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浅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浅谈

作者:曾明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9期

摘 要:读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理读文本,整体规划写作训练体系,品读文本,学习写作技巧,设计课型,深化阅读过程。在阅读中感受、品味、欣赏遣词造句之美,在写作中运用语言,不断增强语言感受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读写结合;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通过读写训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想真正实现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升华,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一、理读文本,构建写作系统

读写结合必须钻研学情和教材,整体规划。必须把一个学段当作一个体系来设计。大到以初中三年为整体,思考每一学年,每一学期要通过“读”来促进“写”的哪些能力的提升。小到每一个单元,每一篇文章侧重点的选择,与其他单元、文章的联系等等,都要通盘考虑,把读写结合视为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不是随意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思考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思考

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不断强化读写结合的意识,不断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发挥教材的作用,深入文本内部,领会要义,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品读作品的精美语言,寻求读写的最佳结合点,这样学生才有“本”可依,有“法”可循,提高读写实效。

一、依据文体的表达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

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正面侧面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等方法,则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重点。学习《金色花》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让学生仿照“假如我变成了……”这种构思进行想象扩写和续写。《看云识天气》以说明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一些新的表达,如第一段的排比句式,文章采用的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等说明方法。练笔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这些说明的方法。学习《羚羊木雕》可结合文本对各个角色人物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巧设“冲突”,把语言还原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中加以模拟和演习,使笔下人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融入读写结合实践训练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融入读写结合实践训练,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强化语言训练,运用语言实践的有效策略。 深刻挖掘文本的练点,精心设计创意小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补充并拓宽课堂作文,提高学生语文读写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果说,单元之后的大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正餐,那么随文练笔就是作文教学中的套餐,快餐。 随文创意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设计练笔时,应针对课文内容的特点,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炼,可以是巧妙的仿写,多样的改写,神奇的扩写,广阔的续写,鲜活的描图,绚丽的感悟。偶然中发现这些教学中练笔要求,也许有你需要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一、山中访友 1、仿句:

①下列句子的意思书中是怎么表达的,请你写下来 ⑴微风迎面吹来。

⑵鸟儿鸣叫着,露珠闪着光芒。 ⑶眼前的树木无比青翠。

②请你也用这样的手法来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高粱成熟了,稻子成熟了。

⑵石榴裂开了口子,露出了晶莹的石榴籽。 ③阅读课文,你能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写吗?

你好,饱经风霜的古桥!你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见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三结合”尝试: 一、多样性和趣味性结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见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三结合”尝试: 一、多样性和趣味性结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

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何荣福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06期

【摘 要】语文必须回归工具性与人文性,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发展,语文教师也必须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兴趣;单元教学;教学法

语文是一门接近生活、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诗意的学科,按道理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喜欢最热爱的学科。但在当前教育唯分数论的驱动下,语文学习失去了充满人性之美和趣味性的学科,变成了枯燥知识之学,甚至已经畸形地蜕变成为一种应试训练。这显然与这个时代对素质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也是与整个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相违背的。因此语文必须回归工具性与人文性,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发展,语文教师也必须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 一、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初中后,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学生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情感的要求,当他们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下面就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一、多作积累 夯实基础

多多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

初中语文教学中字词的积累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语文,必须注意积累字词。丰富的字词积累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

第 4卷 (0 0年 ) 21第 3期第 1— 6页 5 1

中学课程辅导 学研究教Se o a y S h olCu rc l m a hng a hi s a c c nd r c o riu u Co c i Te c ngRe e r h

V l4 (0 o o . 2 1)No 3 P1 . 5-P1 6

初中语教学中字词的积累赵建平摘要:习语文,须注意积累字词。富的字词积累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提高写作能力。实学必丰又要现这一目的,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其把

关键词:文教学;语字词;累积

中图分类号: 6 33 G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9 2 7 1 (0 00— 0 5 0 1 9— 7 12 1)3 0 1— 2

学习语文,须注意字词积累。富的字词积累既必丰

结合起来。实际教学中,关注以下一些方法:在应1在链接现实生活世界中积累字词 .现实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之不竭的用

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提高写作能力。是,又但在进入初中以后,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

作者:戚宝雅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2期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新课标将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的地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也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时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质。

1.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1.1 认识到传统教学的限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并不看重,只是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风气比较浮躁,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考试中,对于能力的培养严重忽视。很多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对作文感到头痛,对阅读不能耐下心来读,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这种教育制度对于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损伤很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注重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课堂的互动,重视考试要求,忽视了学生思维灵活,导致了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限制,能够使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进,从而提高语文教

说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说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所谓“问得巧”即指要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课堂上广为运用。何谓“追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追根究底地问”。就语文教学而言,追问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设置一系列问题,将预设问题与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优化,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质疑、释疑的过程。通过深层次追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追问?在追问时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就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拙见。

一、围绕“主问题”追问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注:摘自余映潮先生的《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它有内在的牵引力,??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个问题都能结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板块’。”(摘自杨美俊老师的《初中语文提问的设计与生成》)主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对主问题的追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