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及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及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及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题改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题
1、薛某,男,38岁,军人。患者于抗洪抢险中突然昏倒,发热,汗出不止。经抢救神识已清,但觉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脉虚数。 【要求】①病情分析;②提出证名。 参考答案:
①本证中,因在夏令时劳作过久,暑热炎蒸,暑闭心神,引动肝风,故见突然昏倒;暑性炎热升散,灼气伤津,顾发热,汗出不止;虽神识已清,但精液为炎热所伤,故口渴,尿黄;暑病汗多,气随汗泄,故疲乏而脉虚数。 ②辨为暑淫证。
2、王某,女,15岁,学生。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现症见发热,咳嗽,咳吐黄痰,伴头痛、恶风、汗少、口渴、咽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要求】①病情分析;②提出八纲辩证结论。 参考答案:
①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少、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之表热证。肺合皮毛,外邪袭表犯肺,肺失宣降而发咳嗽。热邪灼津,则口渴咽痛、尿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传与大肠,则大便干。 ②综上诸症,证属外感风热,肺卫失宣之表热证。
3、魏某,男,48岁,干部。脘腹腰胁坠重酸痛、乏力气2年。患者胃、肾等内脏下垂已有2年余,现脘腹、两胁及腰部坠重酸痛、活动后加重,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不欲饮食,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小
便少,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浅淡
中医诊断学题库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面黄虚浮者,常见于: ( ) A.脾胃气虚证 B.肝胆湿热证 C.脾虚湿蕴证 D.寒湿困脾证
2.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者,多见
于: ( )
A.表证 B.里热证 C.惊风 D.血络郁闭
3.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 ) A.手少阴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少阴肾经
4.下列哪一项不是中风证之常见舌态? ( A.痿软舌 B.强硬舌 C.歪斜舌 D.颤动舌
5.舌绛苔少或无苔者,多提示: ( A.实热证 B.血瘀证 C.胃肾阴伤 D.气
中医诊断学题库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面黄虚浮者,常见于: ( ) A.脾胃气虚证 B.肝胆湿热证 C.脾虚湿蕴证 D.寒湿困脾证
2.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者,多见
于: ( )
A.表证 B.里热证 C.惊风 D.血络郁闭
3.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 ) A.手少阴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少阴肾经
4.下列哪一项不是中风证之常见舌态? ( A.痿软舌 B.强硬舌 C.歪斜舌 D.颤动舌
5.舌绛苔少或无苔者,多提示: ( A.实热证 B.血瘀证 C.胃肾阴伤 D.气
中医诊断学重点
中醫診斷學重點
1 痄腮:一側或雙側腮部突然腫起疼痛,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按之有柔韌感。
為感受風溫毒邪,壅阻少陽所致。
2 發頤:顴骨之下,腮頜之上,耳前一寸三分發疽。多為陽明經熱毒上攻,氣
血凝滯而成。多為難治之證。
3 瘰癧:發於頸側頜下耳後的慢性感染性疾患,皮色不變,不熱不痛,難消難
潰難斂,其形結核如壘,少則一個,多則結核累累如串珠。多為肺腎陰虛,虛火灼津,
4 結成痰核;或肝氣鬱,鬱久化火,火熱煉液為痰,結成痰核。
5 癭瘤:頸前結喉兩側漫腫或結塊,皮色不變,不痛不潰,纏綿難消,隨吞嚥
移動。為肝氣鬱結,氣結痰凝所致,或與地方水土有關。
6 癰:紅腫熱痛,淺而高大,易潰易斂。為熱毒熏蒸,氣血凝滯而成。
7 疽:漫腫無頭,膚色不變,邊界不清,無熱少痛。為寒邪鬱結,氣血凝滯所致。
8 疔:初起如粟,根深形小,其狀如針,頂白而痛,或癢或麻或木。為邪毒侵
襲,氣血凝滯所致。
9 癤:淺表局限,形小而圓,紅腫熱痛不甚,易潰易斂,但易反復發作。為濕
熱蘊結所致。
10 失神有精虧神衰和邪盛神傷兩種情況。
11 精虧神衰的虛證,臨床表現為兩目晦暗,目光無神,面色無華,晦暗暴露,
精神萎靡,意識模糊,骨枯肉脫,形體羸瘦,反應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一)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的打×)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2、感受病邪的性质,可以决定表证恶寒发热的轻重。 4、舌苔润燥的诊察,有助于推断正气强弱,病证的虚实及病性的寒热。 5、脉的有胃气、有神,都是指脉冲和有力。 6、“反关脉”与“斜飞脉”均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7、表虚证就是指外感风邪所致有汗出的表证。 8、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为胃热证的主证。 9、肝风内动证,是以眩晕、抽搐、震颤、麻木等“动摇不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10、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脾气虚所表现的证候。 二、A型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难经》 B《脉经》 C《中藏经》 D《脉神章》 E《濒湖脉学》 2、半身汗出,是因:
A风痰阻滞经
中医综合_中医诊断学笔记
中医综合_中医诊断学笔记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笔记 绪论
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3、西汉 淳如意 创“诊籍”
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
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
5、东汉 华佗《中藏经》
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
8、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
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
11、清朝林之翰《四诊抉微》四诊并重,色脉并重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一、审察内外
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辨证求因
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证”和“症”和概念
“证”指的是一
中医诊断学 - 脏腑辨证
...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
..
...
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
中医诊断学下篇笔记
第三章 八纲辨证 学习目的
1、掌握八纲基本证候的要领及临床表现 2、掌握八类证候的鉴别要点 3、熟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重点
1、八类证候的主要临床表现 2、八类证候产生的机理 难点
1、证候的相兼、挟杂、转化 2、证候的真假及其鉴别要点 八纲辨证的概念
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八纲辨证源流
1、《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4、《伤寒质难》: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第一节 表 里
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表里辨证的意义
表里辨证在外感病中有重要意义
表证:邪浅病轻 表证入里 病进 里证:邪盛病重 里证出表 病退 一、 表 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 产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中医诊断学下篇笔记
第三章 八纲辨证 学习目的
1、掌握八纲基本证候的要领及临床表现 2、掌握八类证候的鉴别要点 3、熟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重点
1、八类证候的主要临床表现 2、八类证候产生的机理 难点
1、证候的相兼、挟杂、转化 2、证候的真假及其鉴别要点 八纲辨证的概念
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八纲辨证源流
1、《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4、《伤寒质难》: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第一节 表 里
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表里辨证的意义
表里辨证在外感病中有重要意义
表证:邪浅病轻 表证入里 病进 里证:邪盛病重 里证出表 病退 一、 表 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 产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最新 中医诊断学讲义- 副本
中医诊断学讲稿
第01 讲 绪论: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司委托,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中心举办,由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承担的,《中医诊断学》示范教学师资培训班,现在开始了。我应邀担任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我感到很荣幸。我们这次讲课所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十五”国家级规范教材,也是新世纪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规范教材——《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教材是由我主编的,现在由我来担任主讲,自然可以保证我们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但是,我觉得这次给大家讲课,形式和内容上还是不太一样。我从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按照国家管理局的规定,应该是以本科院校的学生为对象,而我们本科院校的学生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开《中医诊断学》,他们在中医里面的知识,中医诊断学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而我们大家基本上都是教员,对于中医诊断学,应该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个课程讲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就是我讲的同志们可能都知道了,而同志们希望我讲的又不(一定)能够面向本科的同学讲。所以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在这种教学的氛围上,都会有一定的差距,都会产生一个错位,这个错位就会影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