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系统功能评估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生态系统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2006年对外公开教学
执教:钱银凤 班级:高三(10) 时间:2006年12月5日
[复习目标]
1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使学生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 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比较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差别。
[例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请回答:
(1)输入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kJ,它的总量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因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A中175、200、875分别代表____________,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在珠江三角洲,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作为饲料来喂鱼,假设蚕的同化能量为105KJ,从能量角度分析,鱼可从中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
(3)初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
(4)保证此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地化循环正常进行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回归课本]1 能量流动是沿着什么途径进行的?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何处?
2 能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区域差异性
第38卷第11期2010年11月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Vol.38No.11Nov.2010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区域差异性
王
兵
任晓旭
胡
文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100091)北京,
1)
魏江生
(内蒙古农业大学)
摘要在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标准的框架下,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2007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本溪市和大连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
205.82亿质量和价值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市和大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280.30、
-1
元·a;按不同优势树种(组)划分的林分类型在两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均有差别;针叶树种的林分在大连市发挥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要优于本溪市,而阔叶树种则相反。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分类号S718.56
AssessmentofForestEcosystemServicesinDifferentAreas/WangBing,RenXiaoxu,HuWen(KeyLab
河流生态系统的理论及运用
河流生态系统的理论及运用
1.研究背景
1.1水资源利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不断加剧,人类一味的追求水资源的最大经济可利用水量,忽视生态环境自身对水资源的需求。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生态环境用水被经济用水所挤占,北方多数地区河流开发过度。水资源、水问题可以概括为“水多、水少、水脏、水生态恶化”,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1]。进入21世纪,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协调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了“面向生态”的新概念,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利用重视自然生态的需求,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需求,我国进入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利用模式———生态保护型阶段。
1.2河流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对水资源开采程度好破坏程度的不断增强使水文循环受到严重的扰动,水资源自然循环的途径和通量发生改变,其可再生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等。水作为生物本身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的决定作用。要使生态环境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必须首先满足生态系统所必须的水量要求。
2.生态需水基本理论
2.1河流生态需水及其特点
基于自然水循
《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章第 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认识生物圈的开始,是认识生态系统的基础,该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为后几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学会?调查?、?讨论?等多种探究活动的综合运用,使之认识到每种生物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统一性,以及情感教育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举例说明一个生态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对一些生物知识还是不连贯的,在本课学习中,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这节课,有助于将以往的知识串起来,了解生物处在生态系统中,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
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城市生态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姓 名 戚文娟 学 号 13720134 院 系 研究生院 专 业 风景园林学 指导教师 刘桂华
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合肥,230036)
13级风景园林学 戚文娟 指导老师:刘桂华
摘 要: 随着全球和中国的快速城市化, 城市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受到了高度关注。在分析城市生态
系统结构、格局、过程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 评述了近些年来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框架和学术观点, 比较了Phoenix、 Baltimore和北京3个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在研究目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特点, 并介绍了这 3个城市生态站的一些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 指出了今后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是从理论上和研究方法上创新, 将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经济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修三 第五章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时重难点
【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典型例题
例1.一个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表现出的功能特征是( )
A.物种成分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平衡 C.呈现周期性的起伏波动 D.对外界干扰有一定的抵抗力
例2.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例3. 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恢复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
例4. 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样 C.增加适宜的物种
生态系统间的信息传递
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特征: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再给你介绍一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联系,那就是信息传递。生物之间交流的信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把同一物种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意愿”表达给对方,从而在客观上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主要方式有:
1.物理信息 包括声、光、颜色等。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比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胁的意思;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它昆虫的信息。
2.化学信息 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正是小便中独有的气味警告同类:“小心,别进来,这是我的地盘。”许多动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动物身上发出的特别气息——性诱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后代。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这样,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蜜汁,来引诱昆虫进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修三 第五章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时重难点
【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典型例题
例1.一个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表现出的功能特征是( )
A.物种成分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平衡 C.呈现周期性的起伏波动 D.对外界干扰有一定的抵抗力
例2.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例3. 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恢复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
例4. 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样 C.增加适宜的物种
5.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四、教师的教法: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参与完成课堂练习,实现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课时:1学时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或你们最熟知的
- 1 -
生答:不能。实际上自然界中就有很多的枯枝落叶、消费者遗体和粪便的存在。师问:那这些物质和能量又会流往哪一类群的生物呢?这类生
- 2 -
- 3 -
- 4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1. 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和散失: 起点:生产者;
途径:食物链(网);
散失: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2.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流入第营养级的总能量 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 3. 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
非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营养级同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④未被利用(转变成该营养级的生物量,不一定都有,最终会被利用) ※②+③+④=净(同化)生产量(用于该营养级生长繁殖);
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③未被利用 4.图示法理解末利用能量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
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1)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2)定量定时: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末利用即末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末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