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表演形式
“民间舞表演形式”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民间舞表演形式”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民间舞表演形式”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民间舞表演中基本功训练
浅谈民间舞表演中基本功训练
民间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一般又可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两类。《辞海》中这样定义民间舞蹈:“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现代的民间舞研究者综合民间舞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特性将民间舞的概念概括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由劳动群众集体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他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点,既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入新的成分。”
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民间舞是从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衍生出来的人体艺术文化,是对该民族精神目标与价值的认可,并在这种认可后,用舞蹈来强调并强化这种精神,于是该民族也就在这种力量的凝聚下团结、强大。因此,建立在一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
山 西 运 城 幼 专
艺 术 系
2010—2011第一学期
贾 海 蓉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一)
课程类型:实践课
授课课题:藏族民间舞之颤膝动律综合训练组合(一) 授课时间:周三、周四、周五 授课对象:舞蹈四、五、六、七班 授课老师:贾海蓉 授课地点:舞四 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的就业岗位与能力分析
能力分析:舞蹈一班是舞蹈表演专业班,他们通过多年的舞蹈专业学习,已
具备较丰富的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 能力。
就业岗位分析:舞蹈表演专业班组要为学校、幼儿园、文艺团体、群众艺术
馆、文化馆以及企业艺术团提供从事舞蹈表演、编导、艺术 指导和专业教学的应用型舞蹈专科人才。
2、本节课与学生就业岗位的衔接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无论是自身表演亦或是教学都能够较准确的运用藏族民间舞中的颤膝动律,并能讲出它的动律特点和风格。为学生的民舞技能打下基础,从而在就业岗位上完成民族民间的教学和表演,为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作出贡献。
3、本节课与学生实际水平的衔接点
舞蹈表演一班的学生,大部分已有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也初步完成了藏族民间舞动作语汇的积累,故进入专科后所进行的教学会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大深度和难度。应该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
山 西 运 城 幼 专
艺 术 系
2010—2011第一学期
贾 海 蓉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一)
课程类型:实践课
授课课题:藏族民间舞之颤膝动律综合训练组合(一) 授课时间:周三、周四、周五 授课对象:舞蹈四、五、六、七班 授课老师:贾海蓉 授课地点:舞四 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的就业岗位与能力分析
能力分析:舞蹈一班是舞蹈表演专业班,他们通过多年的舞蹈专业学习,已
具备较丰富的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 能力。
就业岗位分析:舞蹈表演专业班组要为学校、幼儿园、文艺团体、群众艺术
馆、文化馆以及企业艺术团提供从事舞蹈表演、编导、艺术 指导和专业教学的应用型舞蹈专科人才。
2、本节课与学生就业岗位的衔接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无论是自身表演亦或是教学都能够较准确的运用藏族民间舞中的颤膝动律,并能讲出它的动律特点和风格。为学生的民舞技能打下基础,从而在就业岗位上完成民族民间的教学和表演,为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作出贡献。
3、本节课与学生实际水平的衔接点
舞蹈表演一班的学生,大部分已有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也初步完成了藏族民间舞动作语汇的积累,故进入专科后所进行的教学会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大深度和难度。应该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
山 西 运 城 幼 专
艺 术 系
2010—2011第一学期
贾 海 蓉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一)
课程类型:实践课
授课课题:藏族民间舞之颤膝动律综合训练组合(一) 授课时间:周三、周四、周五 授课对象:舞蹈四、五、六、七班 授课老师:贾海蓉 授课地点:舞四 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的就业岗位与能力分析
能力分析:舞蹈一班是舞蹈表演专业班,他们通过多年的舞蹈专业学习,已
具备较丰富的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 能力。
就业岗位分析:舞蹈表演专业班组要为学校、幼儿园、文艺团体、群众艺术
馆、文化馆以及企业艺术团提供从事舞蹈表演、编导、艺术 指导和专业教学的应用型舞蹈专科人才。
2、本节课与学生就业岗位的衔接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无论是自身表演亦或是教学都能够较准确的运用藏族民间舞中的颤膝动律,并能讲出它的动律特点和风格。为学生的民舞技能打下基础,从而在就业岗位上完成民族民间的教学和表演,为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作出贡献。
3、本节课与学生实际水平的衔接点
舞蹈表演一班的学生,大部分已有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也初步完成了藏族民间舞动作语汇的积累,故进入专科后所进行的教学会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大深度和难度。应该
论中国民间舞现状及发展措施
艺术基础知识舞蹈篇期末论文
试论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措施
学生所在系(院) 专 业(方向) 年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完 成 时 间: 2013年 6 月 20日
文管系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2011级 张 颖 20111429 谢宫燕
