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激素学
“社会激素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社会激素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社会激素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激素学-概述-3-21
植物激素生物学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激素(生长素、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 素内酯、水杨酸、茉莉酸等)的生物合成及 代谢、信号转导、对植物生长发育及防御反 应的调控作用等。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类植物激素的研究历史、 研究进展和新的应用领域,为将来从事专业 研究奠定基础。
第一章 概 述 1. 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是指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它们在极低的浓度下便可以显著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
植物生长物质 已经确认的各类植物激素 尚未被认定是植物激素的内源物质 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plant growth regulator) 2. 植物激素的早期工作
? 植物激素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德国植物学家Julis Von Sachs在1880年和1893年间对植物形态和发育相关性的观察;
? 他认为植物器官形态的差异主要是 因为物质组成不同,并提出假设: 植物中存在根系形成物质、花形成 物质以及其他在不同方向移
动的物 质。
? 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后,荷兰的Went证明了胚芽鞘中存在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它在胚芽鞘的顶端合成后,向基
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污染研究及污染防治
摘要:环境激索是人类继臭钮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面临的义一全球性问题。环境激素干扰生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内分泌、生殖机能,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本文综述了环境激索的来源及其特征,指出环境激素物质的鉴定、激素物质环境容量的确定以及在环境中激素迁移、转化、积累等问题。从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对揭示其严重的危害性,强调了控制环境激素污染的紧迫性。 关键词:环境激素;特性;污染防治
环境激素是一类能干扰生物和人体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外来化学物质,它破坏生物体正常的自身稳定性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等作用。因其大多具有雌激素的效应,又是从环境中进人人体,对生殖器官等产生类似激素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环境雌激素”。目前,环境激素研究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前沿课题,也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又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不同的是,前两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渐进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缓解破坏程度;而环境激素一旦存在,即使是极微量也会引起生物体的激素分泌失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其毒性作用 的潜伏期长,当危害表现时已对物种和生态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环境激素问题已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
激素剂量换算
激素剂量换算
等效剂量(mg) 相当抗炎作用 受体亲和力 滞钠作用 血清半衰期(m) 药理半衰期(h) 抑制时间(d) 与白蛋白亲合力 药 物 8~12 1.25~1.50 1.25~1.50 1.25~1.50 1.25~1.50 1.25~1.50 氢化考的松 可的松 20 1.0 100 2+ 90 100 25 0.8 1 2+ 30 8~12 128 强的松 强的松龙 甲强龙 去炎松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5 4.0 5 1+ 60 12~36 68 5 4.0 220 1+ 200 12~36 61 4 4 0.75 5.0 5.0 25 1190 190 710 0 0 0 180 300 200 12~36 12~36 36~72 74 --- >100 2.25 2.75 0.75 25 540 0 >300 36~72 3.25 >100 激素剂量换算
1、计量换算(mg):
可的松25=氢化可的松20=强的松5=强的松龙5=甲强龙4=曲安西龙4=倍他米松0.8=地塞米松0.75=氯地米松0.5 2、抗炎作用(mg):
可的松0.8=氢化可的松1=强的松3.5=强的松龙4=甲强龙5=曲安西龙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它们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这种调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通过使用外源激素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配比变化,进而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与平衡来实现。
传统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新公认的包括油菜素甾醇,还有独脚金甾醇、水杨酸、茉莉酸等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国际通用的是吲哚乙酸(IAA)。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
社会学
第一章 认识社会学 1.1何谓社会学 一、概念
指有系统的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科学。
主要是研究社会关系对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是如何建构以及变迁的。 二、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种对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关系的灵敏观察能力。能将自己的社会视为外在世界,而非仅止于个人经验与文化的偏狭观念来看待世界。 三、社会学与社会科学
科学,指利用有系统的观察方法而获知的只是本体。 科学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
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下的一个门类。
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
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历史、经济、政治、心里等学科。
社会科学各学科共同点是:都是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但是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殊的取向。 四、社会学与常识
依赖“常识”所建立的知识往往不可靠。
社会学家必须检验及分析每一份他们所使用的资料。 1.2社会学的代表人物 一、早期思想家 从19世纪开始
奥古斯特.孔德 发明“社会学”这一术语来代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强调女权;研究社会如何变迁与进化。 马蒂诺(英)、斯宾塞(英)、涂尔干(法)、马克斯.韦伯(德)、卡尔.马克思(德) 二、当代发展 美国开始发展
社会学
