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角度测量计算题
“测量学角度测量计算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测量学角度测量计算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测量学角度测量计算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工程测量计算题
1. 已知HA=358.236m, HB=632.410m,求hAB和hBA
分析:h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BA亦然。 解:hAB=HB-HA=632.410-358.236=274.174m
hBA=HA-HB=358.236-632.410=-274.174m
2. 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AB=1.154-1.328=-0.174m
HB=HA+hAB=101.352-0.174=101.178m
3. 已知H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468m,b2=0.974m,b3=1.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A+a=417.502+1.384=418.886m
HB1=i-b1=418.886-1.46
工程测量计算题
1. 已知HA=358.236m, HB=632.410m,求hAB和hBA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2. 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3. 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测 点 后视读数 BMA TP1 TP2 TP3 B 0.928 1.664 1.672 1.258 1.235 1.431 2.074 Σb= Σh= 123.854 HB -HA= 2.142 前视读数(m) 高 差(m) 高 程(m) 123.446 备 注 已知水准点
总和 Σa= 计算Σa-Σb= 5.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高程(m) 8 2 15 3 22 BMA 总和 +9.826 - -8.908 +2.550 点名 BMA 1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12 -3.411 - 6.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点号 A 1 1.1 2 0.8 3 1.0 A 3.174
工程测量计算题(1)
2. 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AB=1.154-1.328=-0.174m
HB=HA+hAB=101.352-0.174=101.178m
3. 已知H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468m,b2=0.974m,b3=1.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A+a=417.502+1.384=418.886m
HB1=i-b1=418.886-1.468=417.418m HB2=i-b2=418.886-0.974=417.912m HB3=i-b3=418.886-1.384=417.502m
4. 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测 BMA TP1 TP2 TP3 B 总和 Σa=6.406 计算Σa-Σb
矿山测量计算试题50道计算题带答案
计算题(1)
1. 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是多少?
2. 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3. 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下下后丝 前丝 水准尺中丝读数 尺 上尺 上K+ 测点 点 方向 高差 备 丝 丝 黑 及 减 编号 号 中数 注 后视距 前视距 尺号 红 黑 红 视距差d BM1 ZD1 ZD1 A 1.571 1.197 2.121 1.747 ∑d 0.793 0.417 2.196 1.821 后5 前6 后—前 (m) (m) 1.384 0.551 1.934 2.008 6.171 5.239 6.621 6.796 K5= 4.787 K6= 4.687 1 后6 前5 后—前 2 4. 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h2=1.424m N1 N2
h1=2.134m h3=1.787m
8站
10站 8站 BM1
N3
12站 11站 h=-1.714m 5h
测量学计算题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Hi?15.023+2.23=17.363m,则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23.2cm,其测量中误差md?±0.1cm,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及中误差mD。
【解】D?dM?23.2×2000=464m,mD?Mmd?2000×0.1=200cm=2m。 3、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B1?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124°54′12″+299°35′46″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180°=244°29′58″
4、
测量学计算题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Hi?15.023+2.23=17.363m,则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23.2cm,其测量中误差md?±0.1cm,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及中误差mD。
【解】D?dM?23.2×2000=464m,mD?Mmd?2000×0.1=200cm=2m。 3、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B1?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124°54′12″+299°35′46″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180°=244°29′58″
4、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2)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3)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4)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对于三等水准测量,应按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进行观测。 2、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1)视距部分
后距=[(1)项—(2)项]×100,记入第(9)项; 前距=[(5)项—(6)项]×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d=(9)项—(10)项,记人第(11)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d=本站(11)+前站(12),记入第(12)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2)高差部分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3)项+K—(4)项=(13)项; 前视尺(7)项+K—
测量学试题计算题答案
测 量 学 试 题 库
一、填空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20题)
1. 地面点到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假定水准面) 2. 通过 海水面的 称为大地水准面。
3.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 、 。
4. 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 为坐标原点, 为x轴,以
为y轴。
5. 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 、 和绝对高程。 6. 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
7. 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 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
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半径为10km)
8. 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 , , 。 9. 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km。 10. 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顶的绝对高程为 m。
11. 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
粮食库存实物检查测量计算法
粮食库存实物检查测量计算法
1 术语和定义
1.1 标准粮堆货位:储存于标准仓房和货位的散装粮堆几何形状规则,及其外型尺寸能够准确测量的货位。
1.2非标准粮堆货位:散装粮堆几何形状不规则,及其外型尺寸不能准确测量的货位。
1.3容重:粮食(含油料)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每升(g/L)表示。
1.4 粮食密度:粮食籽粒自然散落在特定容器内,粮食净重与容器体积的比值即为粮食密度,也称单位体积粮食重量。
1.5 修正系数:是指对用容重器或特制大容器测量粮食在自由或自然散落状态下的单位体积粮食重量(容重或粮食密度)进行校正,使其尽可能地体现粮堆实际密度而设定的值。
1.6 粮食自然损耗: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因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干物质、化验和计量的合理误差、检验化验耗用的样品、轻微的虫鼠雀害以及搬倒中零星抛撒等导致的损耗。
1.6 水分减量:粮食在入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分自然蒸发,以及通风作业导致的水分降低而引起的损耗。
2测量器具
2.1 钢卷尺:测量规格分别为5 m、10 m和100 m。 2.2 手持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200 m,精度为2 mm。
1
2.3特制大容器:制作容器的材料质地坚硬,盛满粮食后不变形,内部空间净体积为0.25
粮食库存实物检查测量计算法
粮食库存实物检查测量计算法
1 术语和定义
1.1 标准粮堆货位:储存于标准仓房和货位的散装粮堆几何形状规则,及其外型尺寸能够准确测量的货位。
1.2非标准粮堆货位:散装粮堆几何形状不规则,及其外型尺寸不能准确测量的货位。
1.3容重:粮食(含油料)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每升(g/L)表示。
1.4 粮食密度:粮食籽粒自然散落在特定容器内,粮食净重与容器体积的比值即为粮食密度,也称单位体积粮食重量。
1.5 修正系数:是指对用容重器或特制大容器测量粮食在自由或自然散落状态下的单位体积粮食重量(容重或粮食密度)进行校正,使其尽可能地体现粮堆实际密度而设定的值。
1.6 粮食自然损耗: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因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干物质、化验和计量的合理误差、检验化验耗用的样品、轻微的虫鼠雀害以及搬倒中零星抛撒等导致的损耗。
1.6 水分减量:粮食在入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分自然蒸发,以及通风作业导致的水分降低而引起的损耗。
2测量器具
2.1 钢卷尺:测量规格分别为5 m、10 m和100 m。 2.2 手持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200 m,精度为2 mm。
1
2.3特制大容器:制作容器的材料质地坚硬,盛满粮食后不变形,内部空间净体积为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