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远在唐时期官职
“崔致远在唐时期官职”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崔致远在唐时期官职”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崔致远在唐时期官职”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崔致远在唐朝的事迹和诗文创作
崔致远在唐朝的事迹和诗文创作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200813000214 学生姓名:罗淼
【内容摘要】:新罗和唐朝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罗时期的崔致远是两国交流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对唐朝乃至中国的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是两国交流的宝贵史料,更对新罗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崔致远 汉文诗 散文 桂苑笔耕集 引言
唐朝是一个强盛的朝代,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发达的经济文化也使周边的许多国家纷纷派遣留学生来唐学习先进的文化。与唐朝比邻的新罗,积极的派遣留学生前往唐朝学习唐朝的文化以发展本国。新罗国在社会制度、典章文物、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都积极的向唐朝学习。而崔致远被誉为唐朝和新罗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人。本文主要以《桂苑笔耕集》为史证,从崔致远在唐事迹,和唐朝有人交往及在唐期间诗文创作特点三个方面,论述崔致远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中国文化对崔致远的影响。 一、唐与新罗的邦交
统一新罗时期是朝鲜半岛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结束了朝鲜半岛长达700多年的分裂局面。[1]唐朝和新罗官方交往始于唐初,此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
1. 在派遣留学生方面。新罗是向唐派遣留学生最多的国家,[2]唐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
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
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
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
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
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
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
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
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
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
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
汉代官职
篇一:东汉文武官职表
东汉文武官职表
汉朝武官
一品
大将军
二品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
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
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
宋朝官职
篇一:宋朝的地方官制
宋代的地方官制,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这就变成为路、州、县三级。
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的县,设县令、县尉,作为一县的长官。大县还设有主簿一员。《长编》卷11载,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规定县官的定制:“县千户以上,依旧置令、尉、主簿,凡3员;户不满千,止置令、尉各1员,县令兼主簿事;不满四百,止置主簿、县尉,以主簿兼知县事;不满二百,止置主簿,兼县尉事。”神宗熙宁以后,令二万户以上的县增置县丞一员,县丞次于县令而位在主簿、县尉之上。南宋时则取消县丞。宋制县的长官称县令。但往往看到史志记载多称为知县,这是宋代地方官制的特点。知县就是知县事的简称。据《长编》卷4载,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开始“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泛县。常参官知县,自屿等始也。”这是由皇帝直接委派京官带本官去掌管一县之政,即所谓知县事,也就是一县的主要长官。知县有别于县的本官县令,因为是差遣。
州等于秦汉时的郡,隋唐以后改称为州。州的长官,隋唐皆设刺史。赵
清朝官职
篇一:清代官职的称谓
清代职官的称谓
中堂:明清对大学士的称呼。唐代中书省设政事堂,为宰相办事处,后因称宰相为中堂。明、清大学士位同宰相,故称。
太宰:明清吏部、户部尚书的别称。
阁部:明清时内阁大臣的别称。
中翰:明清时内阁中书的别称。
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首辅。
阁臣:明清时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
贰卿:侍郎的别称。
司农:亦称“大司农”,清代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亦称“大司徒”,清代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仪曹:唐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部曹:清代六部之部郎称为部曹。
大司马:亦称“司马”,明清时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大戎”: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本兵”:明代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空:亦称“大司空”,明清时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大秋:唐代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小秋:唐代刑部郎官的别称。 都老爷:明清时对都察院长官都御史的俗称。
掌宪:清代都御史的别称。
总宪:清代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古称宪台,故称。
副宪:清代都察院副长官左副都御史的别称。
中司:清代御史中丞的俗称。
老道长:明清时大僚对各道御史的尊称。
储端:清代太子詹事的别称。
翰长:对翰林前辈的尊称。
光学:清代翰林学士的别称。
庶常:清时庶几士的代称。
乐卿:唐以
明代官职
明朝官职表:
目录
[隐藏]
? ? ? ? ? ? ? ?
?
