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吸收实验报告
“化工吸收实验报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化工吸收实验报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化工吸收实验报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吸收实验要点
广 西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姓名
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
实验内容 吸收实验 指导教师 一、 实验名称:
吸收实验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
2. 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Ya.
三、实验原理:
对填料吸收塔的要求,既希望它的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的压降低以省能耗。但两者往往是矛盾的,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的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
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若以空塔气速uo[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
?P[mmH20/m]为纵坐标,在Z?P~uo关系Z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正文) - 例3吸收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 1 -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 2011.4.8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λ~Re
曲线与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
2. 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二、 基本原理
1. 直管沿程阻力
引起流体机械能损失的原因是静止壁面与粘性流体共同作用产生流体点速度差异。当某流体以一定的流量Vi流经内径为d的圆直等径管时,管长为l的管段的流体机械能损失主要体现在该管段两端截面处修正压强的差异上。阻力损失可由直管的上、下游截面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求得:
pm1? +
u122 =
pm2? +
u2222 +
?hf1?2 (2-1)
其中:
?hf1?2= ?lu2d2 =
8?lVi?d25 (2-2)
Rei?du???4?Vi?d? (2-3)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正文) - 例3吸收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 1 -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 2011.4.8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λ~Re
曲线与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
2. 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二、 基本原理
1. 直管沿程阻力
引起流体机械能损失的原因是静止壁面与粘性流体共同作用产生流体点速度差异。当某流体以一定的流量Vi流经内径为d的圆直等径管时,管长为l的管段的流体机械能损失主要体现在该管段两端截面处修正压强的差异上。阻力损失可由直管的上、下游截面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求得:
pm1? +
u122 =
pm2? +
u2222 +
?hf1?2 (2-1)
其中:
?hf1?2= ?lu2d2 =
8?lVi?d25 (2-2)
Rei?du???4?Vi?d? (2-3)
吸收实验报告
吸收实验
专业:环境0901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德基本构造,吸收过程的基本流程及操作。 2、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Kya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且平衡为直线的情况,吸收传质速率由吸收方程
NA=KyaV填Δym,则只要测出NA,测出气相的出,入塔浓度,就可以计算Kya而NA=V(y1-y2)。式中V为混合气体的流量,单位为mol/s(由转子流量计测定)y1,y2分别为进塔和出塔气相的组成(摩尔分率),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到。液相出塔浓度由全塔物料衡算得到。计算Δym时需要平衡数据可用丙酮的平衡溶解度算出相平衡常数m。
丙酮、空气混合气体中丙酮的极限浓度y*与空气温度t的关系(压强为1.2?105Pa) 空气温0 度℃ y*10 11.4 15 14.6 20 17.9 25 24.4 30 30.9 35 38.2 40 46.3 mol 8.5
平衡分压/kPa 10℃ 0.906 1.799 2.692 3.466 4.185 4.745 5.318 5.771 6.297 6.744 20℃ 1.599 3.066 4.479
吸收实验报告
吸收实验
专业:环境0901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德基本构造,吸收过程的基本流程及操作。 2、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Kya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且平衡为直线的情况,吸收传质速率由吸收方程
NA=KyaV填Δym,则只要测出NA,测出气相的出,入塔浓度,就可以计算Kya而NA=V(y1-y2)。式中V为混合气体的流量,单位为mol/s(由转子流量计测定)y1,y2分别为进塔和出塔气相的组成(摩尔分率),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到。液相出塔浓度由全塔物料衡算得到。计算Δym时需要平衡数据可用丙酮的平衡溶解度算出相平衡常数m。
丙酮、空气混合气体中丙酮的极限浓度y*与空气温度t的关系(压强为1.2?105Pa) 空气温0 度℃ y*10 11.4 15 14.6 20 17.9 25 24.4 30 30.9 35 38.2 40 46.3 mol 8.5
平衡分压/kPa 10℃ 0.906 1.799 2.692 3.466 4.185 4.745 5.318 5.771 6.297 6.744 20℃ 1.599 3.066 4.479
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 -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专业: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日期:2015.12.26 地点:教十2109 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指导老师: 叶向群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 实验类型:工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填料塔吸收操作及体积吸收系数测定
1 实验目的:
1.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熟悉吸收塔的操作; 1.2 观察填料塔的液泛现象,测定泛点空气塔气速; 1.3 测定填料层压降Δ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 1.4 测定含氨空气—水系统的体积吸收系数Kya。
2 实验装置:
2.1 本实验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
1
吸收实验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2.2物系:水—空气—氨气。惰性气体由漩涡气泵提供,氨气由液氮钢瓶提
气体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和数据
处 篇二:吸收实验报告 吸收实验
专业:环境0901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德基本构造,吸收过程的基本流程及操作。 2、掌握吸收总传质
系数kya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 图文
仪 器 分 析 实 验 报 告
学 院: 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日 期:
实 验 名 称: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AA-6200的结构,了解仪器的开、关程序。 2. 了解AA-6200的分析过程。
二、 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对辐射光吸收的测量。通过选择一定波长的辐射光源,使之满足某一元素的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能量要求,则辐射后基态的原子数减少,辐射吸收值与基态原子数有关,即由吸收前后辐射光强度的变化可确定待测元素的浓度。
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 -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分析解析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专业: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日期:2015.12.26 地点:教十2109 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指导老师: 叶向群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 实验类型:工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填料塔吸收操作及体积吸收系数测定
1 实验目的:
1.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熟悉吸收塔的操作; 1.2 观察填料塔的液泛现象,测定泛点空气塔气速; 1.3 测定填料层压降Δ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 1.4 测定含氨空气—水系统的体积吸收系数Kya。
2 实验装置:
2.1 本实验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
1
吸收实验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2.2物系:水—空气—氨气。惰性气体由漩涡气泵提供,氨气由液氮钢瓶提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_干燥
厢式干燥器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压下厢式干燥器的构造与操作
2.掌握物料在干燥条件不变时干燥速率曲线(U—X)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用不饱和的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去干燥湿物料。即热量由空气传至被干燥的物料,以供应物料中水分汽化所需的热量。物料中的水分以扩散方式进入空气。水分的扩散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由物料内部扩散到物料表面,然后由表面扩散到空气中。开始时,物料的内部水分能迅速达到物料表面,水分的去除速率为物料表面上水分的汽化速率所限制,此阶段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内干燥速率不变,又称恒速干燥阶段。当物料中水分逐渐减少,水分不能及时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表面,为水分内部扩散速率所控制。此阶段称为内部扩散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内干燥速率开始不断降低,又称降速阶段。上述开始降速时的物料含水率称临界含水率。
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很多,它与物料及干燥介质的情况都有关系,本实验在干燥条件——空气的湿度、温度及速度恒定不变下,对于同类的物料,当厚度及形状一定时,有如下函数关系:
u f(x) f( )
u
GcdX Gc X
()
Ad A
Xn
Gn Gc
Gc
Gn Gn 1 Gc(Xn Xn 1) Gc X
Xn
三、实验装置流程
本实验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