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一地理同步训练答案
“鲁教版初一地理同步训练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鲁教版初一地理同步训练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鲁教版初一地理同步训练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地理听课心得
初一地理听课心得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
地理听课心得1
20_年13日—14日,我有幸聆听了省级优质课。选手们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多人次的指导,水平的确很高,为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导向。从各位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同时深感自己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导入的多样化,激趣化。
在导入的上,老师可谓是别出心裁,都有独特之处。采用和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内容,如科教视频、著名电影的相关环节、趣味动画等等,点出本课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
大多老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非常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注意挖掘乡土地理素材,如有的老师就将当地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有选手们设计的案例和例子很多涉及到身边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实。比如,
第 1 页共 18 页
有位老师讲土地盐碱化,自己亲自在试验田上种植庄稼,
初一地理期末试卷
篇一: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14分)
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大致是()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海洋占三分之二B、各占二分之一 D、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2.下列大洲,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C、北美洲D、大洋洲
3.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A、亚洲B、大洋洲C、非洲 D、欧洲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D、黑海
5.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称为()
A、大陆B、大洲C、半岛D、鸟屿
6、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
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
C、非洲的西部海岩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
7、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A、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D、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
8.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分布在()
A、环太平洋地带 B、亚洲内部 C、北冰洋沿岸 D、非洲
9.一天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中午12点 B、子夜
初一地理集体备课计划 - 图文
文县东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年级:教师: 地 理 七 年 级
2016年3月
1
七年级地理集体备课组工作计划 文县东坝中学 本学期我们七年级地理备课组由3人组成。我们将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和本学科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具体措施 为了提高本组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课堂全面实施,进一步深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打造好高效课堂教学,本备课组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备课 1.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中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 2.每周二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在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归类、分项,采用“集体备课,集体评议,改进教案,再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的方式进行。 3.集体备课地点:七(7)班教室。 (二)、教学 1.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每小节设置探究题,促进学生的思考行为。 2.减轻学习负担。作业当堂消化,作业检查按章进行,必做题全批全改。 3.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
高一地理同步测试(2)
高一地理同步测试(2)
YCY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3分。)
1.有关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气在垂直方向从下至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具体表现在高度上从高纬向低纬逐渐降低 C.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很快的是对流层
D.对流层大气增温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右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4.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号”飞船运行轨道所
在的大气层 ( ) A.气温在-50℃到20℃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5.东京飞往旧金山的班机,航行在
初一地理期末复习读图题集
一.读下列经纬网图,填下表
二.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右图中小清河流向的方向___________; ⑵大青山主峰和小青山主峰的相对高度是___ 米; ⑶AB一线和CD一线和E处的地形分别是:AB_______,CD_______,E _____(山脊、山谷、山峰、鞍部);
⑷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为______
(5)图中甲地坡度比乙地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六大板块示意”,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板块: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是 与 板块 运动的结果 (3)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多 和 。
四.读下面图形完成下列练习: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
必修一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课时练
(三)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下图是30°N 附近的我国的五座名山的垂直自然带比较图,读图回答
1?2题
1、
上图中1、2、3、4、5所代表的植被类型的名称是( )
A.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B.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2、 贡嘎山的垂直带谱与下列哪一座山的垂直带谱最相似( )
A.乞力马扎罗马 B ?阿尔卑斯山 C ?珠穆朗玛峰 D ?安第斯山 3?下列高山中,山地的垂直分
异最复杂的是(
)
7.看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6分)
(1)②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 ,自然景观从①T ②T ③T ④的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②、⑤分别是什么自然带 ② ⑤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中考试初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们站在海边看远来的船只,最先看到的应该是( ) A.船头 B.船帆 C.船身 D.船尾 2.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 ) A. 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D. 郑和下西洋 3.关于地球大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平均半径6371千米 D. 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 4.北极点的纬度是( )
A.23.5°N B.66.5°S C.90°N D.90°S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B.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C.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D.赤道
6.与60°W相对的经线是( )
A. 6
高一地理必修三限时训练3及答案
地理限时五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制止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2.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下图,回答下题。
3.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下图,完成4~6题。
4.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
A.水资源 C.土地资源
B.生物资源 D.气候资源
5.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