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汇总
“初中文言虚词汇总”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中文言虚词汇总”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中文言虚词汇总”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
文言虚词练习
辨析下列画线的虚词的用法(含义词性、作用) (一)之
1.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4.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5.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6.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7.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8.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10. 技经肯綮之未尝 11. 宋何罪之有
1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3. 公将鼓之
14.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5.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6.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二)其
1.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2.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5.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6. 毁其盆,悉埋于地 7.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8. 先生其此类乎?
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0.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2.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中考总复习之文言实词
A
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B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奔:
(1)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狼》 (2)指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比:
(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比较,较量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 已后矣)(《捕蛇者说》)
(3)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4)动词:靠,挨着(其两膝相比者)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1.<动> 认为,以为。 《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口技》:“以为妙绝。” 《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公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 2.<介> 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1)可译为“用”、“拿”。 《山市》:“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童趣》:“徐喷以烟”。 《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狼》:“投以骨。”(以:一说“把”)。“以刀劈狼首。” 《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陈涉世家》:“祭以尉首。” 《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 《公输》:“成,将以攻宋。” 《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2).可译为“靠”、“凭”、“凭借”。 《唐雎不辱使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1.<动> 认为,以为。 《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口技》:“以为妙绝。” 《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公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 2.<介> 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1)可译为“用”、“拿”。 《山市》:“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童趣》:“徐喷以烟”。 《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狼》:“投以骨。”(以:一说“把”)。“以刀劈狼首。” 《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陈涉世家》:“祭以尉首。” 《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 《公输》:“成,将以攻宋。” 《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2).可译为“靠”、“凭”、“凭借”。 《唐雎不辱使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一、 练习并解析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而 1、人不知而不愠。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6、康肃笑而遣之。 7、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8、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9、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10、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1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执策而临之。 13、余闻而愈悲。 14、黑质而白章。
15、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二)者
1. 肉食者谋之
2.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3. 此三者,吾遗恨也 4.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6.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8. 言之,貌若甚戚者 (三)是
1. 吾祖死于是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3. 张良是时从沛公 4. 问今是何世
5.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6. 唯命是听,唯利是图 7. 余是以记之
8.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0. 觉今是而昨非
(四)或
1. 句读之不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包括了整个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
初中文言文7个重要虚词
2、连词
(1)表目的:译为 来 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一、之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故为之文以志 以激怒其众 以知天地之广大 将以1、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攻宋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 公与 (2)表结果:译为 以致 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名 例、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 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3、其它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这一类最多):如,宫中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穷 (1)以为:译为 认为 例,或以为死 山之高而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其高下之势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2)所以: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览物之情 予尝求 a、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动心忍性 古仁人之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b、 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镜之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作者:姜晓艳 阅读: 1181 时间: 2010-9-30 11:54:14
总校首页 新闻速递案例剖析法制纵横学科辅导专业讲坛专家讲坛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4、被
被于来世( 影响)
皆被绮绣(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 尽)
群响毕绝(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 记录)
束手无策( 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 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doc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
(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3)鉴赏写法。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
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一、关于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a)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 通“耶”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 “坐”(zu?)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