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前言与后记如何撰写
“校史馆前言与后记如何撰写”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校史馆前言与后记如何撰写”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校史馆前言与后记如何撰写”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校史馆前言后记
前 言
双李河畔,物阜民丰;新郪旧址,人杰地灵。吾校自1956年兴建于此,历半世沧桑。几代人秉人本之办学要义,行人和之办学思想。以德立校,厚德载物;博学审问,明辨笃行;臻于至善,止于至美;知行并举,树人建业。2004年5月,顺利通过了阜阳市“市级示范中学”验收之后,学校又先后被命名为“阜阳市花园式学校”、“阜阳市绿色学校”、“阜阳市文明单位”、“阜阳市标准化学校”、“阜阳市平安校园”、“阜阳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以及“安徽省语言文字示范校”和“安徽省诗词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县级荣誉称号。行务实之风,古痒生机无限;生和谐之象,学校前程似锦。
春秋易序,如歌如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代六中人艰苦创业的辛劳与孜孜以求的执着;可以看到历届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六中的关怀与支持;可以看到六中校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体会太和六中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态势;可以感受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领略名师名生的儒雅风采;可以回顾六中人不可磨灭的业绩。
故貌翰墨香,新颜续华章。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我们同历史对话是为了今日的创新和明天的发展,我们与时代同步是为了家乡的发展和人民的重托。六十年沧桑,六十年辉煌,愿我们奉献给您的这朵小花,能润发出更新更美的
校史馆建设方案
校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其次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即以一定的平台和形式,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充分展示的场所;第三是学校博物馆,能把学校的文博全景陈列;第四是学校的荣誉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第五是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即通过校史馆的陈列与展示,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从性质上看,属于收藏、研究、陈列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她具有博物馆的部分属性,也有研究院的部分属性,从本质上看,应是博物馆的一种。它在收藏、研究、陈列、展览的同时,更大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研究和产生思想、汲取和形成精神、积淀和创造文化的摇篮,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对师生开展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场所。
校史馆的意义:是学校发展历史的陈列室。她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馆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和形成办学特色
[1]
1、校史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建校史馆,最难的还
校史馆观后感
精品文档
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一)
上午第三节课后,我们年级四个班级的同学有条不紊地随着老师去南校区参观校史室。
等待片刻后,我们便进入了这个不大但明亮干净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校史历史。大略浏览一遍后,戈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他为我们介绍了储能中学的建校、师资、获奖情况等许多丰富的内容。储能中学的前身是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由上海钱业领袖秦润卿创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享誉上海,培养了一批革命烈士和爱国人士。1946年6月,储能与新建中学合并,1956年又与新民、新联两校合并,易名为成都中学,1983年恢复”储能”校名,储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年著名思想家严复把达尔文著作《天演论》翻译为中文。其中有一句话叫”物竞天择,效实储能”,储能中学由此而来。此外还有许多名人在储能教书,段力佩是储能的第一任校长,周建人——鲁迅的弟弟和叶圣陶先生也曾在储能当教师。1997年,龙门中学并入直至今日。1989年学校被市政府首批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短短1节课的时间,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储能的历史信息,储能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真是受益匪浅啊!作为储能学子,我们要继承光
校史馆解说词
解说词(南风门——校史主题公园——校史馆)
