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
“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论古典诗文对青少年人格的教育作用
论古典诗文对青少年人格的教育作用
摘 要:中国古典诗文源远流长,诗文承载的艺术精华是青少年成长必需的精神营养。学习古典诗文,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诗人高尚人格的陶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关键词:古典诗文 青少年 人格教育 语文教材
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除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文反映了诗人的高尚人格,人文精神丰富、文化内涵深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诗文的艺术形式,并将古典诗文与当今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文的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人文智慧,完善学生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从而对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一、古典诗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人格培养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我国历来重视人格教育,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以诗文为教材的传统历代传承,中国诗学传
网瘾青少年人格特点与家庭教育分析
128例网瘾青少年人格特点与家庭教育分析
128例网瘾青少年人格特点与家庭教育分析
房山海① 陶然① 张英① 贺峰①
【关键词】 网瘾 人格特点 家庭教育
家庭对孩子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包括家庭氛围、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态度、父母的情绪等对青少年人格形成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选取2006年8月~2006年12月到我科就诊,以沉湎于因特网影响正常的学习或工作,与父母沟通不良为主诉的青少年128例,通过有关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到他们一些人格特点,如:缺乏自信;不能悦纳自己;不愿面对现实,遇到困难就退缩;独立性、自理能力差等。通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的调查问卷及访谈发现,这些人格缺陷与他们家庭功能失调是相关的。
本文通过对128例网瘾青少年人格特征与他们家庭教育分析,探索网瘾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方面因素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来我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以下简称被试)128例,以沉湎于因特网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或工作,与父母沟通不良为对象,入选者均符合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128例被试进行心理测评,用spss13
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策略
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人际交往是青少年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形式和途径。人际交往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青少年的内在需要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因此,人际交往既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又是他们保持心理平衡和完善个性的有效方式。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在青少年所处的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下面就这三方面的人际关系加以探讨。 (一)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 1、 青少年同龄团体的特点
同龄团体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相同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青少年团体的作用因其性质的不同、类型各异而不完全一致。 青少年的同龄团体有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之分。正式团体是根据定员编制、章程或其他正式文件而建立的团体,学校中的主要正式团体包括班级集体、团组织和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非正式团体是在心理动机方向上一致、观点接近、信念一致、承认权威或个别人威望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大多数青少年都加入到非正式小团体中,这种同伴团体的发展在初中阶段达到顶峰状态 1 。青少年非正式团体中的人数一般以2-3人为最多(占67.8%)。非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9
第九讲 青少年同伴关系发展与教育
第九讲 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同伴经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与同伴交往的重要体验。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3.同伴群体:群体是一个总括结构,是基于共同声誉之上的集合体,比非正式的友伴群规模要大,成员之间并非有亲密的情感联系与互动。
4.友谊: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良好,不能称为友谊。
5.同伴接纳:反映的是不同结构团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与否,是接纳还是排斥。
6.同伴影响: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同类或同伴的影响。如果人们发现某种行为已经成为其同类中的一种流行行为,他们往往也就会跟着做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影响称为―同伴影响力‖。
7.亲密感:一种充满深情的、彼此依赖的友好关系,友谊双方可以自我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密。
8.异性友谊: 从性别单一化到性别的混合,出现二元性别友谊。 9.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9
第九讲 青少年同伴关系发展与教育
第九讲 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同伴经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与同伴交往的重要体验。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3.同伴群体:群体是一个总括结构,是基于共同声誉之上的集合体,比非正式的友伴群规模要大,成员之间并非有亲密的情感联系与互动。
4.友谊: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良好,不能称为友谊。
5.同伴接纳:反映的是不同结构团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与否,是接纳还是排斥。
6.同伴影响: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同类或同伴的影响。如果人们发现某种行为已经成为其同类中的一种流行行为,他们往往也就会跟着做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影响称为―同伴影响力‖。
7.亲密感:一种充满深情的、彼此依赖的友好关系,友谊双方可以自我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密。
8.异性友谊: 从性别单一化到性别的混合,出现二元性别友谊。 9.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自测练习十二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网络作业 自测练习十二
作业标题:自测练习十二
作业要求:
第十二讲 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是指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面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
2.反社会行为:指的是一种故意或非故意、不顾他人观感,而且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无法增进公众福祉的行为。
3.抑郁:常用来描述一种普遍的悲伤、隐晦、痛苦或者失望的情绪状态。大部分人都会在生命中的不同时期经历过短暂的抑郁,而这是青春期最普遍的心理困扰。
4.抑郁的素质—压力模型:当面临一贯的易产生抑郁反应的压力源时,具有易产生内部问题素质的个体可能产生抑郁情绪。相反,不具有“先天素质”的个体,即对于抑郁没有——种先天倾向性的个体,能够承受大量的用力,反而不会导致任何心理问题。然而对抑郁有一种强烈的先天倾向性的个体,在面临大多我们都认为非常正常的“压力情景”时,也可能会产生抑郁。
5.网络成瘾:也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旨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自测练习七
第七讲
一、概念解释
1.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体验危机(也就是说,个体还没有探求有意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换句话说,他们不仅没有对职业和理想选择做出决定,而且对这些问题也很少表现出兴趣。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自我概念是自我系统中的认知成分,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富有意义和价值,而且在面临重要任务时,自我概念能够调节、维持个体有意义的行为。
3.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简言之,自尊就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4.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是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
5.心理延缓期:在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发展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使青少年需要一个心理延缓偿付期,即在这一时期内,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延缓在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心理延缓期的方式可以鼓励青少年延长在校
社会工作-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活动策划书
人际交往小组活动
策
小组名称: 活动策划:小组成员:
划
书
成长中的人际关系
成长中的人际关系
一、小组背景
背景一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需要与人进行各种各种交往,人际交往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形式,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和需求的信息交流过程,人际交往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对于青少年来说,人际交往是他们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善于与人交往,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满足青少年的内在需要;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加速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相反,不善于与人交往,则可能导致青少年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并且影响青少年顺利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流动青少年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很好的促进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并且很好进行社会化过程和社会融入。相比较非流动青少年,流动青少年一方面面临着青春期的问题,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身心起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为独立和更具攻击性,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注重感情,更需要同辈的支持和陪伴。另一方面,由于受流动性、户籍制度壁垒、经济因素、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流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显现出与非流动青少年不同的特征。
1、交往的范围相对狭窄。对于流动青少年来说,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和他们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开 题 报 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课题负责人 吐尔孙
所 在 单 位 新疆和田市第五中学
填 表 日 期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在职研究生班学生 制
2014年6月
1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一)选题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俨然成为人们了解信息、沟通情感、工作、学习和娱乐消遣的工具和平台。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约有2404余万人;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00余万。由此可见:青少年已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大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从生理上的危害来讲,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重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7.总结
第七讲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作业
第七讲 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体验危机(也就是说,个体还没有探求有意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换句话说,他们不仅没有对职业和理想选择做出决定,而且对这些问题也很少表现出兴趣。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相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或者说,自我概念是个体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境的体验。
3.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简言之,自尊就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4.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对“自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 5.心理延缓期:在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发展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使青少年需要一个心理延缓偿付期,即在这一时期内,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延缓在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在承继儿童期之后的青少年。
6.同一性早期完成:是指青少年做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体验危机。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