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提取

“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水中微囊藻毒素测定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编号:

作业指导书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临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方法提要

微囊藻毒素在238nm下有

1、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环状七肽)的条件和详细分析步骤。

本标准适应于饮用水、湖泊水、河水、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检出限: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均匀为μg/L。

2、微囊藻毒素的分子式、分子质量及结构式

分子式

微囊藻毒素-RR(MC-RR):C49H75N13O12,

微囊藻毒素-YR(MC-YR):C52H72N10O13,

微囊藻毒素-LR(MC-LR):C49H74N10O12.。

分子质量

MC-RR:,MC-YR:μg,MC-LR:μg。

结构式

2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MC-RR、MC-YR、MC-LR、X和Y

表1 MC-RR、MC-YR、MC-LR、X和Y

3、水样采集和保存

用采水器采集1500ml~2000ml水样(水样采集后,应在4

h内完成以下前处理步骤)。用500目的不锈钢筛()过滤,除去水样中大部分浮游生物和悬浮物。取过滤后的水样1200ml于玻璃杯式滤器(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分析化学(FENXIHUAXUE) 研究报告第5期

                        

2001年5月Chinese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522~525第29卷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

张维昊 徐小清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摘 要 微囊藻毒素是有害的蓝藻水华释放的有毒代谢物,对人类及环境具有很大危害性。建立了固相萃取2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中痕量藻毒素的方法。该法对两种常见微囊藻毒素MC2、MC2RR的检测限为0.02~0.05μg/L,线性定量范围为0.1~50μg/L。应用该法分析了天然水样,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

1 引  言

(harmfulalgalbloom,HAB)的频繁

1。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即为有害的蓝藻水华释放的,已发现60多种异构体。蓝藻水华及其毒素已列为微生物和有机污染

2〕

物的检测项目〔。并已有国家推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安全浓度为1μg/L。我国自80年代就对微囊藻

3〕毒素的毒性做过研究〔,而对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由于含量低、干扰大,目前还未有可靠的定性

3~9〕

和定量检测方法的报道。本文在综合国

农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展望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安徽农业科学, 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A g n .S c i . 2 0 1 5, 4 3 ( 3 ): 2 1 2— 2 1 3

责任编辑

李菲菲

责任校对

李岩

农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展望官帅,陈子雷,李慧冬,杜红霞,董崭,方丽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山东济南 2 5 0 1 0 0 )摘要微囊藻毒素( M C )是一类由蓝藻产生的毒素,该毒素具有极高的肝毒性和肿瘤促进作用,是主要的蓝藻毒素种类。对水产品、蔬菜等农产品中 MC的检测方法和富集转移规律 2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重要领域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产品;蔬菜;蓝藻毒素中图分类号¥ 6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5 1 7— 6 6 1 1 ( 2 0 1 5 ) 0 3— 2 1 2— 0 2’ l he’ Dome s t i c Re s e a r c h S t a t us a nd Pr o s p e c t s o f Mi c r o c y s t i n i n Agr i c u l t ur a l Pr o d uc s t

GU AN S h u

微囊藻毒素LR对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微囊藻毒素LR对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微囊藻毒素LR对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胡志坚陈华赖招霞

彭仙娥孙元设

吕鹏

【摘要】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Im(MCLR)对碱基切除修复基冈和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

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0、1、5、lO、30斗g/m1)的MCLR对大鼠肝细胞株BRL-3A进行不同时间(24、48、72h)的染毒,用噻唑蓝(MZr)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同时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碱基切除修复基闪和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BRL-3A细胞存活率随MCLR染毒剂量升高和染毒时间延长而降低。BRH3A细胞在MCLR作用24h时,30tg/na剂量组p53基因的mRNA表达量(1.327±0.028)增高,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分别为1.005±0.117、0.862±0.154、1.028±0.056、1.015±

0.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锄.05o同样,在MCLR作用24h时,各组Box基因mRNA表达水平也增

高,1、5、10、30I_Lg/ml染毒组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5.080&#

农药敌敌畏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26(3):264-267 

JournalofEcologyandRuralEnvironment

农药敌敌畏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吴 丽,张丽华,李建宏,潘 澄,赵 婕,李珊珊,宋晓芬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分别以2株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单细胞株PCC7806和群体株XW0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DV)对水华蓝藻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G11培养液中,高浓度(≥50

mg L

-1

)DDV抑制群体株XW01生长,低浓度(≤10mg L-1)DDV则促进XW01生长。单细胞株PCC7806比群

体株XW01对DDV的作用更敏感,≥10mg L-1DDV即可抑制PCC7806的生长。低浓度DDV的促生长作用并不是DDV增加磷营养所致。在缺磷培养条件下,低浓度(≤50mg L-1)DDV用。DDV对微囊藻胞内和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DDV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敌敌畏;微囊藻;碱性磷酸酶;蓝藻水华

