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文人画中的真善美

“解读中国文人画中的真善美”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解读中国文人画中的真善美”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解读中国文人画中的真善美”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解读中国文人画中的真性情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中国文人画中的真性情

作者:王培培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1期

摘 要: 在现代艺术语境之下,不少人提出“既然文人已经撤离,历史无法挽回,重提文人画不免有一种复古嫌疑”。然而,文人画作为一种为心灵而画的精神,一种非商业的艺术行为,一种文学的气质与韵味,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它脱离世俗的各种等级功利观念,是一种无牵无挂无任何阻碍的自由的精神状态;同时,面对自我、生活,它以人生和自然宇宙观为基本参照。解读中国文人画中的真性情,对当今绘画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即创造一种理想的心境,表达最真实的自我。 关键词: 中国文人画 真性情 绘画创作

文人画自产生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之下,尽管“文人画”这个名称已丧失它的表面意义,但作为具有特定内涵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绘画思潮,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文人精神,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画坛仍具有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文人精神

1.文人的生存方式及追求价值。

关于生存,词典里有几个义项:一是活着,活下去;二是指在世的人;三是存在;四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精选】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精选】 这个暑假 ,我读了刘小川先生写的《品中国文人》,感触很深,刘小川先生写的这部书,并不是像其他的文人传记一样只是平白的语言介绍人物生平,而是走进他们,通过文献和作品了解他们的生平,再将它们汇集在一起,娓娓道来,读起来并不会使人觉得平乏无味,反而像是与书中的人物联系在了一起,随着他们命运的颠沛自己的心也跌宕起伏着,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屈原,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历史中我最喜欢的时期。

屈原的一生十分跌宕,服侍着一位昏庸的软蛋君主,几次被贬,又几次恢复原职,还要面对张仪这个强大的对手,是出色的政治家,变法试图让楚国富强成为霸主;也是出色的诗人,《离骚》在诗歌的历史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屈原的出身是王室贵族,可谓今天的“官二代”,可是看看古代的“官二代”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他们与今天的“官二代”截然不同,他们也熟读经书,能诗能画,有修养有学问,而现在的“官二代”们却截然相反。看来,有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像外国学习,古人们的修养,古人们的品行,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我像这就是我们现在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所在吧。

屈原变法失败,被贬到夷陵,

北宋隐逸文化的转型对文人画的影响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北宋隐逸文化的转型对文人画的影响

摘 要:隐逸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管是治世,还是乱世,都深深地植根于文人士大夫心中。从先秦到陶渊明、到白居易再到宋代,隐逸文化都随着中国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从陶渊明的“独与天地往来”到北宋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这种变化完全是因为文化的改变所导致的。理学的兴起改变了隐逸文化的形式,改变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观念,这同时改变了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其重要影响。

关键词:隐逸文化;理学;文人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61-01

隐逸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先秦,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化主要是由各个历史时期的“隐士”所创造,它最显著的文化内涵就是“出世”思想。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总是徘徊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间,入世则“治国平天下”,出世则“独与天地往来”。前者是儒家积极入世精神,后者则是道家“逍遥游”式的隐逸精神。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变更、社会的变革、文化背景的转换,隐逸文化也随之发生转变。隐士也随之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及特征。从隐居形式上看,先秦两汉的隐士一般隐于丘壑幽林,后人把这称为“

晚明文人画家杨文骢考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晚明文人画家杨文骢考略,杨文骢,字龙友,复社文人。

晚明文人画家杨文骢考略

刘亚璋

(扬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杨文骢是晚明文人画坛的重要画家,但同时也是晚明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本文力图通过对其事迹、画迹的梳理揭示其两方面行为共同的心理机制,并以此展现晚明文人画所蕴藏的某种人格景观。

[关键词]杨文骢;晚明;文人画

Textual Research in Yang Wencong, a Literati Painter in Late Ming Dynasty

Abstract: Yang Wencong was not only a famous Scholar-painter, but also an important bureaucrat in Late Ming Dynasty. This thesis endeavors to demonstrate a common psychology through analysis of his political affairs and paintings, and to show the views of personality hiding in literat

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地;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何为书斋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书画同源,中国古代书写绘画全用毛笔,写出来、画出来即是书法和绘画艺术。读书、藏书、书画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所以,书斋是以个人名义所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的书斋和西方的书房除了布置和装饰上的地域和民族风格不同以外,在本质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传统的书斋是功能多样的文化综合体,而西方的书房则只相当于小小的私人图书馆,具有藏书和读书的功能。 书斋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重文、重史的传统。历朝历代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这表现在朝廷不仅重视编史修志,而且重视以才取士,其中的“才”主要是指诗书的文才,留下了“文章千古事”、“惟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豪”格言警句。还有更重要的,是知识分

