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诊疗技术

“中医儿科诊疗技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医儿科诊疗技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医儿科诊疗技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儿科病中医诊疗方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目 录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467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47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474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477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482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487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496

1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2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

主要症状:皮肤、粘膜出现瘀斑、瘀点,对称分布;

次要症状:常伴关节疼痛,腹痛,严重者可出血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 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感染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皮肤瘀点,多见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反复发作;

(2)常伴用胃肠道症状,如恶心、

儿科病中医诊疗方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目 录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467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47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474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477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482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487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496

1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2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

主要症状:皮肤、粘膜出现瘀斑、瘀点,对称分布;

次要症状:常伴关节疼痛,腹痛,严重者可出血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 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感染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皮肤瘀点,多见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反复发作;

(2)常伴用胃肠道症状,如恶心、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一、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脑性瘫痪的诊断、辩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 周岁以下人群脑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临床以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五迟”“五硬”“五软”等范畴。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抓物、坐、爬、立、行等动作发育迟于同龄正常小儿;肌肉张力异常,肢体几张或肌肉萎软,可见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等;姿势异常,可见头颈后仰,甚或呈角弓反张、上肢僵直、手紧握拳、下肢硬直交叉、尖足等,或肢体不对称、头颈躯干扭转,或表现为软弱无力的姿势;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发迟、齿迟、言语落后、听力及视力异常、癫痫发作等。

(二)诊断条件

本病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引起脑性瘫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手足口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手足口病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传染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手足口病是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发热为特征。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的严重并发症。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疮疹”、“疱疹”、“温疫”等病证。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4、5、9、10型,B组2、5、13型,以及埃可病毒11型和肠道病毒71型。其中普通病例多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重症病例多见为肠道病毒71型(EV 71)。

3 诊断

3.1 病史[1]

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5岁多见。

3.2 临床表现[1-2]

3.2.1 普通病例表现

多突然起病,发热,口腔(咽、硬腭、颊部、齿龈、舌部、唇内)疱疹、溃疡,手、足部斑丘疹、疱疹,可波及臀部和臂、腿,疱疹周围可有红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手足口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手足口病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传染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手足口病是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发热为特征。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的严重并发症。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疮疹”、“疱疹”、“温疫”等病证。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4、5、9、10型,B组2、5、13型,以及埃可病毒11型和肠道病毒71型。其中普通病例多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重症病例多见为肠道病毒71型(EV 71)。

3 诊断

3.1 病史[1]

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5岁多见。

3.2 临床表现[1-2]

3.2.1 普通病例表现

多突然起病,发热,口腔(咽、硬腭、颊部、齿龈、舌部、唇内)疱疹、溃疡,手、足部斑丘疹、疱疹,可波及臀部和臂、腿,疱疹周围可有红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 (4)

刮痧 (7)

穴位注射 (8)

中药熏洗 (10)

耳穴压豆 (11)

穴位贴敷 (12)

中药灌肠 (13)

推拿 (15)

毫针 (19)

皮肤针(梅花针) (21)

艾炷灸技术 (23)

热敷(中药烫熨) (25)

瘢痕灸 (26)

悬灸技术 (27)

温针灸技术 (30)

电针技术 (31)

头针技术 (33)

平衡针技术 (35)

耳针技术 (37)

三棱针法 (39)

腕踝针技术 (41)

开天门技术 (43)

1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 (44)

刺络拔罐疗法技术 (47)

针罐技术 (49)

穴位埋线疗法 (49)

煎药机的技术 (51)

中药外敷法技术 (52)

点眼法 (54)

涂眼法 (56)

洗眼法 (57)

熏眼法 (58)

浸眼法 (59)

眼部注射 (60)

敷眼法 (62)

切开法 (64)

引流法 (66)

垫棉疗法 (69)

挂线法 (71)

结扎疗法 (73)

枯痔疗法 (76)

骨折小夹板固定术 (79)

骨牵引 (81)

颈椎牵引 (84)

2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腰椎牵引 (86)

关节脱位复位术 (89)

中医换药技术 (91)

小针刀治疗技术 (93)

经穴超声治疗技术 (96)

中药湿敷 (98)

3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

【概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精)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精)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培训材料

莲塘中心卫生院彭利平 2012年 10月 12日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 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 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中医诊疗常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科诊疗常规

一、 各科的诊断治疗护理均应直接应用中医中药,取中西医之长有机结合,不断提

高医疗护理质量。

二、 运用中医传统的方药,必须按中医理论辩证施治。

三、 临床治疗中,可用中西医两种理论指导实施,在中医辨证中,要充分利用西医

检查工作,并尽可能明确西医诊断,使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治疗。

四、 通过望、闻、问、切将四诊收集材料进行归纳,运用八纲辩证加以初步分析概

括,分清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再根据治病的症状特点和起病情况,辨清病因,急性热病需结合卫气营血辩证或结合六经辩证,内伤杂病需结合脏腑辩证,确定治病部位在何脏腑然后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五、 诊断通用上述方法,综合分析疾病主证在部位,病理病因及机体的反应情况等,

最后得出概括以上各项并能指示治疗方向的病证或 型,即为中医的辩证结论等。

六、 中医治疗原则要从整体观出发,然后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根据治疗原则确定

治法,根据立法,选择恰当的方剂,经方、时方、验方等。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加减成处方,如无适当的成方可根据法组方。

七、 中药处方,掌握辩证论治,药名横写每行3味至4味,需排列整齐,以便查对。 八、 中药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最新版规

儿科诊疗常规(带目录)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诊 疗

规儿常

目 录

第一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1

第一节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1

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2 第二章 免疫性疾病 .......................................................................................................3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

中医儿科学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儿科学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第四节 小儿生理特点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一节 胎儿期保健 第二节 初生儿期保健

第三节 婴儿期保健 第四节 幼儿期保健

第五节 学龄前期保健 第六节 学龄期保健 第七节 青春期保健 第三章 儿科临证概要

第一节 儿科病因特点 第二节 儿科病理特点

第三节 儿科诊法概要 第四节 儿科治法概要 第四章 初生儿病证

第一节 胎怯 第二节 胎黄

第三节 硬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