中图分类号:X-651;X82  文献标识码:A:-(0264-04

EffectsofPesticideD

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太湖蛳螺中微囊藻毒素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24卷第5期V01.24,No.52008年9月Sep.2008

固相萃取一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太湖蛳螺中微囊藻毒素

DeterminationofmicrocystinsinthesnailgenuseriocheirfrOm

TaihuusingRP-HPLCwithanefficientsolidphaseextraction

闫建秀1,2虞锐鹏1汤坚1顾小红1

mⅣJian.z也’,2yURui-pen91TANGJianlGUXiao.hon91

(1.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1.State研Laboratory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Jiangnan№搿j移,Wuxi,五angsu214122,China;

2.School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JiangnanUniversity,阢撕,^angsu214122,China)

摘要: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太湖蛳螺中微囊藻毒素

RR和LR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进行纯化富集,用

2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比较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和淋洗

液等因素对样品中

微藻培养条件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微藻培养条件研究

【摘要】微藻因其特定的生理习性,在能源、环保、食品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大规模、高纯度培养微藻在实际中难于实现。因此,对微藻培养条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微藻的研究,对各种因子(N、P、光照、CO2等)对微藻生长过程及副产物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优化微藻培养条件改进垫定基础。

【关键词】微藻;培养条件

前言

微藻种类繁多、生长方式独特、产物丰富多样,使其在食品、医药、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大规模、高纯度培养微藻在实际中难于实现。因此,对微藻培养条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微藻的研究,对各种因子(N、P、光照、CO2等)对微藻生长过程及副产物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优化微藻培养条件改进垫定基础。

1.微藻概况

微藻在陆地、海洋广泛分布,其生长周期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个体较小,通常呈单细胞、丝状体或片状体,结构简单、以单细胞或集群生活,大部分能进行自养光合作用,少部分为异养生长,营水生、陆生、气生、共生的低等植物。微藻营养丰富、光能利用度高,可将H2O、CO2和无机盐转化为有机源,是地球有机资源的初级生产力。

2.培养条件对微藻生长繁殖的影响

2.1氮源对微藻生长的

利用微藻制取生物柴油的方法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利用微藻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朱晗 生物技术07Q2 20073004104

摘 要 :随着人口增长的加速,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而且面临着枯竭的危险。传统能源枯竭的焦虑,引起了人们对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浓厚的兴趣。本文主要讨论了微藻,生物柴油以及利用微藻发酵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微藻; 生物柴油; 发酵

0 前 言

生物柴油(Biodiesel)即脂肪酸甲酯, 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是一种可生物降解、无毒的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作为一种清洁的低碳燃料,其含硫和含氮量均较低,同时灰分含量也很小,所以燃烧后SO2 、NO 和灰尘排放量比化石燃料要小得多,是可再生能源中理想的清洁燃料之一[1]。但是由于较高的原材料成本,生物柴油的价格高于传统柴油,因此选取合适的、低成本的植物油脂资源来积极发展和生产生物柴油是发展的总趋势。利用微藻制取生物柴油,不仅能够降低成本,另外,有些微藻会引起水华,赤潮等爆发,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并会上升至水面而形成一层绿色的黏质物,使水体严重恶臭,水体中生物大量死亡,

药物纳米微囊系统材料的选择及制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第14卷 第25期 2010–06–18出版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une 18, 2010 Vol.14, No.25

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 LKHAH

4709www.CRTER .or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Chinese PLA,

Shanghai 200433, China

Sheng Wen-bo,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Chinese PLA,

Shanghai 200433, China

swblay1987@ 1750b9ada0116c175f0e48af

Correspondence to: Su Jia-can, Associate chief phy

卤水中氧化镁的提取工艺进展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42卷第8期2010年8月

无机盐工业

INORGANICCHEMICALSINDUSTRY

卤水中氧化镁的提取工艺进展

张景红,周启立,张向怡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天津30013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氧化镁产品的消费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从卤水中提取氧化镁既环保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对从卤水中提取氧化镁的6种方法的工艺、优缺点以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分别从原料卤水要求、主要原料消耗、设备、环保、产品纯度以及目前企业使用情况等方面对各种氧化镁提取工艺进行比较,指出卤水氧化镁提取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中国卤水资源开发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卤水;氧化镁;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TQl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990(2010)08一O007一03

Progressinextractionprocessofmagnesiafrombrine

ZhangJinghong,Zhou

Qili,Zhang

Xiangyi

(CNOOCTianjinC,配,耐c口f

Research&DesignInstitute,Tianjin300131,China)

Abstract: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