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大盘点学生版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大盘点
由于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的问世,使人们不断地探索宇宙,为开发宇宙新能源而努力,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科学领域,近几年针对人造卫星问题考查的频率较高,卫星问题与现代科技结合密切,出应用型试题,结合实际,正是今后高考的命题趋势。现就卫星问题盘点如下,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卫星的原理
当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物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物体就会围绕地球永远运动下去,就成了地球的人造卫星。 二、卫星轨道
卫星运动时,地球对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过地球球心。其可能轨道分别如图1、2、3所示.但卫星不可能位于某一纬度平面上,如图4所示,原因是卫星仅受一个万有引力作用,这个万有引力将分解成垂直地轴的向心力和指向赤道面的分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卫星将会在该方向上加速而脱离纬度平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图2所示卫星轨道平面不可能总和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三、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1)运动速度:由得,即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角速度:由得,即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3)周期:由得,即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第5章 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
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
『夯实基础知识』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
丹麦开文学家开普勒信奉日心说,对天文学家有极大的兴趣,并有出众的数学才华,开普勒在其导师弟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研究的基楚上,通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T32?k
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
F?GMmr2(1687年)
?11G?6.67?10N?m/kg叫做引力常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
22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 实验原理是力矩
你知道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
篇一: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蒲雨
人造地球卫星,是指人工制造和发射并在空间轨
道环绕地球运行的无人航天器。它是人类派往太空
的使者,是人类探测太空和天体的尖兵。
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极其广泛,主要有以
下方面:
技术实验卫星——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 侦察卫星——用于军事,窃取对方的军事情报。
资源卫星——用于对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
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研究空间的气象情况。
通讯卫星——用于广播、电视、电话等通讯。通讯卫星是目前与大家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人造卫星,可用于传输电话、电报、电视、报纸、图文传真、语音广播、时标、数据、视频会议等。
天文观测卫星——用于观测宇宙天体。
导航卫星——用于导航。其中最著名的是
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测地卫星——用于大地测量,可完成大地测
量、地形测定、地图测绘、地球形状测量,以及
重力和地磁场测定。人们可利用测地卫星测量地
壳移动从而监视和预报地震等。
除上述之外,还有许多许多呢……
篇二:人造卫星的作用
人造卫星的作用
1,科学勘察与试验
2,军事防卫
3,信号传输
发射成功一颗人造星,实际上就相当于人类在太空设立了一个实验室或通讯、情报站。地面上的人类通过遥控这颗人造卫星来完成宇宙观测、广播通讯等项工作。从
物理人造卫星变轨专题问题
专题人造卫星变轨问题
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轨道半径r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v?3GMGM、周期T?2?r、向心加速度a?2也都是
rrGM确定的。如果卫星的质量也确定,那么与轨道半径r对应的卫星的动能Ek(由线速度大小决定)、重力势能Ep(由卫星高度决定)和总机械能E机(由能量转换情况决定)也是确定的。一旦卫星发生变轨,即轨道半径r发生变化,上述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同理,只要上述七个物理量之一发生变化,另外六个也必将随之变化。
在高中物理中,会涉及到人造卫星的两种变轨问题。 二、渐变
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
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无论轨道多高,都会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如果不及时进行轨道维持(即通过启动星上小型火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保持卫星应具有的速度),卫星就会自动变轨,偏离原来的圆周轨道,从而引起各个物理量的变化。
由于这种变轨的起因是
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5课。在第4课,学生已经了解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而月相之所以变化,是因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动。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日常积累,学生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例如月球的背面,月球环形山的形成等。
本课通过查看图片、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观察照片和模拟实验是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地体验和尝试。本课将使用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极大地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知。通过聚焦问题“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月球还有什么秘密?”引入课题,学生作为地球居民,对于陪伴了地球几十亿年的“邻居”月球有多少了解呢?“秘密”一词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索环节组织学生通过三种活动方式认识月球,活动一是让学生借助照片近距离地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通过观察图片来观察宇宙的实际情况,这是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之一。活动二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了解月球,这也是认知宇宙的重要探究方式。
三级火箭发射人造卫星分析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 诺 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29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山东理工大学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魏 业 2.
《地球的卫星 - 月球》创新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创新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
本单元包括八课:1.《地球的卫星一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通过这八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课是《宇宙》单元的起始课。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
《地球的卫星 - 月球》创新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创新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
本单元包括八课:1.《地球的卫星一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通过这八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课是《宇宙》单元的起始课。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
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卫星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单元 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卫星
一. 地心说和日心说
1、地心说的内容:地球是宇宙中心,其他星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不动。
2、日心说的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围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太阳不动。
日心说是波兰科学家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的 二.开普勒三定律以及三定律出现的过程:
(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任何一个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R/T=k
最早由开普勒证实了天体不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他是在研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资料时产生的研究动机。 *开普勒是哪个国家的:德国 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两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表达式:F=Gm1m 23 2
r其中G=6.67×10
-11
N·m/kg,叫万有引力常量,卡文迪许在
22
实验室用扭秤装置,测出了引力常量.(英)卡文迪许扭秤 “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小球直径2英寸,大球
2019届人教版 天体运动及人造卫星 单元测试
2019届人教版 天体运动及人造卫星 单元测试
1.(2018·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下 期期末教 质量监测)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 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墨子号”将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 km的预定圆形轨道。此前6月在西昌G7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7,(高度约为36 000 km),它将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的运行线速度可能大于7.9 km/s B.“墨子号”的角速度比北斗G7的角速度小 C.“墨子号”的周期比北斗G7的周期小
D.“墨子号”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的向心加速度小
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b、c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
A.卫星a的角速度小于c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