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ppt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ppt”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酸和碱的中和反应ppt”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ppt”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习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已知苹果汁的近似pH为2.9~3.3,向苹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的
颜色是()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3.棉花、小麦、等农作物适宜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大豆不论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适宜生长。测得某块田地的PH为7.5,此地适种植()
A、小麦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4.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和稀硫酸 D.镁和稀硫酸
5.某同学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家中一些液体的PH。他的实验记录中一定错误的是()
A、肥皂水PH=10
B、食盐溶液PH=7
C、食醋溶液PH=9
D、橘子汁PH=3
6.某同学以“我市河水污染情况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较准确地测定河水样品的酸碱度,可使用()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7.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 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
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
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
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
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能力提升
中等难度练习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欲将含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当选用的试剂是( )
A.石灰石粉末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纯碱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 酸雨就是指呈酸性的雨水
D. pH=0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
3.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是否发生反应的是( )
A. 大理石和稀盐酸 B. 石灰水和稀盐酸 C. 铁锈和稀硫酸 D. 镁和稀硫酸
4.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5.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相互混合所得溶液的pH是( )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判断
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pH< 7的是( )
A. Ca(OH)2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能力提升
中等难度练习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欲将含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当选用的试剂是( )
A.石灰石粉末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纯碱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 酸雨就是指呈酸性的雨水
D. pH=0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
3.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是否发生反应的是( )
A. 大理石和稀盐酸 B. 石灰水和稀盐酸 C. 铁锈和稀硫酸 D. 镁和稀硫酸
4.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5.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相互混合所得溶液的pH是( )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判断
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pH< 7的是( )
A. Ca(OH)2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测试新
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几种常见物质的pH范围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汁比苹果汁酸性
强
B. 肥皂
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喝苹果
汁 D. 蚊虫叮咬后分泌出蚁酸,可涂抹牙膏水减轻痛痒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胃酸过多的人,感觉胃痛的原因是胃液的pH下降
B. 人体剧烈运动时,感觉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肌肉中产生的乳酸过多
C. 大多数农作物一般适宜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D.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酸和碱,但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在适应的接近中性的体液中进行
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向反应结束时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4.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 Mg
B. MgO
C. MgCO3
D. Mg(OH)2
5.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 (8﹣9)牙膏
B. (6﹣7)
胡萝卜
C. (3﹣4)橘子
D. (2﹣3)食醋
6.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属
中考化学20酸和碱反应
练习31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自主学习
1.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
的
(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答案:B
2.表10-4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是
pH. ( )
10-4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
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
答案:A
基础巩固
3.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是4,2,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性最强
的湖,这种湖水是否适宜一般农作物的灌溉_____________(填“是”或
“否”). ( )
答案:酸 否
4.卫生部于2002年6月4 日发出公告,禁止销售美国进口的“学儿乐”奶粉.原因是作
为食品
人教五四制九年级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30
第十单元 酸 和 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时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能准确判断中和反应; 3. 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4. 使用中和反应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反应实质 四、知识回顾
1、常见的酸有 、 、 等,酸的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离子是: 。
2、常见的碱有 , 等。碱的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离子是: 。
3、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 色,遇碱变 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变 色,遇碱变 色。 五、教学过程
探究一:实验探究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及反应后的生成物是盐,来理解中和反应;
2.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掌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酸、碱的一些性质,那么酸和碱混合在一起,会怎样呢?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活动内容及步骤
1、向10mLNaOH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振荡,观察现象。结论或解释 溶液始终无明显变化。 2、在烧杯中加入约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
溶液先由 无 色变成 红 色,后变成 无 色。
加入盐酸前溶液呈 碱 性,加入盐酸后,溶液 不 呈碱性(填是、不)。 3、取少量溶液加热蒸发: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氯化钠 4、再向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 无 色 ,变成 红 色
氢氧化钠(碱)和稀盐酸(酸)发生的反应
NaOH(碱) + HCl(碱) === Na(金属离子)Cl (酸根离子) + H2O(氧化物) 盐 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是: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一、中和反应
1、盐:由 金属离子 和 酸根离子 构成的化合物。 HCl + NaOH === NaCl + H2O 酸 +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化学练习
1、(10南京)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稀溶液
有酚酞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2、(10南京)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称量其质量。然后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2)右图
(河北专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第7讲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试题带
第7讲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命题点1 酸碱中和反应(7年6考)
1.(2012·河北)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2.(2013·河北)造纸厂会产生含氢氧化钠的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为测定此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40 g废水样品加入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49 g。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49 g×10%=4.9 g 设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x 4.9 g
80x= x=4 g 984.9 g
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g×100%=10% 40g答: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