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意。
3.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你们喜欢背诵诗歌吗?你们都会背哪些诗人的诗歌?谁能为我们背一背杜甫的诗歌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啊,个个都是小诗人。
一、赏析《春望》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首诗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孩子们喜欢。(课件出示《春望》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简介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Zan)。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结合资料,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悟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的生活年代情况,读读他写的其他爱国诗篇。
2、制作cai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诗题。
1、谈话引入,出示杜甫肖像。
2、请生介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教师描述并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理解“快”,并组词。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借助注释,试着互相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3、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板书:喜)
三、读书悟境,感悟诗情。
1、显示并读读全诗。
2、引导理解。
(1)、理解一、二句诗:
a、为何事而喜?
b、播放cai,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安史之乱”给人们所带来的灾难,(配乐)
c、显示并读杜甫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他流的是什么样的泪?(悲伤、愤怒)
部编版《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
3 短诗五首(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
部编版《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
3 短诗五首(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
部编版《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
3 短诗五首(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篇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文解释译文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
作伴好还乡“诗文解释译文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文解释】
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惊喜的热泪流满衣裳。回头看妻子愁颜不知消失到了哪里,随手胡乱地收起书高兴得要发狂。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有这明媚的春天作伴正好回乡。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下达襄阳再从陆路回洛阳。
【词语解释】
剑外:指剑门关以南。
蓟北:指现在河北省的北部。
放歌:尽情歌唱。
青春:春天。
⑴闻:听见,看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
部编版《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
3 短诗五首(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人释题,了解背景 1.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杜甫 2.走近杜甫
出示:杜甫(公元712- - 770年) 字子美, 别号少陵,今河南省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疾苦,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沉郁顿挫,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解读题目,朗读课题 4.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师:诗人写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出示: 公元 755 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四分五裂, 杜
项链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情节结构的巧妙及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认识虚荣心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 而社会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就项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美、 享受的追求。
2. 教学重点/难点
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 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1 项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 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我们来看小说《项链》,从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
一天,剑门外的天气格外晴朗,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有什么好事会在今天发生。杜甫刚买好需要的生活用品准备回家,回家的路上,他想:哎,因为安史之乱”,我们一家三口漂泊到剑门之外,已经是第五年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啊!证在杜甫专注地想着的时候,突然,从他的旁边走过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说:你听说了吗,似乎‘安史之乱’平息了,官军们收复了河南河北!”真的假的,都五年了,你确定?”确定!我的另一个朋友认识一位官员,是他告诉我的,不会有错的!”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返回故乡了!”是啊!”他们激动地说。杜甫听了这个消息顿时心花怒放,只见大街上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知道这个好消息的,大家奔走相告,街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大家载歌载舞、欢天喜地。
杜甫赶紧飞奔回家,高兴得推开门,赶回来报喜。妻子见了忙放下手中的家务活,对杜甫说:怎么了怎么了,这么着急?”是啊,是啊,发生什么大事了吗,爹?”儿子急忙回答到。是个大事,我我们终于可以回回去了!‘安史之乱’平息了,官军收收复了河南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