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负启动实验实验报告
“心理学负启动实验实验报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心理学负启动实验实验报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心理学负启动实验实验报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行为塑造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10级金融学2班 实 验 者:彭芙蓉 学 号 :1011030071
实验时间:2012年12月7日——2012年12月30日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1,早晨起床给我发短信 2,晚上睡觉前给我打电话 3,打完电话后给我发短信
1.实验名称:塑造男朋友定时给女朋友发短信,打电话的行为 2.实验内容
2.1 实验目的:让男朋友养成良好的关心女朋友的习惯,每天醒来和 每天睡觉前都要和女朋友沟通,使之成为生活习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 日必修功课的一部分,每日的任务和牵挂,增加女朋友的不可替代性,从 而使恋情 更加稳固。 2.2实验原理:(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混合使用 (2).动机理论(例如:强化,惩罚) 2.3实验设备:手机
2.4主被试:主试:彭芙蓉(tel: 13631241081) 被试: 邢国辉(tel: 13669947180) 3.实验过程:
12月7日—12月11日,主试每天早晨醒来(大概九点或者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
一、【目的】了解刺激-反应的过程和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EP202/203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 三、【实验内容】
1、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又称A反应时。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2、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 反应 被试1 被试2 被试3 被试4 颜色 被试1 被试2 被试3 被试4
红 780.97 673.13 814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
一、【目的】了解刺激-反应的过程和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EP202/203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 三、【实验内容】
1、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又称A反应时。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2、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
原理: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 反应 被试1 被试2 被试3 被试4 颜色 被试1 被试2 被试3 被试4
红 780.97 673.13 814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doc
《实验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时间: 姓 名: 班 级:学 号: 成 绩: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
姓
名
实验时间 分 实验地点
年
月
日
时
分~
日
时
学
号
成
绩
实验仪器
同 组 人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指导老师
1 实验内容、目的、意义(300~2000 字)
2 方法与步骤(300~1000 字)
3 实验结果(300~2000 字)
4 讨论(300~2000 字)
5 结论(300 字)
6 参考文献(标注到页码)
注意:实验报告打印一律采用A4纸,正文内容采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文中 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可参考心理学报正式发表的论文的格式。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实验报告2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制
实验报告须知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请参照实验大刚规定的实验项目填写。
2、学生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封面相关栏目、实验项目、时间、地点、实验性质、
实验目的、内容、结果和分析总结。
3、学生完成的主要内容有:文档、表格、演示文稿、程序、数据库设计、操作过程、
必要的截图等。
4、指导教师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评价并签名,最后实验最
终成绩汇总签字。
5、教师根据每学期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在课程结束后两
周内将教学班的实验报告汇总教学办存档。
《 大学生的从众现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大学生从众现象调查 ——以重庆大学为例 实验日期 教 师 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2011年10月11号 实验地点 重庆大学A区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重庆大学大学生各类从众现象的分析 1、生动的了解及把握从众的含义; 2、了解从众的分类; 3、分析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4、学会评价并能适当引导从众行为。 二、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 (一)主要内容:
发展心理学经典实验复制 - 守恒实验报告
再探守恒实验 1
再探守恒实验
摘 要 本实验重复检验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从湛江市寸金中心幼儿园和湛江市第十六小学二年级随机抽取115名3——10岁的小朋友作为被试,采用卡方检验测查儿童守恒能力的发展情况,了解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年级的儿童比幼儿园儿童获得的守恒能力多;2. 儿童理解守恒概念的能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3. 性别与各守恒能力具有显著差异,男孩在糖果守恒和重量守恒上有优势;4.数量守恒,糖果守恒易习得,而长度守恒、液体守恒、重量守恒存在不同差异。
关键词 儿童;前运算阶段;守恒实验
1引言
守恒(conservation)是指即使在物体外观改变的情况下,它特定的自然特征数量、质量、长度、重量、面积、容积或体积等仍保持相等。守恒实验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设的,主要用来考察前运算阶段儿童(2-7岁)的思维特征,其中最著名的是液体守恒实验。他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杯A和B中注入相同高度的水,并问儿童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由实验者或儿童将A杯的水倒入另一个较矮且粗的杯子C中,问儿童:A杯和C杯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回答一样多的才是掌握了守恒观念。皮亚杰发现,处
GKT测谎实验报告-生理心理学
GKT原理的模拟犯罪测试范式实验研究
摘 要犯罪知识测试(GKT,Guilty Knowledge Test)模式是国内外应用于测谎的主要方法之一。GKT采取的基本范式是再认模式。罪犯与嫌疑者(无辜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对作案情节及现场进行了有意或无意的识记,而后者对此一无所知。具体实验时,会询问当事人一些可能与犯罪过程有关的问题,并记录被试的生理反应指标。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 GKT(犯罪知识测试)方法,对模拟说谎情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中血压和呼吸指标可靠性低,脉搏和肌电较为敏感但准确性较差,由于实验过程中问题编制、测量方法等问题,本实验的结果不具有参考性。 关键词GKT;测谎;多道生理仪
1 引言
说谎,即言语性欺骗,一般认为是个体通过言
语表述对自己或别人的信念系统进行欺骗的行为。有研究者提出,说谎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素:第一,它确实是假话;第二,说话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话的人希望听者能够认为它是真的。
说谎者在说谎时,通常表现出一些与说真话时不同的特点,称为说谎线索。说谎线索既包括生理反应方面的线索,也包括语言和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线索。测谎,即是利用说谎线索对说话者谎言的测定。远在现代测谎器发明之前,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
心理学的守恒实验报告(4000字以上)
6-8岁儿童的实验守恒情况
摘要 主要探讨6-8岁儿童的实验守恒情况。实验一(二)对数量守恒情况的探讨,要求每行5个橡胶圈(糖果),共2行比较是否一样多,然后比较通过率得出数量守恒情况在6、7岁发展;实验三对体积守恒情况的探讨,要求对2个大小不一但装得水一样多的杯子比较是否相等,然后比较通过率得出体积守恒情况在8岁左右发展。
关键词 具体运算阶段 守恒概念 儿童
1 引言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⑵前运算阶段(2-6岁)⑶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⑷形式逻辑阶段(11-15岁)
守恒概念是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分水岭”,掌握守恒概念标志着儿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是认知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守恒概念:是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守恒概念是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第三个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并不是同时获得这些守恒的,而是随
心理学实验及实验设计
第二章 实验及实验设计 第一节 心理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 一、心理实验及其类型(一) 什么是心理实验 所谓心理实验是指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对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从而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关系的方法。 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心理现象,因果关系 提问:心理学研究又哪三种水平? 描述水平,相关水平,因果水平;实验与结构方程阿希从众试验的材料 (二)心理实验的一般模式(A)实验条件 声、光、电 学习材料 (B)心理过程 图形 各种作业、任务 感知、注意 指示语 记忆、表象 ( C)外部表现 时空等因素 思维 情绪 口头报告 动机 手、眼活动 个性心理特征 脸部表情 心率 脑电 行为效果(三) 心理实验的特点 1.实验研究具有主动性。相对观察法而言,实验研究主动性突出。 2. 实验研究具有重复性和验证性。 如费希纳定律因无法推翻其实验而无法推翻其理论 又如蜗牛条件反射习得的研究。 3.实验研究具有精确性。如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比心理健康的测量精确。Woodworth在其《实验心理学》中对实验法的优点进行论述: 1.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事件产生,所以他可以充分地做精确观察的准备。 2.为了验证,在同样条件下重复他
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
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