南风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南风门。成龙校区目前有南风门、南云门和西岑门三个校门。南风门宽60米,高19.46米,将门柱设计为净高19.46米寓意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于1946年。门柱造型的设计加入了传统元素,“F”形相向对立,构成繁体汉字“门”字,强调了鲤鱼跳龙门的象征意义。门柱俯视为“><”状,如一本书的开启状,寓意知识智慧之书开启。门柱体面相互交织的线条,是由个体汉字、字母、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内容组合排列而成,寓意川师大文史艺数理化科系完备,互相关联,突出了综合类师范大学的特点。
龙湖大道
南风门正对着的就是龙湖大道。龙湖大道宽38米,长178米,是学校形象集中展示的窗口,它始于入口的铭记广场并经过一系列广场空间延伸至中心湖面,最终越过水面及中心标志以图书馆为对景。硬质铺地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开阔的聚会场地,两侧的林荫道树荫浓密、树影婆娑,树下的草坪提供了活动、欣赏沿池风景的场所。池水倒影周围景色,有汀步连接池水两侧。
道路左方的是第一教学楼。总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共有教室186间;针对教育建筑“人流大且集中”的特色,除西侧设主要入口
外,沿建筑周边还设置了多个入口,以“立体疏散”的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地快速疏散人流。道路右边的是第一实验楼。总建筑面积为23503平方米,主要由物理实验室和公共计算机教室构成。第二、三实验楼位于校园西南侧, 在第一
校史馆观后感
精品文档
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一)
上午第三节课后,我们年级四个班级的同学有条不紊地随着老师去南校区参观校史室。
等待片刻后,我们便进入了这个不大但明亮干净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校史历史。大略浏览一遍后,戈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他为我们介绍了储能中学的建校、师资、获奖情况等许多丰富的内容。储能中学的前身是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由上海钱业领袖秦润卿创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享誉上海,培养了一批革命烈士和爱国人士。1946年6月,储能与新建中学合并,1956年又与新民、新联两校合并,易名为成都中学,1983年恢复”储能”校名,储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年著名思想家严复把达尔文著作《天演论》翻译为中文。其中有一句话叫”物竞天择,效实储能”,储能中学由此而来。此外还有许多名人在储能教书,段力佩是储能的第一任校长,周建人——鲁迅的弟弟和叶圣陶先生也曾在储能当教师。1997年,龙门中学并入直至今日。1989年学校被市政府首批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短短1节课的时间,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储能的历史信息,储能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真是受益匪浅啊!作为储能学子,我们要继承光
校史馆解说词
解说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南京理工大学校史展览馆。
我们的校史馆由序厅、历史厅、成果厅和人物厅四个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序厅。
一、序厅
(请大家看沙盘)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首批“211”重点建设高校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已建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哲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重点院校。学校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内景色宜人,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由一个主校区和汤山军工试验中心、陶吴民爆试验场共同组成,校园占地3118亩。校园主干道呈“三纵一横”格局:三条南北纵向主干道,一条毗邻友谊河的东西横向道路。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目前各类在校生总数3万余人。
沙盘的背后为大家展示的是:1953年8月26日,毛泽东主席写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
在我们的序厅正中央有一个大型雕塑,这个雕塑群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取五角星之一角,寓意我校是由当年哈军工五系之一“炮兵工程系”分建而成;二是上方展开的卷轴浮雕,展现的是我校历史发展沿革,左面是从军事工程学院到炮兵工程学院、从哈尔滨到武昌的军校时期,右边是从武昌到南京的地方院校时期。
其中,“进德修业,志道鼎新
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内的一张张毕业照,一本本校友录,一份份纪念品,记载了淄博六中百年的辉煌历程,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积极向上、发奋图强。
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踏着清晨仍带有潮湿气息的空气,班主任带领我们穿过灿亮的日光,来到校史馆屋前。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同学们各个庄重严肃,准备着接受跨越百年的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
