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相关试题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相关试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相关试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相关试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
为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与安全,预防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血液输注无效等输血严重危害,特制订本预案。
一、控制和预防输血传染疾病制度:
1、临床用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2、专人负责血液收领、交叉配血、发放及储存工作,认真检查血袋包装、血液的物理外观。
3、储血设施应当保证完好,全血、红细胞、代浆血冷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应当控制在(20-24)℃(六小时内输注),血浆-20℃以下保存。储血人员应当做好血液保存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
4、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小于8CFU/10分钟,或者小于200CFU/立方米为合格。
5、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当认真检查血袋标签记录,并核对血型、品种、规格及有效期无误后方可输注,并将输血情况详细记入病历。
6、输血器械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7、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
1
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8、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38744
XXX血科文件编XXXX
第 1 页
质量手册第2版第1次修改
生效日期:2012年1月1日
标
题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反馈给血站。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一、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程序
1.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2.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
常吃隔夜菜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篇一:科学饮食——这几种隔夜菜食用有害健康
科学饮食——酱料的营养与价值
酱料自古就备受重视,孔子就曾有“不得其酱不食”的感慨。如今,酱的种类越来越多,常见的面酱、黄酱、豆瓣酱都有哪些区别?《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
黄酱是用黄豆炒熟磨碎后发酵制成,可用于烹制各种菜肴,也是制作炸酱面的传统选择。不过,范志红表示,一些黄酱含盐太高,过咸,因此她建议用可以用黄酱加上甜面酱,1:1混合。这样味道更鲜美,营养价值更高,盐分也少一点。黄酱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豆瓣酱的主要原料是蚕豆,将蚕豆用开水泡涨后剥去皮,放入锅内煮烂、发酵,并加入辣椒、香料倒进坛中放置制成。豆瓣酱主要用于炒菜、煲汤时调味,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的功效。
面酱是用面粉蒸成馒头,弄成碎块加温发酵后晒干,然后放入缸中晒制而成。面酱含有蔗糖的甜味和香油的香味,适合生吃,小葱蘸酱,凉拌菜、烤鸭都可以选择面酱。
对于酱料,广州人家中常用的除了最最基本的豉油之外,很多其他五花八门的酱料, 对不少广州人而言实在是个有些陌生的命题。而偏偏这是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走进超市,货架上的各种酱料、调味品(调味品食品)可谓令人眼花缭乱,生抽、老
不严不实问题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
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
二、深刻认识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
“三严三实”是针对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解决“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专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明显遏制,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四风”问题的病原体还没有根除,顶风违纪、改了又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不想”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对照“三严三实”的高标准严尺度,深挖实找,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还大量存在。这里,和同志们作一下分析:
1、修身不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性不强,信念不牢,宗旨淡漠,贪图享受,道德失范。有的觉得信念是空洞的说教,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没有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潮和现象容易动摇;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正义感退化,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道德行为不愿不敢挺身抵制;有的被封建迷信、腐朽思想占据头脑,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科学信风水;有的摆不正位臵、搞不清身份,服务群众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不到位,门好进了、脸好
临床输血相关试题答案
临床输血相关试题答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输血相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 D )输血2000ml,应10%补葡萄糖酸钙:
2. ( C )输血时患者出现腰背剧痛,尿呈酱油色,应立即:
A.减慢点滴速度
B.取端坐位
C.停止输血
D.加压给氧
E.以上都不对
3. ( B )对血液病患者尤为适用的是:
A.库存血
B.新鲜血
C.血尿
D.成分血
E.代血浆
4. ( C )保存库血适宜的温度和日期为:
℃,2~3周℃,4~8周℃,2~3周℃,4~8周℃,4~8周5. ( D )输血前后或两袋血之间应选用何种溶液静脉滴注:
%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溶液 C.林格氏液氯化钠溶液 E.注射用水
6. ( B )直接输血法时,每100ml血中加入%枸橼酸钠溶液:
7. ( C )患者发生溶血反应时,排出的尿液呈酱油色,主要因为尿中含:
A.胆红素
B.红细胞
C.血红蛋白
D.淋巴液
E.以上都不对
8. ( C )当大量使用保存期长的库血,会引起:
A.碱中毒,低血钠
B.碱中毒,低血钾
C.酸中毒,高血钾
D.酸中
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及重大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
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教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
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
输血科相关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临床输血工作的管理,提高输血工作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及时,医院成立用血管理委员会,并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有关领导、业务主管部门、输血科负责人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预防和控制血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输血安全。 二、制定院内各种血液成份与安全输血的医疗政策。
三、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 用血的教育和培训。监督本院输血业务工作、输血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积极推广成分输血、自身输血等输血新技术、新理念,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四、分析、评估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后传染病发生原因。
五、加强输血科与临床各科的联系,处理、协调临床与输血工作之间的各种问题。
六、掌握医院血液使用情况,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七、向医院提交年度业务工作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1页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规范输血相关制度
规范输血的相关制度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八 对”。(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 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 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 剂量)。对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者要认真确 认患者身份。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 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 损等。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2.取血后在30分钟内输入;输血时,两名医护 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再次 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3.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 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注。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 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5.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 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器管道冲洗干 净,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 6.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 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开始,应观察患者51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 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处理。
7.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 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 存。 8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部门的突发卫生安全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 为防止危害健康的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本部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健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
二、 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三、 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
2、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3、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O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O2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4、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四、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
预案
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
输血与输血技术试题A
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输血与输血技术》试卷(必修,A卷) 1.献血健康标准中,一般手术一个月后可进行献血。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体重为
50公斤的人总血量约4000ml。 3.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面积不应小于10×10cm。 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9级医学检验技术高职班
4.一般认为4℃72小时以上的血无传播梅毒的危险。 5.白细胞的最佳保存温度为28℃。
6.采血时针头进入静脉后,阻力明显减少时再向前进行2cm。 7.全血保存期指血液输注到受试者体内24小时红细胞存活率大于70%的体外保存时间。 8.进行病毒消毒处理时,消毒措施以杀灭甲肝病毒为准。 9.血液的保存温度为20℃。 10.采血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并让献血者用手指压2分钟,避免渗血。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血小板平均寿命为 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2.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年龄为 和 岁。 1.成分输血 3.血液占体重的 。 4.单采血小板间隔期为 周 2.洗涤红细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