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同步单元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
“新课标同步单元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新课标同步单元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新课标同步单元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1. 负数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阅读及答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阅读能力测试卷
课内语段 一、阅读《匆匆》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仿照第一句话的格式,再写几句。
[来源:学§科§网Z§X§X§K]
了,有再 的时候, 了,有再 的时候。 2.这段话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 对于这个问题,本段所作出的解答是 3.读了本段,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手指》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5. (1)篮球:15% 足球:20% 排球:10% 乒乓球:45% 羽毛球:10% 练习一
4. (1)3 (2)1.5 (3)18 5. 9.5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5. (1)C (2)C
6. 长、宽、高至少各是36厘米、24厘米、10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 7. 50.24平方米 8. 第二块,计算略 练习二
4. 78.5平方厘米 533.8平方厘米 5. 78.5%
圆柱的体积(1)
4. 423.9升 5. 178.98平方分米 226.08升 6. 1.5米
圆柱的体积(2)
7. 188.4毫升 8. 60.288立方米 9. 15700立方厘米 练习三
6. (1)15857平方厘米 (2)39250立方厘米 7. 1099立方厘米 圆柱的体积
2. (1)× (2)× (3)× 3. A 10. 14.13厘米 练习四
5. 62.8立方分米 6. 471平方分米 整理与练习(1) 7. 12.6平方米 8. 251.2立方厘米 整理与练习(2)
1. (1)A (2)B (3)C
5. 12.56立方厘米 3.14立方厘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负数的认识 姓名 课概念 型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2、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学会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例1独学新知: 1、了解情境图的主要内容。 2、明确气温的表示方法。 3、观察各地的气温数据。 4、明确0摄氏度表示的意义。 5、明确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表示的意义。 6、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完成表格。 学 习 过 程 城市 北哈尔上海 武汉 长沙 海口 京 滨 最高气温 /摄氏度 最低气温 /摄氏度 三、出示例2 独学新知 1、仔细观察图,理解图意。 2、理解存折中各数的意义。 3、明确正负数的意义。 4、正负数的读写发。 5、理解0的特殊性。 6、举例说明正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 五、巩固练习 (做一做) 六、课堂反馈
(1)在—1, 2.5, —3.6, 0, 6, +3, —7中,(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六单元单元备课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六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1、统计知识,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综合应用,“合理存款”。 本活动是在完成了第五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扇形统计图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合理存款是通过这个较为复杂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用于解决问题、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并且,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跟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三、教材解读 1、扇形统计图 主题图
教材呈现了
六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讲义
1 1、圆柱的表面积
复习1: (1)
10cm 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底面积:
30cm
侧面积:
表面积:
(2)把一根长2米,底面直径是6分米的圆柱形木料平均锯成4段后,增加了( )面,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每段木料的表面积( )平方分米。 例题1如图,一个零件是由高是1米,底面直径分别是4厘米和8厘米,高分别是5厘米和6厘米的2个圆柱体组成的,求该零件的表面积。
练习:
1、右图是一顶帽子。帽顶部分是圆柱形,用黑布做;帽沿部分是一个圆环,用白布做。如果帽顶的半径、高与帽沿的宽都是a(a=10厘米),那么哪种颜色的布用得多?
2、如图:求该零件的表面积。
2 复习2:下面是两位同学对同一个圆柱的两种不同的切分。(平均分成两块)甲切分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乙切甲hoy乙分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 o 例题2 把一个圆柱形木料锯开(如下图:单位cm),求下图的表面积。 练习:
yho1、 把一个底面半径6分米,高1米的圆柱切成3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 ) 2、一段长1米,半径是1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行程问题 - 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
例题1
甲乙两地相距800千米,一辆客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3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出,开出后几小时与客车相遇?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xxk.Com]
习题:
1、甲、乙两地相距1160千米,小明以每分钟30米的速度从甲地从发6分钟后,小华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几分钟后与小明相遇?
[来源:Zxxk.Com]
2、甲、乙两地相距1080千米,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从发4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开出后几小时与货车相遇?
3、客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3小时后,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出5小时后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小红一人去14千米远的叔叔家,她每小时行6千米。从家出发1小时后,叔叔闻讯立即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前来接她,几小时后可以接到小红?
例题2 六(1)班同学徒步去狼山看日出。去时每小时行8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千米。他们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一艘船从A地开往B地。去时每小时行20千米,按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位臵 第一课时
课题:位臵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臵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臵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臵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臵。 2、关键: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臵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臵,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臵。 学生介绍位臵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臵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臵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臵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李刚的位臵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臵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同样都是李刚的位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试卷-1-3单元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数学1-3单元测试题
1.直接写出得数。
231132
一、 想一想,填一填。 × = + = 4- = ÷3=
5443103
1、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
10145593
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 )列,第( )行。 5÷ = ÷21= ÷ = ÷ = 2、40分=( )时 25 分=( )秒 38 吨=( )千克 250克=( )千克 3
4
公顷=( )平方米
3、3吨的29 是( )吨,4米的35 是( )米,( )的2
3
是24。
4、“松树棵数相当于柏树棵数的710”是把( )看作单位“1”;“九月
份用水量比八月份节约了211” 中, 单位“1”是( )
5、116的倒数是( ), ( )的倒数是0.25.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刚310 小时走了14
15 千米,他每走1千米,需多少小时?正确的算式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空间与图形单元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过关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
1.钟上5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角,4时30分时针和分针组成()角,()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平角,()时整或()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2.过一点能画()条直线,过两点能画()条直线。
A B C D
3.有()条线段。
4. 一个平面有4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连接其中任意两个点,最多能画()条直线。
5.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正好等于其余两个内角的和,这是一个()三角形。
6.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72º,它的底角是()度。
7.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 .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厘米。
8.用3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4:2:3,它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和()厘米。
9.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 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
11. 一个挂钟的时针长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厘米,针尖扫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2. 在长20厘米,宽1.8分米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