目录??????????????????????????1 摘要??????????????????????????2 关键词?????????????????????????2 一.中国舞蹈现状分析???????????????3 二.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特征????????????????3 A、民间舞蹈发展的即兴性、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3 B、民间舞蹈的民族性、色彩性、多元性、适应性???????4三.民间舞蹈注意事项???????????????????4 A、民间舞蹈的挖掘????????????????????5 B、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5 C、民间舞蹈创新?????????????????????6四.民间舞蹈的发展措施??????????????????6 A、民间舞
宜宾学院音乐系《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
宜宾学院音乐系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
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 二 、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 三 、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 、适用专业:舞蹈学
五、 设置目的: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六、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藏 族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 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4靠步位
浅谈册亨县民间舞蹈布依转场舞述评
浅谈册亨县民间舞蹈布依转场舞述评
韦腾荣(册亨县文化馆馆长)
(刊登于群文天地2009第3期25—26页)
笔者认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国家和民族创造了异彩纷呈、博大丰厚的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一种随时代迁延的、泯灭的几率更高的文化记忆。因此,更应加倍珍视,竭力挽救。自2005年3月以来,笔者多次深入册亨县威旁乡大寨村,对该村“布依转场舞”这一独有与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性民间舞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大寨村位于册亨县城的西北部,距县城50公里,隶属册亨县威旁乡,平均海拨1200米以上,平均汽温14—16℃,属我县典型的喀斯特地区,保护范围包括威旁、江见、大寨三个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和汉族,其中布依族占95%。 这里的居民住房尚袭着传统建筑半干栏式瓦木结构的吊脚楼,独具民族特色。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是我县典型的布依族依山傍水村寨,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有《狮子舞》、《板凳舞》、《梭子舞》、《青年交谊舞》和《转场舞》等一系列布依族舞蹈,这些舞蹈曾荣获国家文化部、体育总局和省、州、县的表彰和奖励。区内村寨每逢大年初一至十五、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等节日都要举行民族文化展演活动,展示民族风情,省、州、县曾组织
中国民间舞教学法新概念
目 录
前言
第一讲 概述
第一节 中国民间舞概况 第二节 中国民间舞的特性分析 第三节 第二讲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讲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四讲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讲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六讲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国民间舞的传承与教学 规范化的民间舞教学 民间舞教材的特性 编写中国民间舞教材 汉族民间舞教学 汉族民间舞综述 汉族民间舞的教学步骤 汉族民间舞教材比较 汉族民间舞气韵训练要领 藏族民间舞教学 藏族教学概述 藏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 藏族民间舞教学内容与步骤 藏族民间舞教学要领提示 蒙族民间舞教学 蒙族民间舞教学概述 蒙族民间舞教学的文化内涵 蒙族民间舞教学内容与步骤 蒙族民间舞基本动作解析 朝鲜族民间舞教学 朝鲜族民间舞教学概述 朝鲜族民间舞教学的文化内涵 朝鲜族民间舞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四节 朝鲜族民间舞教学要领提示 第七讲 维吾尔族民间舞教学 第一节 维吾尔族民间舞教学概述 第二节 维吾尔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维吾尔族民间舞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四节 维吾尔族民间舞教学要领提示 第八讲 民间舞教学组织
第一节
民间舞狮
篇一:舞狮来历及技巧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 ,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舞狮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狮子舞在旧时称"太平乐";在豫北当地人俗语称:“玩狮”,至今在新乡、焦作、安阳等地一直流传。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舞狮起源众说不一。神话传说是以前山中出现狮子, 吃掉村庄内的村民,后来村民学会武功, 格毙狮子,村民模仿狮子的形态而成为舞狮;亦有神话版本说是如来佛把狮子引走, 因此南狮中常有”
大头佛”引领狮子。亦有传说有村民以纸紥狮子及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为舞狮。舞狮是一门集武术、舞蹈、锣鼓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舞狮子要有深厚的武术根基始能生动活泼,盖其举狮、走马、采青等均须要一流的武术技巧,始能将狮子的形象生动活泼地表演出来,故此臂力、腰马等极为重要。在武术界中不论是南派或是北派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故狮子亦有分南北派狮之分,彼此造形各异,而舞技亦各有不同。。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
宜宾学院音乐系《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
宜宾学院音乐系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
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 二 、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 三 、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 、适用专业:舞蹈学
五、 设置目的: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六、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藏 族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 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4靠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