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笔记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习目标: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中。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重点: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2.难点:探究三人改革的特点及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材整理1 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①农业集体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造成粮食产量低。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 2.措施

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农业方面 民收入; (改革重点)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工业方面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1

[易错提醒] 赫鲁晓夫改革≠废除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来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最全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的关键词是:改革、解体。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观上都希望突破“斯大林模式”,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他们对“斯大林模式”均缺乏科学认识,对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使得他们的改革成效不大,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苏联解体。在教学时,运用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弄清这些改革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介绍了苏联的三位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二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日益显露,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内容、结果;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内容、结果;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36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纲明示: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主干知识理一理]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拨云见日想一想]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吗?

试答

提示: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有何表现?

试答

提示:(1)政治:美苏争霸、古巴导弹事件、越南战争。

(2)经济:勃列日涅夫改革、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3)文化:都进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总之,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军事实力增强,而此时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并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而美国处于劣势。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吗?

试答

提示:否。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史论要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年代的滞胀阶段,80年代深刻的危机继之以低通胀的缓慢增长阶段,90年代以来的低通胀高增长阶段。 1. 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

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战后的大萧条使美国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和资源利用不足。为了应付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其基本精神是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调节经济。在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和对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新的政策和法令。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配套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财政政策看,罗斯福政府抛弃了传统平衡财政预算政策,首开和平时期赤字财政预算的先河,通过大量举债的方法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和对落后地区进行开发,促使经济复苏和增长。同时,又配合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他们信奉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就业和实际产出的变化,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反对通货膨胀或刺激经济。正是“新政”创造性地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年代的滞胀阶段,80年代深刻的危机继之以低通胀的缓慢增长阶段,90年代以来的低通胀高增长阶段。

1. 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

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战后的大萧条使美国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和资源利用不足。为了应付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其基本精神是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调节经济。在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和对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新的政策和法令。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配套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财政政策看,罗斯福政府抛弃了传统平衡财政预算政策,首开和平时期赤字财政预算的先河,通过大量举债的方法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和对落后地区进行开发,促使经济复苏和增长。同时,又配合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他们信奉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就业和实际产出的变化,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反对通货膨胀或刺激经济。正是“新政”创造性地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很快

(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21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夯 实 基 础 【P101】

一、赫鲁晓夫改革 【基础梳理】 背景 (1)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领导层变化)。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措施

农业方面(重点)

(1)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2)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3)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

(1)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2)给企业部分权利。

(3)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结果:无力破除斯大林模式,但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重难突破】

赫鲁晓夫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的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农业上是因为经济上最尖锐的问题是农业发展的长期滞后,苏联的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成为苏联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真题演练】

【例1】1952年到1

“克里木方案”与二战后苏联犹太人的命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克里木方案”与二战后苏联犹太人的命运

[关键词]“克里木方案”,斯大林,苏联犹太人

[中图分类号]K5 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3-0052-05

“克里木方案”是二战期间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以下简称犹委会)领导人为了解决疏散到内地的大量犹太人在战后的安置问题,向苏联政府提出的在“克里木境内建立犹太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方案。尽管这一方案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付诸实施,但是,在1948-1952年的“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中,它却成为指控犹委会领导人“进行反苏犯罪活动”的一大罪状,一批著名的苏联犹太人政治活动家、演员、诗人、科学家惨遭灭顶之灾或牢狱之祸。本文拟利用最新解密的苏联历史档案和相关资料,从“克里木方案”产生的背景、经过、斯大林放弃这一方案的缘由以及该方案对苏联犹太人命运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以探讨,以揭示战后斯大林对犹太人政策逆转及苏联犹太人悲剧命运的根源。

一、“克里木方案”产生的背景及经过

1944年2月,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苏联卫国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彻底变化。在西线,红军已经攻入战前的波兰境内,

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XX届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

复习教案

单元二十一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1939-21初)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时间从1939年大战爆发到1989年苏、东剧变。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战后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从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改革,改革总体成效不大;国际关系上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两极格局,0年代中期后演变为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和平;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其中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局势瞩目;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到更高层次。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本主义发展——美国独霸到美欧日三足鼎立:、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

(1)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2)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广,宏观调控加强。(3)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天下到美欧日三足

鼎立。(4)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加强,欧共体是其主要标志。

2、资本主义政治—相对稳定:

(1)雅尔塔体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2)各国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矛盾。(3)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依然存在,阶级矛盾,社会危机

二战后印度教育政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二战后印度高等教育政策述评及其发展特点与趋势

摘 要:印度经济以信息服务业为先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在其中功不可没。文章在对二战后印度高等教育政策综述的基础上,考察和梳理了印度高等教育政策演变及其制度变迁过程;并对印度高等教育政策的呈现方式、内容的规定性予以概括和总结,并阐述了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关键词:印度;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特点与趋势

一、二战后印度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考察

(一)“计划经济”时期(20世纪50-80年代 )

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之后的印度百废待兴,但印度第一届尼赫鲁政府最先想到的仍然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率先成立由拉达克里希南领导的“大学教育委员会”(简称“UEC”), 负责制定国家大学教育发展规划。该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其中包括:大学经费的拨款形式、大学教育的组织和管理结构、高等教育的目的、教学标准和语言使用以及大学教师任命和工资标准等。该报告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个高等教育政策建议,表达了新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设想。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它正式向政府提出成立UGC的政策建议,并被新政府和议会所采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战后初期的马歇尔计划增加了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战后德国人不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并在很短时间里在经济上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出了冤冤相报的怪圈,并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至此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