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沉郁顿挫的例子
“杜甫诗沉郁顿挫的例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杜甫诗沉郁顿挫的例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杜甫诗沉郁顿挫的例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沉郁顿挫的
杜甫诗(712—770)
杜甫生平:自称“杜陵布衣”,分四个时期
一﹑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35岁以前 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的杜甫开始了他历 时十年,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天宝三载 (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同游 梁宋。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李白置酒赋诗, 饯行赠别。 代表作品:《望岳》。诗风比较豪迈浪漫。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 元二十四年(736)以后。当时他游历到山东,被 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不怕困难、敢 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 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二﹑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处投诗干谒,不 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识。天宝十四载,仅 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想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 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俗的 炎凉有了深刻的认识。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全集》之一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简析】:
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全集》之一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简析】:
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沉郁顿挫的
杜甫诗(712—770)
杜甫生平:自称“杜陵布衣”,分四个时期
一﹑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35岁以前 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的杜甫开始了他历 时十年,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天宝三载 (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同游 梁宋。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李白置酒赋诗, 饯行赠别。 代表作品:《望岳》。诗风比较豪迈浪漫。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 元二十四年(736)以后。当时他游历到山东,被 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不怕困难、敢 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 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二﹑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处投诗干谒,不 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识。天宝十四载,仅 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想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 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俗的 炎凉有了深刻的认识。
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XX本科毕业论文
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2011年月日
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摘要:杜甫,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以时事入诗,并以其娴熟的写作技巧,系满腔热情于国和民,形成了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情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风格。使得他成为盛唐过渡到中唐的一位集大成的诗人。
关键词: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爱国忧民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他继承了《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忧民精神,又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他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荡,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素有“诗史”的美誉。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他的诗在艺术上“沉郁顿挫,波澜老成”既集时代之大成,更开后世之先河。
一、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
“沉郁”和“顿挫”,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人吴瞻泰在他的《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意至而法也无不密。”也就是说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专题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樯.(qiánɡ) 萧.萧(xiāo) 辚.辚(lín) B.省.识(xǐnɡ) 干.云霄(ɡān) 沙鸥.(ōu) C.青冢.(zǒnɡ) 盘飧.(sūn)
戍.
守(shù) D.旧醅.(pēi) 万壑.(hè) 金樽.
(zūn) 答案 C
解析 “冢”应读zhǒ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兵车行. 行:出发 B.武皇开边意未已. 已:停止 C.独留青冢.向黄昏 冢:坟墓 D.信.知生男恶 信:确实
答案 A
解析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后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句 例句:武皇开边意未已.
( ) A.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答案 D
解析 都作“停止”讲。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耶娘妻子..走相送 B.行人..弓箭各在腰 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D
安史之乱时杜甫的诗所写的诗
安史之乱时杜甫的诗篇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赏析
作者:佚名
杜甫在这首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
杜甫诗三1
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3.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暗示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
杜甫草堂-----四川成都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其经历分四 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月 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五载(756)。当年六月,安 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 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 (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 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 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 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 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 下这首诗。
写作背景
思考: 情感:对亲人的思 1、全诗的诗眼是哪 念之情和对和平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几个词?为什么? 活的向往之情 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 2、请说说这首诗的 诗意,表达了什么情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感? 月 夜①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②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妻子的望月之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李白杜甫白居易乐府诗之比较
李白杜甫白居易乐府诗之比较
唐代乐府发展史上,李白、杜甫是两个重要的转变性人物,李白既承上又启下,杜甫承之,直写时事,使乐府方向变化转型。李白乐府诗正多变少,杜甫乐府诗正变相半,迨元稹、白居易等人,已然大变。
“青莲集中乐府累累如贯珠”,李白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李白擅写古乐府而知变。其乐府“根植《风》、《骚》,驰驱汉魏”,“多有古辞”,“绝类汉魏”,又“无一语似汉魏者”。
李白在乐府中运用讽兴手法的诗更多。李白乐府秉承《风》、《骚》旨意,多兴讽当时君臣国事,如《上之回》讽明皇好神仙;《战城南》“刺黩武而戒穷兵者”;《幽州胡马客歌》刺天宝十载安禄山败于契丹等。李白较前人同题作品,诗歌容量体制扩大。李白依古题立义且变古词。这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变化,而且体现在句法的灵活多变,结构的跌宕起伏,及对古题意的新发明。内容上,李诗能学而不泥,变化前人。李白乐府能突破汉魏六朝乐府的句法形式。擅长结构变化多姿,文脉跌宕起伏。无论是《行路难》起伏多变的心路历程,抑或《蜀道难》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反复歌咏、一唱三叹、逐步深化,还是《鞠歌行》始伤士不遇、中羡昔贤遇合、终叹今不识士交自况,皆为确例。
赋法讲究铺排,李白常引之入古乐府。李诗意象较稀疏,上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