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综合训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doc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综合训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doc选择性必修3”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第一章综合训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doc选择性必修3”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第一章综合训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doc选择性必修3”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
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
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
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 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 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
关于第2~4页“探究活动”: 1.四幅图片反映出的地理景观: 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短缺,植被缺少,沙漠广布, 沙丘连绵。 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 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草原: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干季枯黄,一派衰 败景象。 高山地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3.三幅图片分别表示了乡村、城市和中心商务区的景观。 乡村:聚落规模较小,以平房为主,周围农田环绕,一派田园风光。 人口较少,分布较稀疏。以农业活动为主。 城市:聚落规模较大,楼房林立,道路纵横交错。人口规模大,分 布
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A型题
1.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
A 生活“三废”
B 工业企业 C 交通运输 D 自然灾害 E 农业生产
2.温室效应主要是因大气中何种物质含量增高所至
A SO2
B NOX C CO2 D CO E 光化学烟雾 3.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
A.11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B.1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1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C.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D.20km深的地壳、海洋及3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E.1km深的地壳、海洋及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4.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其中存在有许多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利的因素 C.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和优美的绿化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 D.有些原生环境中存在某些异常现象 E.原生环境中不会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5.由于地球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而使当地水、土壤
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湘教版必修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读下图,回答2—3题。
2.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 ) A.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3.A区与C区的大致界线是( B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线 D.3 000m等高线
4.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B )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
第一章 河流系统与人类活动
第二章 河流系统与人类活动
把天然河流貌似复杂的运动过程进行详细的分解,就可以发现其运动过程是由水流、泥沙以及可动边界的各种运动和变化叠加而成的。对于河流在短时段内的演变过程,仍然可以采用经典的力学原理进行确定性的分析,将它的各种表象与其背后的动力原因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从而对泥沙运动和河道演变进行正确的预测,以保证河流工程的安全性,维持正常的河流功能和生态体系。在地球动态系统中,河流的动力过程对地表面貌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地球的生态圈中,河流又是维护良好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
2.1 河流、流域与地球的各种动态系统
2.1.1 动态系统与平衡的概念(Hamblin ﹠ Christiansen 2004)
在太阳系和银河系已知的范围内,惟独地球表面上存在丰富的固态、液态和气态水,并受太阳能的驱动进行持续的水文循环。这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身的体积、质量和与太阳的距离都很合适,从而能够保持适宜的表面温度和稳定的大气层-水圈。大量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在地球上,地表大气层-水圈的动力过程与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相叠加,产生了岩石风化、输运和沉积变质等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丰富多变的地质地貌现象。生物圈
第一章综合训练
第一章综合训练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2图示流星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解析:第1题,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第2题,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小天体,环绕太阳运动。 答案:1.C 2.B
2013年6月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约22光年的太空发现数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超级地球”,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完成第3~4题。
3“超级地球”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稳定的光照来源,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环境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地球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取决于( )
①自转周期适中 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大气层的存在 ④地球表面为岩石 A.①②③
第一章综合训练
第一章综合训练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2图示流星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解析:第1题,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第2题,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小天体,环绕太阳运动。 答案:1.C 2.B
2013年6月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约22光年的太空发现数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超级地球”,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完成第3~4题。
3“超级地球”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稳定的光照来源,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环境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地球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取决于( )
①自转周期适中 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大气层的存在 ④地球表面为岩石 A.①②③
如何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
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宁波市镇海立人中学 包志珍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1.本课程是基于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人类文明的 演进特别是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主线整体规划内容目标 的设置与实施。------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标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性文科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 经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关系,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理念,以便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处理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标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一:通过了解古代区域文明,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 域文明的影响
方案二:通过探究地理区域,揭示地理条件对文明多样性 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方案一:通过了解古代区域文明,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 域文明的影响(一)呈现公元前2000年世界文明地图、地球上五带划 分图、世界地形图,认识人类文明的起源依托良好的自 然环境。
(二)设计表格,例举古代五大早期文明创造的主要成就 探究这些成就形成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 影响。 (三)建构自然环境
必修3 第一章章末能力提升
湘教版高中地理步步高配套课件
知识整合·网络构建
章末能力提升
章末能力提升 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湘教版高中地理步步高配套课件
应试技巧·规范审答
章末能力提升
应试技巧〃规范审答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思路 答卷投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规范审答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
(1)由信息1可知甲地区为埃及的 尼罗河流域。 规 (2)由信息2可知乙地区为长江三 范 角洲地区。 审 (3)综合信息1、2、3可分析出当 题 地的气候类型、特征、形成原 因及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石油工 业发展的差异。
材料二
甲、乙两地区气候资 料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步步高配套课件
应试技巧·规范审答
章末能力提升批阅1:第(1)题,能够正确 分析出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 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批阅2:第(2)题,根据所学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规 范 答 题
知识,能够准确地总结出两 地共同的经济作物为棉花, 比较准确地总结出甲地区发 展棉花生产的条件。 批阅3:比较准确地总结分 析出甲、乙两地石油产业的 特点,但是没能分析出甲地 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石油加 工业并不发达的原因。
湘教版高中地理步步高配套课件
应试技巧·规范审答
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第一篇: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专业班级:金融101班
学号:7044110001 姓名:曾宪根
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低碳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新的解决方案。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如果说循环经济使可持续发展进入“汽车时代”,那么低碳经济将把可持续发展带入“航空时代”。 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因此,系统探讨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研究低碳经济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其目标是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削减掉60%,并在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同样是在2003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B模式: 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中,提出并掀起了发展模式的B与A之争。布朗把现行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称做“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综合训练试卷
1.下列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3∶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3.绵羊的白毛(W)为显性,黑毛(w)隐性,一只白羊与黑羊杂交,生了6只小羊,3白3黑,这2只亲本的基因型是()
A. Ww×ww
B. WW×ww
C. Ww×Ww
D. WW×Ww
4.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亲本与杂合体交配,子代中具有与双亲基因型都不相同的个体的比例可能是()
A. 0
B. 25%
C. 50%
D. 100%
5.如果精原细胞中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从理论上分析能产生精子的基因组成类型有()
A. 3 种
B. 6 种
C. 8 种
D. 9 种
6.在生物性状遗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
A.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
C.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D.自花传粉的个体
7.一只杂合的黑毛家兔产生200万个精子,这些精子中含隐性基因(白色基因)的约有()
A.25 万
B.50 万
C.100 万
D.200 万
8.下列生物的基因型中,不属于杂合体的是()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