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流派
“家庭治疗流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家庭治疗流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家庭治疗流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治疗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而是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的作法,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情感结构,以纠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态,改善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达到和睦相处,向正常发展的目的。
特色所在——
其治疗的重心在于如何运用家庭结构、沟通、角色扮演等观念来改善人际关系,因此属于人际关系方面的治疗。
家庭治疗的特点,是不去注重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而把焦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
家庭治疗主要关注包括结构、角色、沟通模式、成员界限、权力关系等在内的家庭动力。
家庭治疗的起源和发展
v 最早以家庭作为治疗对象的是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他于20世纪30年代在伦敦对患精神疾病的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座谈及心理教育。
v 家庭治疗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精神分析学家阿克曼(Ackerman 1958)认为,异常的人来自于异常的家庭,与其说来访者需要帮助不如说整个家庭需要帮助,进而提倡治疗病人时要把治疗个体的观点转向整个家庭,才能更广泛地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
v 阿克曼是家庭治疗最早的倡导者和比
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治疗
尹平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
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心理治疗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一些治疗师们把心理治疗的视角从个体自身,扩大到个体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于是被称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学派在战后的美国拉开了序幕。在随后到来的家庭治疗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像是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驰骋在众多家庭治疗流派的洪流之中。
结构式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萨尔瓦多.米纽钦(Salvador Minuchin)创建的。此流派以简洁和实用两大特点,在20世纪70—80年代称雄于整个家庭治疗界,成为家庭治疗学派中影响最深、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流派,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治疗的发展。家庭治疗在进入21世纪后,虽然后现代和整合式的家庭治疗是主流,但结构式家庭治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依然是家庭治疗界最具特点的主流学派之一。 第一节:发展历史与代表人物
同其它的家庭治疗流派一样,结构式家庭治疗起源于现实的需要以及新理论的影响。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起主要影响的方法论是系统论和控制论,同时还吸收借鉴了社会学中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宣
煦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系统家庭治疗的发展特征一、实行和密切关注某些模式与“赋予” 它的理论,并通过它们来丰富自己 。 二、反复验证,必要时修改上述模式与 治疗关系。 上两个过程相互关连。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所谓模式是什么?特征——惯常行为。 结构——现实,关系。 规则——相互作用。 格局——过程,交流,权利。 范型——生活,控制和预测。 氛围——价值,情感。 背景——文化,信仰等 。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家庭模式指什么?相互作用过程,系统运转规律,隐蔽的 行为方式,未觉察的潜规则,现实结构, 个人建构,家庭意识形态,特殊的关系, 情感交流、利益交易的游戏规则,角色 分配、地位升降、权力角逐、互动格局, 某种氛围、背景,价值观,家庭传统, 信念信仰,宗教文化等 。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家庭治疗模式一、心理教育模式:讲授精神病学知识,教导家 属如何正确对待和帮助病患。 二、精神动力模式:以集体方式对家庭进行心理 分析。 三、行为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行为治疗。 四、交流模式:基于信息论,着眼于成员间的交 流与沟通。 五、系统(策略)模式:运用三论解析家庭结构 与规划治疗技术。
系统家庭治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
第三讲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结构\\亚系统\\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5.核心概念-结构
?僵硬界限-脱离\\模糊界限-缠结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 丈夫逃避? 妻子更罗嗦? 丈夫更逃避……
?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 规则? 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
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五种沟通姿态
讨好型家庭50%不管他们感觉什么或想什么,都说“是”
责备型家庭30%不管他们感觉什么或想什么,都说“不是”
电脑型家庭15%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对别人的感觉毫无反应
打岔型家庭0.5%其行为表现似乎是、否、或感觉不存在
一致型家庭4.5%人是真实的
1.讨好型
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同意:"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
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不同意:"你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情" "你到底怎么搞的?" "都是你的错。"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3.超理智型
逃避现
家庭与婚姻治疗2011(1)
家庭与婚姻治疗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学兰 liuxl0604@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概述(2课时) 婚姻与家庭的常见问题(2课时)家庭与婚姻治疗的理论与技术(12课时)
家庭与婚姻治疗的案例分析(2课时) 中国文化与家庭治疗(2课时)
参考书目
[美]曾文星:《夫妻的关系与婚姻治疗》,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曾文星:《家庭的关系与家庭治疗》,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美]JoEllen Patterson,Lee Williams:《家 庭治疗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美]Virginia Satir:《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
参考书目(二)
[美]M.P. Nichols等:《家庭治疗理论与方 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I. Goldenberg等:《家庭治疗概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V. Satir:《萨提亚治疗实录》,世界图 书出版公司2006年。 [美]S. Minuchin等:《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 与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家庭是世界的微缩。研究家庭就可以了 解世界:家庭中的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者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课程问题所做出的各种理解和思考,它是课程研究者世界观、教育观和方法论的反映。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理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几大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任何课程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教育环境。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要基础的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课程理论,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主要代表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经验与自然》、《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生产力高度发展使劳动力的结构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美国的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率已经由19世纪末的30%上升到20世纪前半叶的50%,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为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人们信奉“有用即真理”的哲学观,普遍“务实”,关注“实惠”,当时美国公民送子女求学,也主要是把学校教育作为获取足够面包和牛油以满足生活的一种实用手段。1这
翻译理论流派
2011级外语(2)班:郑乾 1104015231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是一们很重要的学问,从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而他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是一些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大体的了解。
一:尤金;奈达(1976)根据各学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
分为:语文学派、 语言学派、 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Nida,1984)四个基本流派。
二:埃德温‘根茨勒(Edward Gentzler)在其专著《当
代翻译理论》(1993)中 依据各流派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 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
三、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 (2000)在《西方理论
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全市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 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六大学派。
四、谭载喜(中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研究学者) 在介绍西方翻译
理论时,将西方翻译理论分为:布拉格学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四大学派。
五、柯平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者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课程问题所做出的各种理解和思考,它是课程研究者世界观、教育观和方法论的反映。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理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几大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任何课程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教育环境。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要基础的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课程理论,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主要代表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经验与自然》、《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生产力高度发展使劳动力的结构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美国的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率已经由19世纪末的30%上升到20世纪前半叶的50%,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为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人们信奉“有用即真理”的哲学观,普遍“务实”,关注“实惠”,当时美国公民送子女求学,也主要是把学校教育作为获取足够面包和牛油以满足生活的一种实用手段。1这
诗歌流派的介绍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流派的介绍,欢迎参考阅读!
新国风
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五四”派
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体是用白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其中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他们随后还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派”由此得名。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