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古诗文默写
“专题08古诗文默写”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专题08古诗文默写”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专题08古诗文默写”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文默写题
1、你不要把责任都推到“环境”上,不少学者都在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了伟大著作,陶潜在《饮酒》中说“ ”,依我看,你的心还没静下来。
2、“ ”。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地连一起。
3、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 ”的诗句。
4、知识的获得不单要靠读书,还要注重实践,正如陆放翁的诗所言“ ”。 5、即使富了,我们也应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明了“ ”的道理。
6、我国古代有句名言“ ”,就是说坏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小就去做,干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少,也不要因为它小就不去做,再大的好事也是点滴开始的。 7、“ ”虽然饱含着丰富的为公思想,但由于范仲淹所处的“内忧外患”的时代,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8、“ ”,这个“事”是指改造世界的活动,任何改造世界的活动都离不开“器”——工具。
9、顾炎武说:“ 。”这个“匹夫”指的就是一个一个的我,“从我做起”是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的体现。
古诗文默写题
1、你不要把责任都推到“环境”上,不少学者都在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了伟大著作,陶潜在《饮酒》中说“ ”,依我看,你的心还没静下来。
2、“ ”。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地连一起。
3、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 ”的诗句。
4、知识的获得不单要靠读书,还要注重实践,正如陆放翁的诗所言“ ”。 5、即使富了,我们也应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明了“ ”的道理。
6、我国古代有句名言“ ”,就是说坏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小就去做,干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少,也不要因为它小就不去做,再大的好事也是点滴开始的。 7、“ ”虽然饱含着丰富的为公思想,但由于范仲淹所处的“内忧外患”的时代,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8、“ ”,这个“事”是指改造世界的活动,任何改造世界的活动都离不开“器”——工具。
9、顾炎武说:“ 。”这个“匹夫”指的就是一个一个的我,“从我做起”是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的体现。
期末古诗文默写
八年级古诗文名句默写与运用 一。直接默写。
1、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直接默写。
(1) ,高者挂 长林梢。 (2)公然抱茅入竹
去, , 。
(3) ,娇儿恶卧踏里裂。 (4)绿树村边合, 。 ,把酒话桑麻。
(5)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6)塞下秋来风景异, 。 (7)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8)
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锁定考点】
古诗文名句默写考查范围主要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目。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命题一方面会沿袭直接默写的形式,考查考生语文积累情况;另一方面会将诗文运用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相结合,以“理解型默写”“运用型默写”“归类型默写”等形式,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及实际运用能力。 【新题演练】 一、直接默写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斯是陋室,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8.子日: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9.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10.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中考古诗文填空默写练习
1、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范仲淹《苏幕遮》) (5)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6)杜甫《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是“ , ”。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②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③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
古诗文默写-带答案
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性默写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4.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
6.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7.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
8.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11.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 1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 13.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 14.僵卧孤村不自哀,
古诗文名句默写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一、第24课理解性默写
1. 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的句子是 , 。写作者悲凉
沉痛的句子是 , 。 (《诉衷情》)
2.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 。 (《十五从军征》)
3.表达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 , 。(远景描写) , 。 , 。(近景描写) (《十五从军征》)
4.表现作者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 , 。 5.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 , 。 “吹”之功用的句子是 ,
古诗文名句默写总汇
古诗文名句默写总汇
1、《论语》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名句: 2、《论语》中\是以谓之文也\,\是\指代: 3、《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关系的两句是
4、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学习精神和好学态度时说: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6、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7、《论语》中说明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8、《归园田居》中能表现诗人劳作艰辛的诗句是:
9、《归园田居》中表达诗人宁可躬耕田园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句(本诗主旨句): 10、《钱塘湖春行》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 11、《木兰诗》中表明替父从军缘由的一句: 12、《木兰诗》中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句子: 13、《木兰诗》中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争激烈悲壮的句子: 14、《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速的句子是: 15、《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文字是:
16、《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的成语是:扑朔迷离,比喻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别真相。 17、《观沧海》反
古诗文默写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默写训练含答案
一、1、____ _,____ _。____ __,____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爱莲说》中“__ _”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唐 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 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糊春行》) 6、______ 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 陆游《游山西村》)
7、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 ④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
⑤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⑥《望岳》中描
中考古诗文默写训练
220道中考真题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 。
(5)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6) ,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
(8)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9)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10)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山回路转不见君,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入川的朋友作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