灰色的砖砌墙身,其间点缀色块脱落的白色石灰,质朴的美感渗入心田,馆身弥漫开来一层古老的书卷气息。透过窗棂,似乎都像看到百年前的学生们凝视老师的坚定眼神,像听到穿越而来的书声琅琅。画面定格与此时周围葳蕤的草木交相辉映,意似回到了光被学堂黑白画面时期。我们小心迈上台阶,踏上颜色比砖红略深的木地板,它开始吱呀吱呀唱起时代的歌,慢悠悠的,百年颂歌。
“光被四表,润泽千秋”,入眼的八个大字气势恢宏着冲进视网膜,却不突兀,115年的传承足以担得起四表千秋。甚至,等我们的耄耋之年,颤颤巍巍经过六中门前,望着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六中人仍会欣然想起初入六中看到的八个大字,雄浑磅礴,热血沸腾。像酒一样,越是陈酒,便越醇香。百年的文化积淀令得六中的校园满溢着学问的味道,有
些涩,却回味无穷。当年的李振声院士走过的路,看过的景色,此
华南农业大学校史馆讲解要点
“百年树人”校史展览馆主要展示内容
(历史石雕)
华农历史长卷石雕,展现的是华农的风景与人物。
八位院士:正中央端坐的是首任院长丁颖教授。这是在百年校庆之前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华农已经产生十位院士,新增的两位分别是林鸿宣院士和罗锡文院士。
八位院士:分别是丁颖,陈焕镛、赵善欢、蒲蛰龙、卢永根、庞雄飞、郑儒永和黄耀祥。
丁颖: 1888—1964,广东省高州县人,中共党员,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1910年丁颖考入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科,1912年公费留学到日本学农,三次往返,在日本学农长达9年,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回国后一直在农学院(广东大学农科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40年,中山大学从云南澄江回迁粤北,他临危受命,出任院长,带领全院师生迁到湖南宜章继续办学。广州解放初期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建立华南农学院,出任首任院长。丁颖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成绩主要有:1961年主编教材《中国水稻栽培学》;1927年创建我国第一个稻作试验基地──中山大学南路稻作育种场。先后用农家良种提纯复壮法育成优良品种84个和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新品种26个。晚年主持“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研究(60年代初)。
华南农业大学校史馆讲解要点
“百年树人”校史展览馆主要展示内容
(历史石雕)
华农历史长卷石雕,展现的是华农的风景与人物。
八位院士:正中央端坐的是首任院长丁颖教授。这是在百年校庆之前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华农已经产生十位院士,新增的两位分别是林鸿宣院士和罗锡文院士。
八位院士:分别是丁颖,陈焕镛、赵善欢、蒲蛰龙、卢永根、庞雄飞、郑儒永和黄耀祥。
丁颖: 1888—1964,广东省高州县人,中共党员,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1910年丁颖考入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科,1912年公费留学到日本学农,三次往返,在日本学农长达9年,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回国后一直在农学院(广东大学农科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40年,中山大学从云南澄江回迁粤北,他临危受命,出任院长,带领全院师生迁到湖南宜章继续办学。广州解放初期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建立华南农学院,出任首任院长。丁颖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成绩主要有:1961年主编教材《中国水稻栽培学》;1927年创建我国第一个稻作试验基地──中山大学南路稻作育种场。先后用农家良种提纯复壮法育成优良品种84个和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新品种26个。晚年主持“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研究(60年代初)。
绥化学院校史馆室内设计方案征集公告【模板】
XX学院校史馆室内设计方案征集公告根据学校建设规划,迎接审核评估,对校史馆进行建设,面对社会公开征集室内设计方案。欢迎有实力的单位参加。
一、项目名称:XX学院校史馆室内设计方案
二、项目简介:
1. 工程地点:特教楼南三楼,使用面积478.13平方米,其中配屋20平方米。主厅举架6米,东西长18.75米,南北宽25.5米,西侧、南侧带玻璃窗。
2. 工程定位:把校史馆打造成学校对外展示的窗口、传承弘扬校园文化的载体、思想教育的基地、校友追思大学时光的场地,集存史、展示、宣传、交流、育人多功能于一体的展厅。
3. 设计要求
(1)内容方面:充分展现我校65年的办学历程(中师专科本科)、丰硕成果以及宝贵经验,展望学校美好发展未来。
(2)设计方面:本着“布局规整、风格大气,色调明快、手法新颖,特色突出的原则,简约而不失精细、不显奢华,既体现学校历史的厚重、又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规划设计及布展要科学合理,加工制作精良、高标准、环保可持续。
(3)其他要求
大厅南侧、西侧玻璃窗尽可能使用,确保日常对学生开放时(零散观众),不用大规模照明。
4.设计成果:
方案设计说明包括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和馆内布局、布展设计、参观路线等在内的总体设计方案并提供整体模拟展厅或沙盘。
格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