2 表.现了的什他品质么?添改讲义— 认—真负 责正解剖纠—— 图格严求要 直正 热 诚治 学 严 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篇一:人教版_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作文_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
2. 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缕银线。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所以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二、指导
1.什么是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即一线串珠法。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了解本单元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掌握新闻写作技巧,学习新闻语言的精炼和简洁; 2、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授法、问答法;
学生:朗读法、默读法、谈话法、对比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
1、《新闻两则》25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2、《芦花荡》25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3、《蜡烛》15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4、《给巴特勒上尉的信》20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5、《亲爱的爸爸妈妈》15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6、综合性学习20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发作文范文;
1、《新闻两则》
【文学常识积累】
1、新闻又称 ,一般包括标题、 、 、 、 五部分。
2、新闻六要素为 、 、 、事
八年级语文(上)部编人教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消息二则
主备人:高书平
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把握消息的内容和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学习方法] 通过朗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中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1、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设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设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略)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解读:标题、导语、主体三者的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