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传播学专业
“社会传播学专业”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社会传播学专业”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社会传播学专业”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传播学
传播学
第一章:传播学概述
第一节:传播及传播学的概念 一、何为“传播”?
*传播学中所使用的传播一词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 *符号学家贝雷尔森和塞纳认为:运用符号、图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播的行为和过程称为传播。 *对一组告知性符号同一意向。——施拉姆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交流及意义的共享是传播的主要含义
二、与传播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三个词 (1) 共享(share) (2) 传输(transmit)
信源——讯息——信道——信宿 (3) 互动(interact)
【信源】讯息——【发射器】信号——【噪源】接收信号——【接收器】讯息——【信宿】
三、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在更大程度上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人类传播的历史
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课后练习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 传统学派 和 批判学派 。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 调查研究法 、 内容分析法 和 实验法 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 、心理学家 库尔特·卢因 、社会学家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和心理学家 卡尔·霍夫兰 。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 威尔伯·施拉姆 。
二、名词解释 1、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他一生中著有《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
传播学概论
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课程代码00642)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总分:25分)
1、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
? ? ? ?
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标准答案:D
2、“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
? ? ? ?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标准答案:D
3、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 )
? ? ? ?
A.娱乐功能 B.信息功能 C.动员功能 D.整合功能
标准答案:C
4、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
? ? ? ?
A.自我传播 B.狭义的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广义的人际传播
标准答案:A
5、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
? ? ? ?
A.控制革命的观点 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 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 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
标准答案:A
6、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
? ? ?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标准答案:A
7、在“
传播学考研资料-大众社会理论
点这里,看更多新闻学资料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新闻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几个概念:
大众: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进入大众社会。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的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即所谓“大众”。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特点:
1、规模的巨大性——人数上超过其他社会群体
2、分散性和异质性——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3、匿名性——成员之间互不面识
4、流动性——大众的范围依对象问题而时有变化,其成员是流动的。
5、无组织性——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不能作为一个主体而自主行动,大众行为主要在外部力量的刺激和动员下形成。
6、同质性——统一的行为倾向,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操作和影响。
群体(grou
教育传播学
意义是什么?(教育传播模式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中的作用)学的现代化,教育传播利用现:1为了促进教育科代科学技术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对教育现象进行综合研究,它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引进教育科学领域,为教育科传播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的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2育传播学为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以及组织和确定教育信息的传递形式,提供理论一局,研究教育传播学,有助于解决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效率,实现教育的大众化和个别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育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弊病,教3为了克服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弊病之一是三个忘了:忘了学生,忘了能力培养,忘了教育媒体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传播学要求教育者在施教时,要同等重视教育系统,教育过程的所有组成要素,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克服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弊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为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研究4教育传播学,可以使我们掌握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的最佳方式,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
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教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
传播学06
第六章 传播的社会控制
学习说明:本章开始进入到传播过程5W的研究,社会控制属于对传播者的研究。本章在5W的研究中属于相对次要的部分,主要内容也比较简单。重点掌握“把关人”概念的发展和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关
于传播社会控制的论述。 第一节 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
问答:媒介的双重角色及控制研究的三方面主要内容
媒介的双重角色: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①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如把关研究及理论;②分析传播者的受近控情状,如批判学派的研究;③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如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
第二节 把关与把关人
概念:
1.把关人(守门人):卢因说的把关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住处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
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2.双重行动模式:巴斯指出,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这就是他所说的“双重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采集,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第二个阶段是新闻加
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
问答:把关人概念及理论的演变及各个理论的不足
传播学教案
传播学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
I、什么是传播? Communication
▲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戈德
▲互动关系说:“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 ▲符号说:“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霍夫兰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传播的两个要素: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一、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二、传播的类型 非人类传播
传播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人类传播 人际传播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
1.传播模式:分为 单向传播模式 双向传播模式 互动传播模式 三种 2.批判学派登上学术舞台的年代为 20世纪60年代 3. 麦克鲁汉指出的“高清晰度”的媒介是指热媒介 4.“知识鸿沟论”起源时间: 1970年
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作者:拉扎斯菲尔德
6.西方第一台手摇活字印刷机的发明者是:约翰·古登堡。 7.以心理学“刺激—反应”为基础的受众模式是:个人差异论
个人差异论: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
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个人差异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劝服性传播前,需要先弄清受众的兴趣、爱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再挑选与之相应的讯息进行传播。否则,与受众特点和需求不符合的讯息,就会遭到回避和拒绝。提出了“选择性和注意性理解”。因此,传播学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受众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受众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认为人们对宣传信息的反映千差万别, 主要是由于个人在以下态度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1)心理构成(2)先天条件与后天知识(3)个人在立场、价值观念、信仰 (4)个人所处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
课程名称: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学时:32课时
选用教材:《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适用专业:适合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课程的教材。 课程负责人:纪征 第一周
授课内容: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人类的传播行为、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多媒体课堂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概论》 威尔伯?施拉姆 新华出版社 3、《传播学导论》 邵培仁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4、《大众传媒概论》张冠文编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 2.解释媒介在形成人们价值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3、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传播活动的几个层次
2、电子媒介的类型和在人类传播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传播学的学科体系 一、传播学的学科体系
1、从考察传播现象的角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研究层次: 传播过程研究 传播行为研究 信息科学研究 效果
传播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什么是传播?基本特点?
传播:传播就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⑴信息共享
⑵社会关系网络 ⑶双向互动
⑷使用相同符号体系 ⑸行为过程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开放性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p8)
双重偶然性是由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一、口语传播时代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