《社会学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讲 我们身边的社会学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指对社会行为以及人类群体所进行有系统的研究的一门学科 。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运用社会学的视野和观点,透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发现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规律。 ?提高社会洞察力,从而能更理性、更客观、更成熟地看待社会,为今后顺利走进职场,使我们能更好地按规律来处理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发生的变化,迈向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社会学创始时间地点和创始人
19世纪30年代欧洲 孔德 《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 西方社会学经典人物简介 1、孔德(法国)
称这门学科为“实证哲学”
认为社会学目的是:发现社会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秩序。 2、斯宾塞(英国)
社会进化论创始人,认为社会的进化与生物进化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3、迪尔凯姆(涂尔干)(法国)
认为社会学主要关注社会事实,是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学的社会学家。 代表性著作:《劳动分工论》 《自杀论》 4、马克斯?韦伯(德国)
对社会
社会学
贸易与行政学院 版权归赵泽红所有
社会学原理
第一编 微观社会论
第一章 人的社会化 本章重点:
1.社会化的涵义
2.社会化的基本类型; 3.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本章目的:
把握现代社会对人的社会化的要求。 1、大学毕业生“自我包装”现象分析
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用于联系就业上的费用已达到人均费用2300元。其中服装费800元、通讯购置费500元,交通费500元、自荐书制作费400元、摄影费100元。上述费用中,用于自我包装的费用有服装费、自荐书制作费和摄影费,共计1300元。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这一费用还将逐年攀升。
? 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而大学毕业是一个人处于从学生转化为社会职业者的临界
点,人的社会化处于加速期。
? 社会化有客观强制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征,毕业生主动满足社会中某些用人单位
的期待,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 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个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过分追求“自我包装”,对个
人及社会均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 一、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学
?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 ?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
? 第四节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社会学 ?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 (一)“社会化过程说” (二)“相互关系说”
(三)“特殊社会现象说” (四)当代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小结:总之,无论具体的研究对象有何差别,教育社会学都围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研究。
?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 二、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 (一)“规范学科论”(Educational Sociology)
代表人有“美国社会学之父”沃德(Word,L.F.)等 (二)“事实学科论”(Sociology of Educationa)比较
代表人如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安吉尔(Angell,R.) (三)“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
代表人如美国学者巴兰坦(Ballatine,J.H.)、日本学者柴野昌山、清水义弘等。 (四
男性生殖激素介绍
男性生殖激素介绍
促性腺轴(成年)环境肾上腺素多巴胺
中枢神经系统«生物钟»
丘脑下部 GnRHLH连锁产生促性腺细胞
每24小时6-12次脉冲
GnRH-受体FSH和 LH连锁产生促性腺细胞
脑垂体FSH连锁产生促性腺细胞
LH
FSH
T5α还原酶E2
类固醇莱迪希细胞 (内分泌活性)生发细胞
DHT抑制素男性化 (性特征)
精子发生塞尔托利细胞 (外分泌活性)
游动精子精小管腔T=睾丸激素 E2=雌二醇 DHT=二氢睾酮 FSH, LH=促性腺激素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
男性生殖激素介绍
促性腺轴(青春期)中枢神经系统《生物钟》抑制GnRH脉冲增加,分泌高峰
丘脑下部 GnRH
GnRH-受体数量增加性腺激素阻止抑制
脑垂体 LH FSH促性腺激素脉冲增加,分泌高峰
睾丸
FSH-和LH-受体数量增加
T
睾丸激素产生增加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减少
SHBG
完成青春期发育要2~3年。之前还有肾上腺成熟期(在7-8岁)也称为肾上腺功能初现,其生物化学特点为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循环增加。*硫酸脱氢表雄酮。
3
男性生殖激素介绍
在9岁之前开始青春期欧洲人
中枢性性早熟。原发性性早熟 或假性性早熟。
如果是真正的中枢性性早熟,可以通过使用LH-RH兴奋剂阻止青
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 - 外国社会学史
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外国社会学史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
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加剧 第二节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 ——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人是社会的动物”;智者学派“社会起源契约理论 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 伊本·哈尔顿朴素唯物主义
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 马基雅弗利君主论;博丹
霍布斯、卢梭、洛克社会契约论
维科历史循环论;孟德斯鸠;马尔萨斯
法国重农学派;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常识哲学学派(弗格森) 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德国古典哲学 自然科学发展
第一章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 法国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第一节 生平著述 孔德与圣西门;《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论实证哲学的精神》、《实证哲学概观》、《实证主义手册》、《实证教义问答》、《向保守主义者的呼吁》、《主观的综合》 第二节 孔德社会学思想的理论发端 一、“精神之父”和实证主义哲学精神 二、孔多塞和蒂尔戈的进化论思想 三、圣西门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科学分类和社会学 一、科学的分类
五种分类、五种科学、科学等级 二、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