1

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瓶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学术界)(月刊)

总第145期。2010.6

ACADEMICS

No.6Jun.2010

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瓶颈

。范武邱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甚至国外文学创作界

和理论批评界的热门话题。人们分别从译文质量、民族身分、国家认同和政治之间的关

系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的关系问题,可谓见仁见智。在大家的讨论中,基本

忽略了语言美感差异与译文质量的关系,而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势。本文拟重点从

汉语语言美感在外译时的磨蚀视角采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情结。

[关键词】中国文学;诺贝尔文学奖;语言瓶颈

一、引言

自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已走过100余年的历程。在这100余年里,

它稳步成为人类科学、文学和社会活动事业中最受人们重视的奖励,在中国也概莫能外。然而,著名华裔学者,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了。客观地说,现阶段中国最有可能在诺贝尔奖方面取得突破的在文学领域。不过现在看来,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也有渐行渐远的趋势。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甚至国外文学创作界和理论批评界的热门话题。毕竟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一百余年来,中

解读张艺谋电影中色彩与中国文化元素的结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目 录

摘 要 ······················································································&#

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哲学精神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哲学精神

陈洋

中国古典绘画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积累,承载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和审美趣味。中国古代哲学浓缩和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特质,必然渗透和影响着我国古典绘画的内在韵味和价值。将每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展出,就如同在欣赏着一幅历史长卷,体验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积累下来的艺术底蕴。绘画体现着精神,而精神又融于画中,从我国古典绘画中尤其能够体会到“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君子比德”等古代重要的哲学精神。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对中国的古典绘画艺术影响至深至广。虽然中国古代哲学各家在天和人的关系问题上的理论旨趣并不相同,却又都坚持了“天人合一”的逻辑思路,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及统一,以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儒家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要尊重爱护自然界中的万物。道家提倡“道法自然”,万物平等。“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庄子强调的这种物我交融的心态,是天人合一状态中最理想的境界。这些言论和典故,为历代画家在绘画实践中加以广泛深入的运用。天才画家创作佳品时经常进入

人性的真善美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性的真善美

自古以来,人性的真善美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个社会正是如此,一个社会总是让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生死”选择,一个社会总是反复试探人性黑暗丑恶的底线,这个社会注定对真善美陷入的虚无主义泥潭。我们只有理解并接受人性的阴暗,才能看到和享受人性美好的那些部分。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生命中最本质的内涵是人性,人性是与我们每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最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今天这个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界,现代人对于整个世界的了解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拥有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知识,却渐渐丢失了人性中最美好的纯真,缺乏了对人性,对自身的认识,面对身边太多的诱惑,我们没有说不,我们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面对缤纷的世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们的生命应该安住在什么上呢?有的人可能会把爱情、感情、财富、事业、家庭作为安身立命之处,但殊不知,这些并不是我们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会变化的。哲人曾说过:“人性的洞察,看似是对恶的释放,实际却是真善美的体现,所以看上去他的创意是恶的,但是他最后实现的价值是美的。”

最近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就印证了这一点,被称为“梦之船”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了,它正如一场梦消失了,耳旁回荡着那首

克里姆特绘画中的中国艺术元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17
【bwwdw.com - 博文网】

绘画美学

81

克里姆特绘画中的中国艺术元素

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 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吸取了多种中国绘画元素,如中国卷轴画构图形式,中国印章、中国民间木版彩印,甚至把中国龙、关公图像引入到他的绘画作品中。这些吸收和借鉴,

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

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 克里姆特的绘画主要经历三个时期,分别是早期古典主义风格时期、中期金色风格时期和晚期中国艺术元素时期。在此主要阐述克里姆特绘画中的中国元素。

一、画面结构特点

克里姆特的绘画为三度空间的人物形象与二度空间的背景的结合,同时,也是西方写实性的人物形象同中国平面装饰的背景的结合。在结合中画家对立体化造型的人物作了平面化的调整,使其在平面上的两种基本造型方法在这里相遇并且和谐相处着,中西方绘画形式在这里也都相互补充地结合起来。他将中国的装饰性绘画运用到自己的主体的背景和气氛下,他充满感情地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从人的形象处理、线条表现到图案纹样的表现完全是中国式的,而且发挥油画笔法的性能,他成功地创造了独特的“克里姆特装饰风”。

克里姆特的作品边框以长条形和方形居多,不同的构图形式适用于不同的画面气氛需求。而中国式的卷轴画,也是为了营造意境和空间的特有的构图形式。克里姆特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的构图形式,并且灵活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