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和经济管理
“区域经济学和经济管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区域经济学和经济管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区域经济学和经济管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管理学论文
地域差异问题
经济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渔业管理)
2010 李卉 1006130109
摘要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是在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区域之间要素报酬的差别将会通过要素流动趋向均衡,其中市场机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通过供求和价格的变化最终消除区域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别,导致经济增长的均衡。
2
一. 什么是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
第一,是资源禀赋的差异,资源禀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又包括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
第二,是制度的差异,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第三,是历史和文化。事实上,区域差异理论多是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总
Tadqwk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简介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介绍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前沿发展动态。通过研究生自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组织讨论,使研究生能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吸收和借鉴其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科学因素,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理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观部分:需求、供给理论及其弹性分析、效用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理论及微观经济政策、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等;宏观部分:国民收入核算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国际经济基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理论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经济学原理》(第四版)[美]曼昆,三联书店,北京,2006年。 3.《经济学》(第三版)[美]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电大 区域经济学paixu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群。B. 珠三角 ()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A. 长三角
()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B. 产业专门化率指标D. 区位商指标 ()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B. 产业专门化率指标D. 区位商指标 ()将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 知识经济 ()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A. 区域协调 ()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B. 技术进步
()是传统工业区改造复兴的典范。A.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
()是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域。B. 城乡边缘区
()是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 城市
()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B. 结构性效益 ()是决定地域分工的动力。A. 经济利益
()是破除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条件。A. 发展商品经济 B. 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 ()是区域的增长极。D. 城市
()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要素。A. 地理区位B. 政府作用 C. 自然资源 ()形成了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A. 飞旋镖效应
()影响和决
电大 区域经济学paixu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群。B. 珠三角 ()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A. 长三角
()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B. 产业专门化率指标D. 区位商指标 ()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B. 产业专门化率指标D. 区位商指标 ()将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 知识经济 ()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A. 区域协调 ()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B. 技术进步
()是传统工业区改造复兴的典范。A.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
()是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域。B. 城乡边缘区
()是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 城市
()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B. 结构性效益 ()是决定地域分工的动力。A. 经济利益
()是破除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条件。A. 发展商品经济 B. 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 ()是区域的增长极。D. 城市
()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要素。A. 地理区位B. 政府作用 C. 自然资源 ()形成了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A. 飞旋镖效应
()影响和决
区域经济学答案(部分)~
1.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指研究经济发展和区际间经济联系的决策性科学。 (1)强调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成的一种结构; (2)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发展模式的选择);
(3)强调如何组织区际联系,区域间的协调、资源配置问题; (4)决策的科学性决定了区域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2、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区域发展条件
①区位条件; ②自然条件;
③经济条件(产业结构、技术发展水平等); ④制度条件; (2)区域经济发展
①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②发展战略; (3)区域空间地域(核心)
①区域增长点或者增长中心的确定;
②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形成和发展; (4)区域结构
(5)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
(6)区际分工和联系(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 (7)区域经济政策
3、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区域的行为主体研究(企业、家庭、政府相互作用); (2)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3)区域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4)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开发利用;
(5)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化问题(主导产业、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升级、产业集群等)
(6)区域
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
《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期末考试说明
一、期末考试要求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使用的教材是:吴传清主编,《区域经济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本课程的主要讲述内容包括:导论、经济活动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区际经济传递理论、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和区域治理理论等内容。这次期末考试的内容基本涵盖了教材的各章节,而在有些章节略有侧重。
二、组卷原则
在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所规定的要求和内容范围之内命题,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既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50%、30%。试题中各种层次要求比例为:了解:10%,理解:40%,掌握:50%。
三、试题类型
本次考试的题型分四大题,分别是:判断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 判断题包括7小题,每题2分,共14分。
2. 单项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3. 简答题包括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 5. 论述题包括1道题,每题16分,共16分。 四、考核形式
期末考核形式为开卷。试卷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按60%的比例计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区域经济学论文1
摘要: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在阐述工业区位选择的过程中,系统分析
了工业的合理布局。本文对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进行了分析、评价,所分析的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聚集因素等区位因素也是决定工业空间分布的几种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它既适应了我国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背景,所揭示的区位规律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而这一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韦伯;工业区位论;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集聚因素
区位是某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场所,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探讨的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1]。韦伯(A.Weber)是德国经济学家、工业区位论的创
始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在上个世纪初创立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我们现代的区域经济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一、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产生的背景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他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一书,提出了著名的“杜能环”,解释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规律,但尚未涉及工业区位分析。19 世纪中期以后,西欧资本主义出现了空前繁荣,特别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促进了钢铁、机械、纺织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运输业的发展,
区域经济学填空与判断
填空题:
1, _总量指标__,由于受到研究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因此只能用来反映一定时间、地区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规模和绝对水平,而不能用来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探寻数据内在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但它是对地区差距现状认识的起点。
1, _结构效益_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归宿。
1, _ APEC _是亚太地区迄今惟一的全区域合作组织。
1, _总部经济内聚效应_是指不同产业的同种功能,因相同的市场需求在同一地方聚集,对其他产业_同种功能及配套服务_产生的吸引效应。
1, _经济区域_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_区域经济_的内容。
1, _科技园区_和__工业园区_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 1, _欧洲联盟_、 __北美自由贸易区划_和_亚太经济合作组织__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代表。
1,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_欧洲一体化的发展_、_美国立场的转变_、__加拿大在区域一体化上的活跃_以及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改变,这四个方面的原因使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了较快的发展。
1, 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人类最重要的创举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五、名词解释
1. “庇古税”: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这种税便被称为“庇古税”。 2. “开”字型网状布局:即在原来沿江、沿海基础上加上南北沿京广、京九线和东西沿陇海—兰新线。以这四条线为主轴,还将形成五纵五横、10条二级开发轴线,形成网络开发。
3.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4.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与人均收入增加率之间的比值。
5. 产权: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6.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 7. 产业布局政策:指调节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配置政策。 8. 产业布局指向:是指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
9.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10. 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