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2.2有理数的乘法 - 有理数的除法(一) - 经典题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一)

(一)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相乘。零乘以任何数都得_______。

(2)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由_______的个数决定,当_______有_______数个时积为负;当_______有_______数个时积为正。

(3)在有理数范围,乘法运算律仍适用,即ab=_______,(ab)c=a(_______),a(b+c-d)=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11133912?1 (B)(?8)?21716(C)(?7)?(?)??6

771(D)3?(?)??1

3(A)(?1)?(?1)?1

(2)两个有理数的积是0,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A)至少有一个是零 (B)都是零 (C)互为倒数

(D)以上结论都不对 (3)?41?(10?1?0.05)??8?1?0.04,这个运算应用了()。 54(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D)分配律

(4)若ab>0,a+b<0,则a、b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一正一负 (D)不能确定

三、计算题 (1)①

34?(?)?_______; 45②(?)?(?4)?_______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检测题1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2)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由_______的个数决定,当_______有_______数个时积为负;当_______有_______数个时积为正。

(3)在有理数范围,乘法运算律仍适用,即ab=_______,(ab)c=a(_______),a(b+c-d)=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11133912(B)(?8)??1

21716(C)(?7)?(?)??6

771(D)3?(?)??1

3(A)(?1)?(?1)?1

(2)两个有理数的积是0,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A)至少有一个是零 (B)都是零 (C)互为倒数 (D)以上结论都不对

(3)??(10?1?0.05)??8?1?0.04,这个运算应用了()。 (A)加法结合律

4514(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D)分配律

(4)若ab>0,a+b<0,则a、b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一正一负 (D)不能确定

三、计算题

(1)①?(?)?_______; ②(?)?(?4)?_______;

2?38)?_______; 191④(?1)?(?1.2)?_______。

42320(2)(?)?(?)?(?)。

310713(3)(?2)?(?2)?(?0.2)。

37444(4)?7?(

有理数的乘法(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四则运算的五条运算律,并初步体验到了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具备了对非负有理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技能。在本章的第四节的第二课时又熟悉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的结合律,并经历了它们的探索活动过程,具有了探索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基本技能基础,尤其是上节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更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活动过程中,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并体会到了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的简化作用,这不仅在探索方法上提供了经验基础,而且从情趣意识、求知欲望上也为本节可增添了兴趣基础。另外上节课学生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训练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修正的过程,也是本节课学习的有用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在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有理数长法的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2、 学会运

最新《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汇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有理数的乘法

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 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 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

有理数的除法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有理数除法练习题

2014/9/6

33

(1)(?)?(?)

( 2)(?2)?

3

105

(3)(?323)?(?512)

(5)(?3)????11???(?21

4?2?4)

(7)(?31

4)?(?13

)?8?4

2

(9)

5?(?2283

5)?21?(?14

)?0.75

5

(4)(?3.3)?(?31

3

)

(6)112???5?

??3??

?(?0.25)

(8)(?212)?(?5)?(?31

3

)

113(10)?(2?72?4 3

1

(1)(?15)?(?3)(2)(?12)?(?)

4

(3)(?0.75)?0.25

1

(4)(?12)?(?)?(?100)

12

73

(5)?3.5??(?)

84

1

(6)?6?(?4)?(?1)

5

33(7)(?51)?(?34)?(?)(8)-3.5÷7×(-4) 88

二、 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倒数是2,

课外拓展,推广法则

a?b?cd

的值.m

1.若a?0,b?0,则____0 若a?0,b?0,则____02.

若a?0,b?0,则____0 若a?0,

ab

ab

aba

b?0,则____0

b

一.填空

(1)-的相反数为 ,倒数为 。 (2)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为-1,则这个数为 ,

这个数的倒数为 。 (3

有理数的乘法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计算:5×3 解:5×3=15 27277? 解:?? 34346

0 ?11 解:0??0 44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怎样计算(1)??4????8?

(2)??5??6

二、问题探究:

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L上的点O。

(1)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3)??6

(2)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 -2 ) ? ( +3 )= - 6

(3)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 +2 ) ? ( -3 )= - 6

(4) 如果蜗牛一直以

1.4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优秀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教学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2.计算:(1)│-5│×(-2); (2)(-)×(-9); (3)0×(-99.9). 3二、互动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1×(-7)=-7; 又如:(+2)×[(-78)×1]=(+2)×(-26)=-52. 6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5); (2)2×3×4×(-4)×(-5); (3)2×(-3)×(-4)×(-5);(4)(-2)×(-3)×(-4)×(-5).

易得出:(1)、(3)式积

1.4.1有理数的乘法(1)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 第一章 有理数

1.4.1 有理数的乘法(1)

一、复述回顾:(二人小组完成)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

因为3+3+3+3= ,所以3×4= 。 因为(-3)+(-3)+(-3)+(-3)= , 所以(-3)×4= 。

有理数的乘法还有那些情况呢?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P28-30完成下列问题: 1.自习完成书上三个“思考”,回答: ⑴计算:

3×2= 3×(-2)= -2×3= (-3)×(-2)= -3×0= 3×0= ⑵两个有理数相乘有以下情况: 正数×正数= ,负数×负数= ,

正数×负数= ,负数×正数= , 零×正数= ,零×负数= ,零×零= 。 ⑶由以上归纳可以发现:符号相同的两数的积为 ,符号相反的两数的积为 。 ⑷积的绝对值=两因数 的积。 ⑸任意数×0= 。 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3.阅读例题1上边内容,明确两

1.4.1有理数的乘法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1.4.1 有理数的乘法 测练

1.如果ab=0,那么一定有( )

A.a=b=0 B.a=0 C.b=0 D.a,b至少有一个为0 2.已知abc>0,a>c,ac<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0,b<0,c>0 B.a>0,b>0,c<0

C.a>0,b<0,c<0 D.a<0,b>0,c>0

3.已知a、b、c三个数在数轴是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在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ac>ab B.ab<bc C.cb<ab D.c+b>a+b

4.三个数的积是正数,那么三个数中负数的个数是___. 5.若干个有理数相乘,其积是负数,则负因数的个数是___.

6.若ab>0,b<0,则a___0;若-abc>0,b、c异号,则a___0.

7.当a=-

11,b=,c=-3时,试计算代数式(a-b)(a-c)的值. 23

8.|a|=6,|b|=3,求ab的值.

9.讲完“有理数的乘法”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下面一道计算题:71

15×(-8). 16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算出了答案,老师把班上同学的解题归类写到黑板上: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1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数学七年级 上册 (北师大版) 有理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评价教学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 与作用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有理数的除法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上第二章第八节内容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 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除 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简便,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理数除法的必要性和现 实意义,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算奠定了 很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目标分析知识目标 重点 3

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 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计算.通过将有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计算,培养 学生的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除法的计算培 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能力目标 重点 3

情感目标 重点 3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 普遍联系性和相互转化性.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法则 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 算。

难点:根据不同的情 况选用法则一或法则 二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

教学分析

学习分析

教学过程