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论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论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论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论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
论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
及其地域差异的影响
【中文摘要】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文化的加工对象。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及其地域差异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在农耕文化上的反映。
【关键词】 中国农耕文化;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
发生、发展于中国境内的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但存在着东、西、南、北地域差异。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中国境内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结果。对中国农耕文化地域差异进行自然地理因素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农耕文化地域差异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生态成因,了解中国农耕文化的内涵。
中国农耕文化,不仅反映农耕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还渗透到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生活层面,并折射出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精神文化。本文仅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及地域差异的影响。
1 中国农耕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拥有960万k㎡,海陆兼备的国家。南起4°N附近的曾母暗沙;北至53°31′N的漠河县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南北跨纬度近50°,直线距离约 5 500 km。西起73°40′E的新疆乌恰县的乌
自然地理学 - 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 - 图文
《自然地理学Ⅲ——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
律、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自编习题集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2.5分)影响土壤的五种自然因素: 母质 、 生物 、 气候 、 地形 和 时间 ,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共同控制着土壤的发育和特性的形成。
2、(1.5分)一般来说,经典的发生学分类通常将地球陆地上的土壤划分为三大类别(或三大土纲): 地带性土壤或显域土 、 隐地带性土壤或隐域土 、 非地带性土壤或泛域土 。
3、(2.5分)土壤资源的丧失与退化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土壤侵蚀 、 土地荒漠化 、 土壤退化 、 土壤污染 、 耕地占用 。
4、(1.5分)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包括 整体性规律 、 时间演化规律 、 空间分异规律 。
5、(1.5分)我国的土地分类研究主要是沿用原苏联的土地分级系统,采用三级系统: 相 、 限区 、 地方 。
6、(1分)综合自然区划具体的方法有: 顺序划分法 、 合并法 。 7、(2分)目前开展国际性研究的全球环境问题有: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损耗 、 酸雨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8、(2分)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 有机质 、 矿物质 、 空气 、 水分 等四种不同物质组成。
9、(
自然地理学 - 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 - 图文
《自然地理学Ⅲ——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
律、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自编习题集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2.5分)影响土壤的五种自然因素: 母质 、 生物 、 气候 、 地形 和 时间 ,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共同控制着土壤的发育和特性的形成。
2、(1.5分)一般来说,经典的发生学分类通常将地球陆地上的土壤划分为三大类别(或三大土纲): 地带性土壤或显域土 、 隐地带性土壤或隐域土 、 非地带性土壤或泛域土 。
3、(2.5分)土壤资源的丧失与退化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土壤侵蚀 、 土地荒漠化 、 土壤退化 、 土壤污染 、 耕地占用 。
4、(1.5分)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包括 整体性规律 、 时间演化规律 、 空间分异规律 。
5、(1.5分)我国的土地分类研究主要是沿用原苏联的土地分级系统,采用三级系统: 相 、 限区 、 地方 。
6、(1分)综合自然区划具体的方法有: 顺序划分法 、 合并法 。 7、(2分)目前开展国际性研究的全球环境问题有: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损耗 、 酸雨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8、(2分)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 有机质 、 矿物质 、 空气 、 水分 等四种不同物质组成。
9、(
自然地理学 - 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 - 图文
《自然地理学Ⅲ——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
律、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自编习题集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2.5分)影响土壤的五种自然因素: 母质 、 生物 、 气候 、 地形 和 时间 ,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共同控制着土壤的发育和特性的形成。
2、(1.5分)一般来说,经典的发生学分类通常将地球陆地上的土壤划分为三大类别(或三大土纲): 地带性土壤或显域土 、 隐地带性土壤或隐域土 、 非地带性土壤或泛域土 。
3、(2.5分)土壤资源的丧失与退化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土壤侵蚀 、 土地荒漠化 、 土壤退化 、 土壤污染 、 耕地占用 。
4、(1.5分)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包括 整体性规律 、 时间演化规律 、 空间分异规律 。
5、(1.5分)我国的土地分类研究主要是沿用原苏联的土地分级系统,采用三级系统: 相 、 限区 、 地方 。
6、(1分)综合自然区划具体的方法有: 顺序划分法 、 合并法 。 7、(2分)目前开展国际性研究的全球环境问题有: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损耗 、 酸雨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8、(2分)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 有机质 、 矿物质 、 空气 、 水分 等四种不同物质组成。
9、(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内容,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二、(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章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它的
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3、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案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1、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具体的区域)以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为例分析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结合实例(具体的区域)说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环境要素间通过四大循环发生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入】创设情景:简介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 【学生讨论】景观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任一景观区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
【教师引导】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一、
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小组探究】案例1中生物在自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案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1、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具体的区域)以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为例分析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结合实例(具体的区域)说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环境要素间通过四大循环发生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入】创设情景:简介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 【学生讨论】景观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任一景观区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
【教师引导】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一、
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小组探究】案例1中生物在自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安陆二中 冉翠娜
请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对比照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1
2
3
4
D
CB
5
A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如海陆分异、温度带 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体现——自然带 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纬度 位置
热量
植被
地理 位置海陆 位置
气候水分
动物土壤
地 域 分 异
自然带
自然带的命名:温度带 + 植被 + 带
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900
700600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900
700
400
300200 100 00
5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 温 温 温 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 带 带 地中海气候 草 荒 草 350 亚热带常绿 亚热带季风气候 原 漠 原 带 带 带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南大港中学:张惠娟
一.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设计本节教学活动。
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的忠告:
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对本章节来说,是对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两大特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对于全套书而言,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同时也是对第四章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如产业区位选择因地制宜开展生产活动)
2、教学目标
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地域差异;
②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③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④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尝试运用所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高一 必修一 鲁教版
一、 说地理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必修1第三单元第一节,是对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两大特征,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对于全套书而言,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同时也是对第四章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地域差异;
②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③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
①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②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②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