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职官考选制度
“古代职官考选制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古代职官考选制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古代职官考选制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历代职官词典
中国历代职官词典
一字王
公用一字作为封号之王。辽仅封于王子,如赵王、梁王等,地位高于柳城郡王、混同郡王等二字郡王。金、元仅封于亲王。 乙榜
科举制度中取中举人的别称,亦称一榜。榜即考试后揭晓名次的公告。乙与甲对立而言,中进士则称甲榜或两榜。
乙字库
明官库名。属兵部。掌储存棉袄、战鞋、军士裘帽,为内库之一。
八长史
麴氏高昌有八长史,即吏部长史、祠部长史、库部长史、仓部长史、主客长史、礼部长史、民部长史,兵部长史相当于中原的尚书各部。八长史下有八司马,为长史佐官。 八公
晋武帝建国,以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太宰等八官都是公。因同时封此八人,乃称太宰等八官为八公。其中太宰、太傅、太保为上公,若无适当人选,则缺而不置。
八股文
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规定的文体。其部分格式,如“破题”之类,宋时已有。元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出题,是为四书文的起源。明洪武时定乡、会试文字程式,称五经义、四书义。成化后八股文臻于完善。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中国历代职官词典
中国历代职官词典
一字王
公用一字作为封号之王。辽仅封于王子,如赵王、梁王等,地位高于柳城郡王、混同郡王等二字郡王。金、元仅封于亲王。 乙榜
科举制度中取中举人的别称,亦称一榜。榜即考试后揭晓名次的公告。乙与甲对立而言,中进士则称甲榜或两榜。
乙字库
明官库名。属兵部。掌储存棉袄、战鞋、军士裘帽,为内库之一。
八长史
麴氏高昌有八长史,即吏部长史、祠部长史、库部长史、仓部长史、主客长史、礼部长史、民部长史,兵部长史相当于中原的尚书各部。八长史下有八司马,为长史佐官。 八公
晋武帝建国,以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太宰等八官都是公。因同时封此八人,乃称太宰等八官为八公。其中太宰、太傅、太保为上公,若无适当人选,则缺而不置。
八股文
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规定的文体。其部分格式,如“破题”之类,宋时已有。元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出题,是为四书文的起源。明洪武时定乡、会试文字程式,称五经义、四书义。成化后八股文臻于完善。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部队代职体会
军训心得 2009025107g刘智尧 2013年2月末,按上级要求和计划,我校选培办协调联系,将我们09级2系国防生送至旅顺海军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假期代职锻炼。在本次锻炼的过程中,我们2系众多同志分配到各种基层单位中。在这些不同的基层单位中,我们充分的体会了军队的各种生活制度
和日常秩序,并和基层的战士们一起居住、工作,共同接受领导的指挥。 在这次的代职锻炼中,我感觉自身在日常养成、军政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下面是我的感悟。 1. 基层工作,贵在令行禁止
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赖俊辰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年第09期
7月16—17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积,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峰会。峰会围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主题,探讨教育改革发展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本届峰会设有2场综合论坛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场平行论坛。其中,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平行论坛——职业教育主题研讨与焦点对话于7月16日下午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主要围绕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职业教育论坛分为“主题研讨”和“焦点对话”两个阶段。“职业教育主题研讨”阶段,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立新博士作了“学徒制和双元制历史的演变”演讲,介绍了德国学徒制到双元制的演变历程;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演讲了“关于职业教育现
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赖俊辰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年第09期
7月16—17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积,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峰会。峰会围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主题,探讨教育改革发展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本届峰会设有2场综合论坛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场平行论坛。其中,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平行论坛——职业教育主题研讨与焦点对话于7月16日下午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主要围绕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职业教育论坛分为“主题研讨”和“焦点对话”两个阶段。“职业教育主题研讨”阶段,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立新博士作了“学徒制和双元制历史的演变”演讲,介绍了德国学徒制到双元制的演变历程;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演讲了“关于职业教育现
古代中国经济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1.农具和牛耕技术:
①原始社会时期: 相传神农氏创制农具耒耜,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 耕作技术:
(1)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垄作法;②西汉:代田法。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①两汉时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以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2)灌溉工具:①曹魏的翻车;②唐朝的筒车;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背景 :
①商周时期,因为生产力低下和实行井田制,所有土地归周王,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② 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文共有14643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目录
第一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篇: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说课稿第三篇: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篇: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五篇: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正文第一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一周知识概述
1、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5、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6、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7、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第1 页
8、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9、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重难点讲解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4、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内容:①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第2 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跟高考有关的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
①异姓功臣贵族 ②同姓王室贵族 ③先代帝王后代 ④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诸侯国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
B、受封诸侯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役
C、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D、受封对象主要是国人、王族和功臣
3.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②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③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④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跟高考有关的课件
①③④
4.秦王蠃政自称“始皇帝”的主要目的是
A、永续秦的统治 B、树立个人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 D、巩固秦的统一
5.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
古代保辜制度考析
古代保辜制度考析
摘要:保辜是我国古代刑法中一个独特的法律制度。这一制
度发轫于奴隶制的西周,发展与完善于封建社会唐王朝,清末修律时方被废除。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法律制度,尽管含有法律推定做法及定罪量刑方面的不精确性,但它由于蕴涵着丰富的东方哲学精义,适合于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和国情,对现代刑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保辜制度;考证:评价
古代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一个独特的法律制度。由于这一制度蕴涵着丰富的东方哲学的精义和思辨,适合古代中国社会的民俗和国情,因而产生之后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虽然这一制度在清末修律时已被废除,但对现代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保辜制度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
何谓保辜?《清律辑注》谓: ?保,养也,辜,罪也。保辜,谓殴伤人未致死,当官立限以保之。保人之伤,正所以保己之罪也。?①一般认为,保辜是古代刑法处理伤害案件的一种特殊制度,其基本内容是殴人致伤后,规定一定的期限,视期限届满时的伤情,再行定罪量刑。(1]祥言之,若被害人在受伤后保辜期内死亡,即认为殴伤是死亡的直接原因,对加害人应以殴人致死论;若在保辜期限外死亡,则认为殴伤与死亡没有直接因果美系,对加害人应以
古代保辜制度考析
古代保辜制度考析
摘要:保辜是我国古代刑法中一个独特的法律制度。这一制
度发轫于奴隶制的西周,发展与完善于封建社会唐王朝,清末修律时方被废除。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法律制度,尽管含有法律推定做法及定罪量刑方面的不精确性,但它由于蕴涵着丰富的东方哲学精义,适合于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和国情,对现代刑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保辜制度;考证:评价
古代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一个独特的法律制度。由于这一制度蕴涵着丰富的东方哲学的精义和思辨,适合古代中国社会的民俗和国情,因而产生之后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虽然这一制度在清末修律时已被废除,但对现代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保辜制度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
何谓保辜?《清律辑注》谓: ?保,养也,辜,罪也。保辜,谓殴伤人未致死,当官立限以保之。保人之伤,正所以保己之罪也。?①一般认为,保辜是古代刑法处理伤害案件的一种特殊制度,其基本内容是殴人致伤后,规定一定的期限,视期限届满时的伤情,再行定罪量刑。(1]祥言之,若被害人在受伤后保辜期内死亡,即认为殴伤是死亡的直接原因,对加害人应以殴人致死论;若在保辜期限外死亡,则认为殴伤与死亡没有直接因果美系,对加害人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