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学心理学测试题
“初中教育学心理学测试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中教育学心理学测试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中教育学心理学测试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 廖世承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 )之间的交叉学科。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 、( )来体现的。
4、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 )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试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 作者/发布人:干训处 文章来源:干训处 点击数: 7011 更新时间:2010-11-19 09:50:52
《教育心理学》复习试卷(一至三章,陈虎强编)
一、选择题
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
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 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5.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
A.组织教学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6.班杜拉提
教育学心理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述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社会角度: 广义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无组织零散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教育三大基本要素)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个体角度定义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明确目的,对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的,在个体与社会关系方面起明确的引导作用.
3,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根本特征),解决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人类共存在) 历史性(教育性质目的内容各不同)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6套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6套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资料
四川教师公招资料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2、 根据群体的组成方式及性质,可以把学生群体划分为 【 】
A、大群体与小群体 B、正面型学生群体与消极型学生群体
C、正式学生群体与非正式学生群体 D、同质群体与异质群体
3、 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具有“引火线”式的引发作用,表明教学目标具有 【 】
A、聚合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启动功能
4、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
A、思维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感觉动作阶段
5、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班杜拉 D、斯金纳
6、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属于 【 】
A、原型启发 B、学习迁移 C、定势 D、变式
7、 一个儿童能够说出砖头的多种用途,说明创造思维具有 【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0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
教育学 心理学 记忆口诀
【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学习理论(口诀):
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 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 布鲁那:“我发现!” 奥苏泊尔:“我接受!”
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
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口诀):
如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佛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可以记忆为“内服威力大格外爱做梦”
(“内”指代内发论,“服”指代佛洛伊德,“威”指代威尔逊,“格”指代格赛尔,“梦”指代孟子);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洛克、华生, 可以记忆为“外出寻找落花生”
(“外”指代外铄论,“寻”指代荀子,“落”指代洛克,“花生”指代华生)。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口诀):
个人本位论,前者代表人物是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及孟子, 可以连词成句“Looks福尔泰,不要忘了孟子”
(““Looks”指代卢梭和洛克,“福”福禄培尔。“泰”指代裴斯泰洛齐);
后者代表人物是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及孔子, 可以用“饼干上有两个孔”
(“饼”指代斯宾塞,“干”指代涂尔干,“两个孔”分别是孔德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判断要点
1、 学生的控制点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2、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3、“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客观性() 4、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5、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6、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习得的和机械习得的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7、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是一种学习现象()
8、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9、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10、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11、观察学习是与条件反应完全无关的学习形式()
12、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1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14、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15、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16、社会文
考研教育学心理学资料
一、 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 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 前制度化教育 到 制度化教育 再到 非制度化教育 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 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