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科学七上教案
“华师版科学七上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华师版科学七上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华师版科学七上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华师历史七上5.5科学技术(上)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实录
第23课科学技术(上)
〖内容标准〗
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知道汉代的《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等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②了解战国《石氏星经》和西汉《太初历》等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③知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等科技名著。
2.能力培养
①运用事先制作的一些算筹,根据课文小字有关纵、横、空格的计数方法,用算筹进行计数演示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根据商朝十进位、春秋战国算筹和四则运算、汉代《九章算术》、祖冲之的圆周率等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成就,设计一张《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表》。
③根据天文历法、农学和地理方面的成就,设计一张《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天文、历法、农学、地学成就表》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明确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居世界前列的标志之一。战国时期石申的《石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郦道元的《水经注》代表了当时地学著作的最高水平。
②认识祖冲之,贾思勰等杰出的科学家能获得成就的关键是具
华师版历史七上学案(胡明理)
永济市开张初中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远古人类
班级: 姓名:
点击新目标: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希望,相信自己,向前冲!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时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知识巧梳理:善于自学的人将是不可战胜的! 一、人类的起源
1、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人类起源的
2、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揭开了人类起源的奥秘
⑴、人类起源距今至少已有 多万年的历史了。
⑵、人类是从一种 进化而来的。经历了 年的 演变,才进化为今天的人类。
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1、总论
⑴、距今时间:约 年到 年。
⑵、分布:北起 、南抵 、西至 、东到 。 ⑶、历史地位:我国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 ⑷、重要的原始人类化石和遗址 ①元谋人:约 年前。
②蓝田人:约 —— 年前。 ③北京人:约 —— 年前。 ④和县人:约
华师在线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1.第1题
通常说的“公平实验”指的是( )。 A.改变实验的条件,保持实验的结果相同 B.不改变实验中的任何变量
C.在实验中一次改变一个变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来观察实验的结果 D.在实验中同时改变多个变量,观察实验的结果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发现式科学教育观主要受到哪一位教育心理学家的理论的影响? A.维果茨基 B.杜威 C.皮亚杰 D.罗杰斯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引导—探究—发现”模式所渗透的教育思想是谁的结构主义教学论?(A.杜威 B.布鲁纳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被认为指导我国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是( )。 A.结构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唯物主义理论 答案:B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从探究式教学的角度来看,探究的基础是(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获得证据 D.推理判断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
沪科版七上教案 刘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体会和认识引入
负数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正、负数的意义和对基准的理解. 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我们的班级是14班,有59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 个,占全班总人数的 ?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
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二.设置情境引入新知 1. 引入负数
问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3页(观察本节前面的几
七年级数学上册-2.14-近似数教案-华师版
课题: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4近似数
工作单位:晋江市罗山中学 姓 名:殷志平 电话号码:13559571530
1
§2.14近似数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近似数,对给出的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2、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就是近似数,在小学教材中已经学习接触过近似数,本节是以前学习近似数的复习与巩固,同时比小学教材的近似数更具体。近3年均有考查 近似数的精确度的确定,考查题型一般为填空题或选择题,一般是科学计数法与近似数的综合,分值5分左右,题目难度不大。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对精确度有一定的了解,对本节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概念,能判断具体数字是否为准确数或近似数。 2、对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你说出它的精确度。
3、能按照指定的精确度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难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情境创设
学习方法:自学、合作学习法 分析归纳法
五、教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小巷深处教案
语文精品文档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领略体会到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质疑、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据此我结合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记叙文教学要求,确立了以上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外貌、神态描写及生活中琐事的叙述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写作。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小巷深处教案
语文精品文档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领略体会到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质疑、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据此我结合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记叙文教学要求,确立了以上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外貌、神态描写及生活中琐事的叙述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写作。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 - 变化的地形知识点+课外知识要点
第四章 变化的地形
【概念与规律】
一、火山与地震 1、地形及其变化
(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所谓“沧海桑田”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3)地形变化的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个方面。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
(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 - 变化的地形知识点+课外知识要点
第四章 变化的地形
【概念与规律】
一、火山与地震 1、地形及其变化
(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所谓“沧海桑田”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3)地形变化的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个方面。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
(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套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套
第26章 二次函数 26.1 二次函数
认识二次函数,知道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能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
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
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正方形边长为a(cm),它的面积s(cm2)是多少?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 cm,表面积为y cm2,则y与x的关系是________.
(3)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厘米,则面积增加y平方厘米,试写出y与x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三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它是我们学过的函数吗? 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
1.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以上三个函数下个定义. 2.归纳:二次函数的概念.
3.结合“情境”中的三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给出常数a,b,c的取值范围. 4.结合“情境”中的三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说说它们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1 m取哪些值时,函数y=(m2-m)x2+mx+(m+1)是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若函数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m2-m≠0.
解:若函数y=(m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