1 宗人府 2 三公 3 三孤 4 太子三师 5 太子三少 6 东宫 7 内阁
o 7.1 中书省 8 中央政府
o 8.1 六部
? 8.1.1 吏部 ? 8.1.2 户部 ? 8.1.3 礼部 ? 8.1.4 兵部 ? 8.1.5 刑部 ? 8.1.6 工部
o 8.2 五寺
? 8.2.1 大理寺 ? 8.2.2 太常寺 ? 8.2.3 光禄寺 ? 8.2.4 太仆寺 ? 8.2.5 鸿胪寺
o 8.3 都察院 o 8.4 通政司 o 8.5 詹事府 o 8.6 翰林院 o 8.7 国子监 o 8.8 六科 o 8.9 钦天监 o 8.10 太医院
o 8.11 五城兵马指挥司 o 8.12 顺天府 o 8.13 僧录司 9 地方
o 9.1 承宣布政使司 o 9.2 提刑按察使司
9.3 行太仆寺 o 9.4 苑马寺
o 9.5 都转运盐使司 o 9.6 盐课提举司 o 9.7 市舶提举司 o 9.8 各 总督 o 9.9 各省 巡抚
? 10 五军都督府: 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
宁静致远
篇一: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无宁静不能致远。伏羲感悟自然而印证大道,以天地之轮回开创最早的中华文明;佛祖舍弃凡世的尘埃,菩提树下,顿悟佛理的精髓;庄周梦蝶,物我交融,无往而不快乐;抱元守一,心无一物,天得一以清,人得一以圣。 (侯明哲) 宁静致远,更需要用心去描绘宁静,才能创造出致远的生活。当陶渊明“误落尘网中”,其周围的阿谀之风,污浊之气遮挡了他的明眸时,他便毅然离去,归隐田园,在南山脚,东篱下,种下朵朵菊色的花,“晨兴理荒秽”理出了缕缕心静,“带月荷锄归”也回归了他宁静的心。他摆脱官场,回归田园之日,便是他用心开创生活,找回真我之时。
正是陶渊明的宁静淡泊,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 (宋富胜 张文心) 独居陋室的刘禹锡,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只因其心之淡然宁静,让自己处于“不陋”之“陋室”中。心若止水、宁静自然地生活,让心飞的更远。不一定要高的山,不一定要深的水,只要阶上碧绿的苔痕,眼里青葱的草色,所到之处,便尽是一片生机勃勃。
正是刘禹锡的恬然自适,诠释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洁。(易忠) 齐白石老年绘画技艺到了极境,奥妙之一便是他在绘画艺术之外,拥有了一颗宁静的心,在宁静中才能反省,才能酝酿着更高远的境界,才能完成对自我
致远方
篇一:致远方
致远方
思念是一条长长的小溪
总在月光朦胧之夜轻轻流淌 思念是一只栖息的小鸟
总在月光朦胧之夜振翅飞翔 思念是一只低吟的长笛
总在月光朦胧之夜悄然奏响 思念就是那朦胧的月哪
在我心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篇二:致远方
致 远 方
这青青芳草,这悠悠白云
这在芳草与白云间忙忙碌碌的眼眸
谁能告诉我,哪一滴露珠,是喜悦的泪水
哪一绺阳光,是纯真的笑容
哪一只飞鸟,是淳朴的民谣
哪一朵野花,是郑重的承诺
终于能牵你的手,走进春天
走进唐诗宋词以及唐诗宋词中
拥挤的爱情,走进两只蝴蝶的影子
和更多蝴蝶的碧玉般的梦
盟誓如铁,心事如烟,期待如水
一池清波荡漾的春水啊,浸润
山花的俏丽,天空的蔚蓝,还有你
山花一样的脸庞,天空一样的心情
我们牵手走进春天,彼此是对方唯一的行囊 在田垄上,在小河旁
用最少的智慧,雕刻餐风宿露的浪漫
我总得编一个花环送你,复活逝去的童心
引领现时的蜂与蝶,来世的莺与燕
咸集于你馥郁的花香里,游泳
我总得削一支柳笛给自己
衔笛轻吹,让唐朝骑牛的牧童,宋朝斗草的村姑 脚踩音符,从笛孔里联袂飞出
我猜他们会诧异地盯着我们,嘀咕说
他们好像在别的春天里见过我们,见过我
揽你于怀中,热吻你的胭脂与口红
我们走进春天,结果不经意间占有了春天
风筝在我们的眼睛里飘扬,人群在我们的眼睛里穿梭,
清朝官职
清朝官职
篇一:清代官职的称谓 清代职官的称谓
中堂:明清对大学士的称呼。唐代中书省设政事堂,为宰相办事处,后因称宰相为中堂。明、清大学士位同宰相,故称。
太宰:明清吏部、户部尚书的别称。 阁部:明清时内阁大臣的别称。 中翰:明清时内阁中书的别称。
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首辅。 阁臣:明清时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 贰卿:侍郎的别称。 司农:亦称“大司农”,清代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亦称“大司徒”,清代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仪曹:唐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部曹:清代六部之部郎称为部曹。 大司马:亦称“司马”,明清时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大戎”: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本兵”:明代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空:亦称“大司空”,明清时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大秋:唐代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小秋:唐代刑部郎官的别称。 都老爷:明清时对都察院长官都御史的俗称。
掌宪:清代都御史的别称。
总宪:清代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古称宪台,故称。 副宪:清代都察院副长官左副都御史的别称。 中司:清代御史中丞的俗称。
老道长:明清时大僚对各道御史的尊称。 储端:清代
古代官职说明
古代官职说明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